在一起古董鑒定類的節目當中,有一位大媽帶著4個小小的石頭來到了舞台中,介紹說這些產品都是她公公收藏的,但具體是什麼東西就不清楚了,只是年代比較久遠。而觀眾們看這塊石頭也是比較普通,感覺并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大媽解釋道:我第1次看見他的時候顛了一下,感覺很輕,我就在想會不會是陶制的,用土燒的,假如真的是淘胎制的話,那年代可能會非常久遠了,所以我猜測這可能是極品當中的極品。至于這個是用來做什麼的就不清楚了。
專家介紹道:這也可能是現代的,畢竟從1萬年前淘器就一直用到了現在。而大量開始使用陶制品的時候是在戰國時期,當然更早的時間也有,但是戰國的珠子是以琉璃為好。而你今天帶來的是陶制品,所以不適合佩戴業界,普遍認為這是用來殉葬的。
而專家用燈光照到這4件藏品的時候,繼續說道:你帶來的這4件藏品當中,有一件外形非常的像是蜻蜓眼,不過真正的蜻蜓也是玻璃制品,而你帶來的卻是陶制的,所以并不是蜻蜓眼。其次,藏品上面的釉面已經被土咬蝕,所以上面才會出現咖喱色的底色。但是你這4個珠子其中有一個是戰國時代的,而另外三個最早也應該是西漢早期的珠子。這時候就連專家的情緒都比較激動了,畢竟保存了這麼久遠的古董,還是相當相當少見的。而專家也是建議這個東西非常珍貴,可以永久保留,但是價格是不敢估的。
雖然嘉賓帶來的是早期的陪葬用品,但是存世量非常的大。而且跟傳統的收藏類型的古董相比它的價格非常的低,早在2014年的時候就曾交過一個戰國時期的真蜻蜓眼,而當時的成交價也僅僅只是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