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契丹」這個名字,不少人的第一反應會想到《天龍八部》中的蕭峰。傳聞契丹族人各個驍勇善戰,人高馬大,善于騎射,在十一二世紀的世界歷史上均具有較大影響力。就連世界上不少國家,當時也用「契丹」來作為中國的代名詞。
更有傳聞稱,當年哥倫布周游世界,主要的目的之一就為尋找傳聞中的契丹人。
但這樣一個在世界上有著廣泛傳聞的民族,也在後來消失不見,在中國今天的眾多民族中也沒有契丹族的身影,仿佛這個盛極一時的民族政權一夜之間消亡一樣。
那麼當年契丹族到底經歷了什麼?如今中國還是否有契丹族的后裔呢?
提到宋朝和契丹族,著名的澶淵之盟就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契丹族建立的遼國在遼圣宗和蕭太后的政權管理下,變得日益強大。
澶淵之盟
與其他朝代不同,宋朝崇尚文治,因此武將地位并不高,這樣導致宋朝軍隊未能得到長足發展。而契丹族作為一個草原游牧民族,在草原上稱霸一時,不僅僅是宋朝,就連在東北一帶活動的女真部落也非常忌憚契丹族。
公元1004年秋天,遼國發兵準備進攻宋朝。這些善于騎射的草原漢子,最開始壓根沒把宋朝人放在眼里,認為宋朝人根本不善于打仗。
可有時候事情就是這麼巧妙,遼國名將蕭撻凜在蕭太后的屬意下率兵出征,可英雄還沒等到施展才華,就在澶州城下被宋朝一名士兵用八牛弩射一擊致命。
蕭撻凜劇照
蕭撻凜當時沒有死,被戰士們送回后方救治,但到晚上人就不行了,直接一命嗚呼。這件事讓遼兵大失方寸,一改往日對宋兵的看法,甚至在軍隊里傳言宋軍強兵強弩,遼軍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
行兵打仗就是如此,比起戰術和兵力,軍心才是最重要的。蕭撻凜的死無疑讓遼兵軍心渙散,再也沒有當初發兵時的氣勢凌然。結果可想而知,遼兵經歷了一次意想不到的失敗。
其實這個時候宋兵一鼓作氣,或許能夠改變以往被遼國欺負的局面,可宋真宗竟然做出了一個令后世想不明白的決定,那就是立刻派遣使者言和,并且宋還要每年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
作為一個戰勝國,為什麼還要對失敗的一方如此卑躬屈膝呢?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遼國以前實在是太強,宋兵打贏這場仗的時候,壓根都不敢相信,生怕遼國因此震怒,再次發動戰爭,到時候宋朝民不聊生,因此才簽訂澶淵之盟免去戰事。
當然,遼國也很有契約精神,在澶淵之盟后的百年之間里,和宋一直和睦相處,兩國之間也沒有發生過戰事沖突。
真正讓宋忌憚遼的原因,還是因為高粱河之戰,我們熟悉的楊家將,也就是在這場戰爭中有著英勇的表現,英雄故事才在后世廣泛流傳。
不過在這場戰爭中,宋并沒有占據一點好處,這也成為宋忌憚遼的關鍵原因,甚至將遼看成了永遠不可戰勝的神話。
但這樣一個民族,為何會在歷史長河中突然消失,連后裔都找不到了呢?其實這一切的根源,還是因為一只名叫海東青的鳥。
海東青
海東青是一種獵鷹,一般分布在北極、北美洲和亞洲的廣大地區,在我國的棲息地主要為黑龍江、吉林等地。
海東青的身量很小,但是能飛得特別高,戰斗力驚人,捕食時就好像閃電一般,出擊速度穩準狠,是獵手最青睞的常勝將軍。
時間回到十一世紀,對于游牧民族而言,海東青不僅僅是忠誠的獵鷹,更是身份的象征。作為當時草原霸主的契丹族,也十分想要海東青。
熟悉這段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清朝的統治者滿族,其實最開始就是從女真部落演化而來,便生活在我國的東北地區。海東青這種鳥,是女真部落地盤上的一種生物。
遼國想要海東青,自然而然就想到女真部落。
當時的女真還不成氣候,如果真的發生戰爭,根本不是遼的對手。所以女真一直常年向遼交納歲幣銀,俯首稱臣。當見到遼使者來要海東青,女真人自然也不敢拒絕,好吃好喝地招待著使者。
猖狂慣了的契丹認為這些小國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做事也形骸放浪。東北地區常出美女,生活在這里的女真部落里自然也少不了美女。
使者見到這些美女,也不管對方愿意不愿意,甚至根本不在乎對方是否已經嫁為人婦,就強行將人占有。
這件事讓女真首領十分震怒,也正是這件事讓他們感覺,對遼的妥協和忍讓并不能換來安寧,反而會讓他們愈發猖狂。
加上多年來被遼欺壓,女真早就人人憤之,這件事更是極大地刺激了大家的情緒,紛紛要求討伐遼國,不能再這樣軟弱下去。
從此之后,女真表面上繼續對遼卑躬屈膝,十分客氣,以一種下臣姿態向遼上貢。一邊則秣馬厲兵,私下里偷偷訓練了一支強大的軍隊,準備一舉反擊。
公元1101年,遼國第九代皇帝天祚帝繼位。老話常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這句話用在天祚帝的身上,倒也十分恰當。
天祚帝和他的父輩祖輩們不同,他不學無術,每天就知道吃喝玩樂,沒有治國安邦的能力,也根本不過問朝政。
如此一來,一些有野心的人也就抓住了機會,一邊哄著天祚帝繼續做一個只知道玩樂的閑散皇帝,一邊悄悄掌握實際政權。
天祚帝
看似堅不可摧的遼國,也是在天祚帝繼位后不久,慢慢變成了一副空有其表的國家,內部矛盾十分嚴重,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都變得十分突出。
像耶律章奴,就是一個想趁亂造反的人,只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
公元1115年,女真部落首領,也就是金國的掌權人完顏阿骨打聯合宋朝一起對遼發起攻打,希望推翻這個令他們生活水深火熱的游牧民族政權。
天祚帝就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即使知道前線戰事吃緊,完顏阿骨打已經起兵攻遼,但天祚帝依舊沒有當回事,繼續做他那個只知道吃喝玩樂的閑散皇帝。
完顏阿骨打
可隨著一座座城池接連失守,遼國政權面臨極大威脅,天祚帝才突然反應過來,必須即刻騎兵鎮壓。從不過問政事的天祚帝不知道此事應該派誰出征鎮壓,深受天祚帝信任的耶律章奴提議,天祚帝本身就是天選之人,只要他御駕親征,一定可以成功鎮壓。
天祚帝根本沒想到其中有詐,便親自挑選了70萬精兵,親自率兵前去鎮壓完顏阿骨打的2萬女真士兵。
35個打一個,就算天祚帝是個草包,可這場仗也不應該輸,但為何卻成為遼國的滅國之戰呢?
關鍵因素還處在耶律章奴的身上,他見天祚帝率部出征,留在后方的力量非常少。耶律章奴趁機造反稱帝,又建立了另一個遼國。
剛剛來到前線的天祚帝還沒開始作戰,就聽到后方報告有人內叛,天祚帝一時間受到前后夾擊。他自認為完顏阿骨打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部落不足為懼,當務之急還是要平定內亂,于是又折返回去處理耶律章奴的背叛。
殊不知,正在天祚帝和耶律章奴兩股勢力制衡之際,女真正以不可小覷的速度迅速壯大,并且占據多座城池,擴大了金國領土。
天祚帝還沒反應過來怎麼回事,完顏阿骨打就已經帶人打到了家門口,一舉拿下遼國。而契丹族這個曾經在草原上輝煌一時的游牧民族,最終也毀在了天祚帝這個不學無術的后代手中。
不過自古以來政權更迭是常有的事,為什麼契丹被金國占領后竟然會在歷史上消失了呢?
完顏阿骨打推翻遼國政權后,契丹族150萬人口仿佛一夜之間消失在了歷史史書上。其實不僅僅是契丹人,就連契丹的文字、民族文化、歷史文獻,甚至是姓氏等全部都消失了。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女真部落的后代其實就是後來建立清王朝的滿族,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契丹族之所以會消失,跟金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因為長時間受到遼國的欺侮,金人對遼人恨之入骨,因此在占據遼首都后,完顏阿骨打下了一條命令,所有反對金統治的契丹族一律斬殺,不留活口。
在歷史文獻上記載的有一次屠殺,整整持續了一個月,城內血流成河,尸橫遍野。金人用武器,宣泄著對遼人的痛恨。不僅僅是人口,就連包括契丹族人使用的文字、文獻記載等物品,也一律進行了銷毀。
可就算如此,難道就沒有僥幸逃脫的人嗎?難道說契丹族真的一個后人都沒有?
第一種假想,在金國攻打遼國時,不少契丹士兵都死在了戰場上。等到戰爭結束,一些契丹士兵為了活命不得已歸順金國,在隨后的戰斗中,也血灑沙場,沒有留下只言片語。
第二種假想,有一些契丹人為了活命,不得已放棄了自己的民族風俗文化,隱藏身份,混居在和女真不合的蒙古族內。但為了隱藏身份,他們也漸漸和蒙古族融合、通婚,而屬于他們本民族的文化也在時間的長河中漸漸被淹沒。同樣,他們為了活命也不會告訴外人和后世他們是契丹族,因此也就等同于消失。
第三種假想,有些遼國南部的契丹人,以及已經忠誠的追隨者,在遭遇滅國后并沒有選擇隱居,而是逃亡了其他地方,并且成立了西遼。為了防止漢化,他們甚至不允許契丹和漢人通婚,但卻無形中加快了他們伊斯蘭化的進程。真正的契丹族后人,也同樣因為民族融合而消失。
這三種假想不管哪一個,其實都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根本找不到所謂的契丹后人。他們散落在各處,而且從不對外公開身份,根本無從找起。
難道說真的找不到契丹族的后裔,也無法解開契丹族消失之謎了嗎?
這個時候,一封來信意外帶來了新的思路。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化研究院的研究員劉鳳翥,就是一位熱衷研究契丹族消失之謎的愛好者。他耗盡半輩子的心血,研究契丹族的文化、查閱相關史料,希望可以找到契丹族的后裔,揭開當年契丹族消失之謎。
但一直以來,劉鳳翥都沒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那個答案。一直到一天,一封來信讓劉鳳翥突然又看到了希望。
這是一個自稱敖拉·邱志德的人在信中寫道,他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呼倫貝爾的草原深處,是達斡爾族。
邱志德之所以給劉鳳翥寫信,正是因為他發現一個奇怪的情況。我國不管哪個民族,其實都能找到一些相關的起源歷史資料,不少民族還有屬于自己的文字。
但達斡爾族卻非常奇怪,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甚至連他們到底從哪里來都不知道,對于祖輩上的事更不清楚,就好像憑空出現的一個民族。
邱志德聯想到契丹族消失之謎,就有了這個大膽的想法,達斡爾族會不會就是當年幸存的契丹族?
為了解開自己心中的謎團,邱志德給劉鳳翥寫信,介紹了一些基本情況,希望劉鳳翥能夠幫助他們找到起源之謎。
邱志德告訴劉鳳翥,在他們生活的村子里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在幾百年前,有一些契丹人在這里修建了邊堡,而這些人正是現在達斡爾人的祖先。
劉鳳翥對此激動不已,立刻來到了邱志德所在的村子,希望找到一些證據來證明達斡爾人就是當年消失的契丹族后裔。
在實地考察中,劉鳳翥還真的發現了一些佐證。
在一次考察中,劉鳳翥意外結識了一位達斡爾族的剪紙藝人。在攀談之際,劉鳳翥意外發現這位剪紙藝人手中的作品,尤其是人物的服飾,介于當年契丹族和蒙古族之間。
達斡爾族
在之前的猜想中,有人懷疑一部分契丹族人為了活命混居在蒙古族中,這樣一來,他們的服飾有著契丹族和蒙古族的雙重印跡也就不足為奇了。
還有一個佐證,則和當地的一項體育運動有關,那就是曲棍球。在達斡爾族人中,人們非常喜歡曲棍球運動,甚至當成了一項民族運動。在和當地人了解后,劉鳳翥得知這項運動是他們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
巧合的是,契丹族本身也是一個熱衷曲棍球運動的民族。當年為了訓練士兵,契丹士兵經常進行曲棍球運動,而且各個都十分擅長。
雖然後來契丹族人混居在其他地區的人民中,但一些生活習慣已經根深蒂固,很難被改變。而曲棍球運動,極有可能就是在那個時候傳下來的。
不過這些說到底也只能推斷,不能作為決定性的證據。想要證明達斡爾人就是契丹族的后裔,必須拿出具有說服力的證據。
不過沒有相關文獻,也沒有歷史記載,怎麼才能證明呢?
劉鳳翥想到了一種新興、前沿學科——分子考古學。這是一種基于體質人類學、動植物考古學和分子生物學等多學科交叉,解決古代人類及動植物遺存遺傳學結構等問題的學科。從上個世紀末開始,逐漸在我國考古學界得到應用,并且發揮重要作用,做出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這種學科在生活中最常應用的一種方式,就是我們常說的DNA檢測技術。
換句話說,劉鳳翥希望可以利用DNA檢測技術,確定達斡爾人就是契丹族的后裔,一旦證明成功,這也將成為決定性的證據。
不過,契丹族都消失了這麼久,怎麼才能找到契丹古人的DNA呢?
其實這也好辦,在內蒙古的烏蘭察布境內,曾經出土了一具詭異的女尸。當年這個事情轟動一時,因為女尸尸身保存完好,而且臉上還戴著一副黃金面具。
後來經過證明,這具女遺骸就是契丹人。
相關科研學者在提取了她身上的特定DNA鏈后,又選取了30名血統最純正的達斡爾少年,通過DNA對比結果發現,達斡爾人的DNA和契丹人的DNA十分相似,而且序列非常接近。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這些DNA序列中還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不過對此專家們也有解釋,畢竟經過了幾百年的歷史,加上當時契丹族人為了活命,不得已混居在其他民族中,因此難以保證血統的純正,不少人還會和其他民族通婚,因此DNA才會發生一些小小的改變。
不過,這也算揭開了當年契丹族后裔的下落之謎,而達斡爾人也終于知道了自己的祖先究竟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