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共工怒觸不周山真相,專家:中國第一個王朝原本不是夏朝

小酱 2022/12/18 檢舉 我要評論

共工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中的水神,因其與顓頊爭奪帝位失敗,怒而撞倒不周山,引發天柱倒塌。但實際上,共工并不是一個個體,而是上古時期的強悍部落共工氏的人格化。

據《左傳》記載,共工氏早在黃帝時期就是善于治水的部落。但到了堯舜時期,共工氏卻突然成了天下諸侯的禍害,被舜帝列為天下「四害」,與三苗等共同遭到了華夏部落聯盟的驅逐,共工氏也從黃河一帶被強制遷徙到了幽州。

「流共工于幽州」也得到了考古學的印證。

堯舜所處的時代,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的龍山文化時代,其又分為中原龍山文化和山東龍山文化兩種類型,代表的分別是生活在中原地區的炎黃部落后裔(堯舜)和山東東夷族后裔。

而在中原龍山文化和山東龍山文化之間的豫北狹長黃河地帶,還有一個特殊的文化類型—后崗二期文化。 后崗二期也屬于龍山文化系統,只不過呈現出自己的一些特征。

但是,在龍山文化向夏朝早期的二里頭文化過渡時,豫北的后崗二期文化卻突然消失了,與此同時,遼西一帶卻突然出現了夏家店下層文化,并且與燕山以南的同時期的考古類型完全不同,反倒是與后崗二期文化呈現繼承關系。

這說明:在堯舜禹部落時代向夏朝過渡時,生活在豫北一帶的一個部族遷徙到了遼西一帶,這正是天下九州中的幽州,與共工氏被流放到了幽州的記載相吻合。也證實了《戰國策》「禹伐共工」的記載。

那麼問題來了,共工氏原本是炎帝后裔的一支,又因善于治水而被后世神話為水神,為什麼會突然遭到華夏部落和東夷部落的聯合襲擊,被迫遠遁幽州呢?共工頭撞不周山背后影射的是什歷史事件呢?

前文已述,共工氏部落所處的區域是炎黃集團與東夷集團的中間地帶,上世紀90年代,河南在輝縣孟莊一帶考古發現了面積達4500平米的新石器時代城址,龍山文化后崗二期類型遺存極為豐富,而共工氏的得名也的確源于河南輝縣的共地。這說明,當年共工氏部落的聚居地正是輝縣一帶。

但是,孟莊考古卻發現了厚達2-3米的龍山文化晚期淤土,城垣內也發現寬6-8米的壕溝,而在輝縣的下游,魯西南菏澤一帶,出土了大量陶網墜、陶紡輪、螺殼、魚刺、石鏟,這一區域的龍山文化與仰韶文化并存,前者的遺址總是占據更高的地理位置。

換言之,輝縣下游的魯西南地區正是上古時代大洪水泛濫地區,也就是后來大禹治水的地方。而此前,同樣深受水患影響的共工氏,卻筑起深溝高壑,加重了下游的水患。這佐證了《國語》記載的「共工壅防百川,墮高堙庳,以害天下」,這種損人利己的治水方式,對臨近部落造成了巨大傷害,由此也引發了諸部落的了聯合征討驅逐。

而從大汶口文化到龍山文化,原本創造了比中原文明還要發達的東夷族卻因為特大洪水導致斷層。此后,夏后氏部落首領大禹受命開始治水,在疏通水道的過程中,通過統一調配不同部落的人力,大禹在部落聯盟中建立起了至高無上的權威,奠定了夏朝家天下的基礎。

著名考古學家俞偉超先生曾說過:如果4000多年前不發生這次大洪水,中國第一個王朝也許而且應該是由東夷建立的,而非后來的夏朝。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