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抗日電視劇的人都知道,劇中日本軍人最擅長使用刺刀。而中國軍人卻能以一敵十,把日本人得落花流水。中國人善用大刀,日本人的刺刀比不了。
有人說:「刺刀要磨得鋒利些」,對弈的時候勝算大一點。但是真正經歷過戰爭的老兵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刺刀不要磨得太鋒利,因為死得越快。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伴隨時間的發展,中國明朝時期,首次使用首次出現在鐵銃上安裝矛頭用于刺殺。從將火槍與長矛的性能融合,那麼刺刀雛形的最早起源在中國。
而西方國家,直到13世紀中后期,歐洲才出現了火炮。一些火炮手為了個人安危,會在身邊備有火槍或者長矛,應對不時之需。
而關于真正刺刀的誕生,一個叫皮塞居的歐洲人最有發言權。畢竟,他可是最早將插塞式刺刀帶入裝備部隊的人。他憑借一己之力,將冷兵器帶入大家的視野里。
19世紀成為刺刀發展的分水嶺,刺刀和槍械有了進一步的結合。一般刀刃在20寸以上,裝上步槍可以當刺刀用,不裝在槍上時也可以當成軍刀單獨使用。
其中,林明敦刺刀的刺刀座的設計也是經過許多變革,林明敦滾輪式步槍在槍管側面的刺刀座,刀面水平和地面平行。因此,林明敦步槍的刺刀在實用性能上更上一層樓,沿用至今。
冷熱兵器時代并存,刺刀的好處顯而易見。戰爭年代,想要爭取更多地存活機率,就必須要擁有最好的武器,那就是一把鋒利的刀。
縱使戰爭無情,武器冰冷,但是時勢造英雄,沒有選擇的余地。這或許也是中國奮力抗爭的原因,中日之戰一直都是印象深刻的存在。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異想天開想要占領中國。一個島國,居然有如此大的野心。日本人向中國發動侵略戰爭,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命喪黃泉。戰場上,可謂是孤魂遍野。
日本人憑借著武器優勢,肆意欺凌中國軍隊。日本人慣用的刺刀成為重要軍械,士兵們人手一把。勇猛的中國軍人和日本軍人還進行大規模的刺刀拼殺。
中國人不服輸,既然日本人有刺刀,那中國人就用大刀應敵。抗日題材的電視劇中,總少不了鋒利的大刀身影。不為別的,中國人使用刀劍的鼻祖,這一點民族驕傲還是有的。
再來說說,中國大刀和日本刺刀的優缺點。首先,大家都知道日本刺刀比較長,也就是刺刀更適合長距離作戰。從安全意識上看,「1寸短1寸險」,日本刺刀巧妙的避開了這一點。日本人為了在肉搏之戰中獲取優勢,還特意研發了軍刺。
相比之下,中國大刀在長度上略輸一籌。中國大刀更適合近身博弈,中國人耍大刀就跟玩匕首一樣,手感很重要。力量感上,中國大刀最有發言權。即便是長距離作戰比較吃力,也不影響中國軍人正常發揮。
其次,日本刺刀比較鋒利,對敵人有震懾作用。不過,身經百戰的中國老兵可不這樣認為,越鋒利的刀,反而死得越快。因為日本的刺刀是安裝在槍上的,日本人在使用刺刀的時候要先關閉保險。而這往往需要時間,于是就給了我們中國軍人刺殺的機會。
最后,日本刺刀并不耐用,跟中國大刀沒法比。日本刺刀一般都要磨得很鋒利才可以,時間長了,刺刀的使用壽命就短了。因為鋒利的刺刀,需要不斷磨光它的受力面。而中國大刀雖然也要打磨,卻沒有那麼精細,因此使用壽命也算中等。
日本人想要依靠刺刀取勝,簡直是癡心妄想。中國大刀歷史悠久,從實用性看,日本刺刀只是戰爭的產物,而中國大刀卻是智慧的結晶。抗日戰爭中,中國大刀所向披靡,將一個個日本軍人斬殺殆盡。
據抗日老兵們回憶,那時候他們不光用大刀殺敵,有時候還會用日本刺刀拼殺。用日本人的武器擊殺日本人,這才叫一個暢快。估計日本人都沒想到,有朝一日被自己的武器打敗。
反觀日本人,不是練家子可是拿不起中國大刀的。有常識的人都明白,想要學會中國大刀,一定要刻苦練習。中國功夫博大精深,一把刀都能有無數招式。日本人又怎麼會明白中華武術的精髓呢?
老兵們說:「刺刀越鋒利,死得越快」,這一點不無道理。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最喜歡的兵器就是刺刀。而讓他們引以為傲的寶貝,卻是讓他們喪命的關鍵所在。
刺刀是一把雙刃劍。刺刀是很鋒利,那也不一定就可以戰勝敵人。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再美麗的玫瑰花,也有凋謝的時候。因為,日本人對刺刀過于自信,面對中國軍人的反抗,他們不以為意。日本人以為,只要用刺刀就可以讓中國人閉嘴。殊不知,他們暴露了自己的弱點,才讓中國軍人化險為夷。
戰場上哪里有「常勝將軍」,中日對決也是如此。刺刀也不是常勝武器,只要是武器就有弱點。刺刀最大的弱點就在于,它是需要安裝在槍上的。
試問,如果沒有槍,刺刀就是一個雞肋般的存在。中國人的大刀來襲,日本人難道要用匕首迎擊嗎?所以說,所謂的日本刺刀還有待改善,就算磨得再鋒利也毫無用武之地。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要崇尚和平,武器是冰冷而又無情的。那些試圖用武力征服別國的人,才是最錯誤的決定。每個人都要知道,武器只是用作防身,而不是欺負弱小。放眼全球,和平與發展才是時代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