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巾幗不讓須眉」,就忍不住想起武則天。在男尊女卑的中國封建社會,才女和女將軍都出現過不少,但真正的女皇帝卻只有武皇一個,這就導致武則天成了古裝電視劇的熱門選角,以她為主角的「秘史」層出不窮。
每個人心里都有個林黛玉,每個導演心里也有個武則天。看遍熒屏上的武則天,要麼天真單純,要麼嬌艷嫵媚,要麼凌厲霸氣,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特色。至于演出了幾分像,就見仁見智了。
那麼真實的武則天長什麼樣子呢?我們常常能在教科書上看到配圖,但配圖中的女皇穿著打扮明顯是明朝風格,屬于后人想象作品。要看武則天的真容,還得從一幅唐朝名畫《唐后行從圖》里看。
這幅畫是唐代宮廷畫家張萱的作品,張萱在唐玄宗時期(約713年—741年)供職于皇宮之內,畫過一幅以唐玄宗寵妃楊玉環三姊虢國夫人出行為題材的名作《虢國夫人游春圖》,雖然張萱生卒年不詳,但大致可以推測與武則天時期有所重合。
再加上張萱供職唐宮,唐宮保存有武則天的畫像,張萱可以接觸到第一手資料,所以對比書上的配圖,《唐后行從圖》描繪的女皇容貌更加可信。仔細看這幅圖,武則天的真實長相和電視劇中明顯不同,畫中不少細節都值得研究。
畫里的中心人物武則天身穿青色交領禮服,頭上戴著珠寶鳳冠,渾身珠玉配飾將她襯托得雍容華貴,袍袖飛揚,神采奕奕,眾人簇擁著她,顯得她身高還賽過男兒。史料當然沒有記載武則天身高多少,但畫中所有人就數她身份最尊貴,這麼個畫法也可以理解。
女皇出行,身邊一共有金吾衛士3人,其余25個分別是太監和女官。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她不僅要改變女人不能當皇帝的歷史,還要改變女人不能為官的歷史,所以破例在宮內設置了許多女官,這些女官有時甚至能左右朝政。
畫中的女官有貼身伴駕的,有手捧香盒的,也有抱著寵物的;太監則有持雙鳳赤團扇等儀仗的,捧金提爐等出行必備物品的,也有持鳴鞭的。持鳴鞭開道是個很重要的工作,鳴鞭作為鑾駕儀衛警人用具,甩到哪兒響到哪兒,大家聽到響聲就知道皇帝來了。
《西游記》里就寫過:「靜鞭三下響,衣冠拜冕旒。」女皇的霸氣躍然紙上,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畫中武則天的服飾其實具備不少北宋時期的特征,她身邊的太監與女官所穿官服也呈現「唐風宋制」,這是因為我們如今看到的《唐后行從圖》應屬于宋徽宗時期摹本。
《唐后行從圖》里的武則天,體型偏胖,臉比較圓潤,倒也符合盛唐風格,眼梢上挑呈現飛揚之態,面部傅粉顯得紅潤十足,可以想見這時候的武則天正在得意期。
事實上武則天的容貌還曾經以石像的方式被記錄下來,也很值得一看:
盧舍那大佛,位于洛陽龍門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完工,以武則天的儀容相貌為準開鑿。大佛的容貌就是武則天48歲時的樣子,可以看出武則天容貌其實不俗,與傳說中袁天罡評價的「龍睛鳳頸、日角龍顏」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