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問犯人你姓什麼?囚犯回答后,朱元璋:立刻放人,免死五次

小酱 2023/02/28 檢舉 我要評論

在中國歷史上,朱元璋是一位鐵血皇帝,胡惟庸案、藍玉案等明初四大案件皆體現著他的手段。

不過,殺人并不是朱元璋的真實目的,維護皇權同時才是,他可以為了政治殺人,也可以為了政治放人。

明朝初年,有一位官員因為直言敢諫得罪了朱元璋,之后被判死刑。令人沒想到的是,朱元璋在復核死刑的時候突然改變主意,不僅放了這位囚犯,還許諾他再免死五次。

朱元璋為何這樣做?這位死囚又有什麼特殊背景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話題。

死囚獲救

如上述所言,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的控制、鞏固地位,采取了一系列高壓手段。

對于那些踩了自己底線的人,無論地位多高身份背景多特殊,都絲毫不顧對方顏面與地位。

明朝初年有一位駙馬違反律法犯了貪污罪,朱元璋在知道這件事情之后命令按律處罰,所受牽連著上千人,這便是血流成河的「郭恒案」。

當時,朝廷中有不少大臣認為現在天下已經安定,不應該再用重典,否則很有可能會引發民間百姓的反案。

文武百官紛紛上奏規勸朱元璋,這其中有一位監察御史叫做范從文。

洪武元年,范從文任監察御史。

范從文的性格有點像唐朝時期的魏征,他性格十分耿直經常出言勸頂撞洪武皇帝,有一次他得罪了朱元璋,按律以「欺君之罪」被判處死刑。

明朝所有的死刑都要經過復核,朱元璋在批閱奏折的時候,突然發現范從文是姑蘇吳縣人,而北宋有位一心為民的好官范仲淹同樣也來自姑蘇吳縣。

范從文既姓范,又與范仲淹來自同一個地方,兩人是不是有什麼關系呢?帶著這樣一個疑問,朱元璋令人連夜提審范從文,最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朱元璋當時已經知道了范從文的姓名,但他仍然問對方姓氏,范從文也從容不迫的回答道「姓范」。之后,朱元璋又問范從文的祖上與范仲淹是否有關系?

你是范仲淹的后人嗎?

誰知道這一居然問出了北宋名臣之后,原來范從文真的是范仲淹的后代子孫:

微臣是范仲淹的十二世孫。

一心為民的范仲淹

范仲淹雖然從小原生家庭不好,父親在他兩歲的時候去世,母親謝氏帶著范仲淹改嫁一位姓朱的官員,范仲淹也改姓朱。

多年后,范仲淹知道自己真實的身份,又不屑于朱家浪費無度的生活,便與繼父家族決裂。

生活雖然很艱苦,但他卻始終胸懷大志,為了省錢讀書范仲淹對自己苛刻到了極致。冬天將一碗凍成冰塊的稀粥分為四塊,早晚各吃一半,實在咽不下去就放一點點鹽。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之下,范仲淹仍然每天廢寢忘食的學習,終于在27歲這一年進士及第,實現了古代讀書人「學而優則仕」的夢想。

從此之后,范仲淹御邊、推行新政等一步步在朝堂上留下了自己的身影,而他讀書時候所經歷過的事情,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道并佩服。

過了這麼多苦日子,不僅沒有任何抱怨,反而在擁有權利之后兢兢業業、忠君愛國、關心百姓……一個好官員的三個標準就在范仲淹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

對于范仲淹的改革,后世一些人認為這一次失敗的改革成為他的污點,但生活在北宋時代的他被稱為「北宋第一臣」,并不是因為這次改革,而是因為始終有一顆為民請命的心

范仲淹寫的《岳陽樓記》中有這樣一句話,短短18個字體現了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抱負: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推行新政之前,范仲淹心里或許已經清楚不一定能成功,但他仍然選擇堅持,雖千萬人吾往矣,有一些事情總得有人去做,即便失敗也不會后悔。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像范仲淹這樣吃著冰凍之粥的寒門子弟不少,但出人頭地之后卻始終心懷天下,沒有為自己謀利的官員卻少之又少。

明朝距離北宋已經過去了幾百年,可范仲淹仍然被天下官員、讀書人視為楷模,朱元璋對于這樣的重臣、忠臣更是非常敬佩,也希望自己麾下多一些這樣的人。

言歸正傳,後來朱元璋在詳細的了解范從文往日的工作之后,認為他有幾分范仲淹的遺風,立刻去除范從文身上的鐐銬并免去了他的死罪。

有意思的是,洪武皇帝還賣弄文墨寫了五張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隨后送給了他的十二代孫范從文,并說道:

「可抵你五次誅身之罪。」

明太祖的馭人之術

朱元璋說免罪五次基本上不可能,畢竟明初擁有免死鐵券的人基本都被殺了,但這一舉動不僅為朝廷留住了一個好,也讓他贏得了全天下讀書人的心。

洪武皇帝,一直給人的印象是多疑、殘暴和嗜殺,但上述的事情經過了詳細的調查后,不僅免去了范從文的死罪還承諾「免死五次」,展現了他的馭人之術。

朱元璋是我國的封建歷史上,為數不多的、一個真正從社會最底層走到皇帝之位的人,所以他又被稱為「布衣皇帝」

如果將明朝看成一個企業,那麼朱元璋從創立明朝到治理明朝,就是一個創業并發展的過程。

既然是創業、發展就離不開團隊,而馭人之術的關鍵就在于四個字「恩威并施」。「恩威并施」說起來簡單,但真正要做到卻不容易,也絕非普通人理解的給一個巴掌打一個甜棗。

什麼時刻施「恩」,什麼時刻施「威」,施到什麼程度既能達到目的又不會讓對方得寸進尺,這里面都是學問。

洪武年間,風險最高的職位不是士兵而是明朝官員,官員們早上出門上朝,晚上可能就身首異處。

朱元璋對于貪官十分嚴厲,對于優秀的人才也十分欣賞,這便是懂得恩威并施的最基礎表現。

明朝初年,知名大儒宋濂曾擔任元朝的翰林院編修,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聽聞宋濂的大名,于是請他出山委以重任。

有一天宋濂生病在家中休息,朱元璋當著眾位大臣的面直接問:

「為何好幾天沒見老宋呢?」

「老宋」這一個稱呼,既說明宋濂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不同,也是皇帝想借此告訴天下人,即便在前朝擔任過官職,只要有才華也會被自己重用。

後來,朱元璋對宋濂的病情幾乎一天一問,也讓全天下人看到皇帝的禮賢下士。

洪武皇帝在歷史上的口碑并不算好,尤其是在統治的中后期大殺開國功臣,然而生性多疑的他卻深諳馭人之術。

以至于明朝并沒有混亂,反而還出現了「洪武之治」 的盛世,由此觀之皇帝的決策基礎并不是對與錯,而是需不需要、有沒有利用價值。

朱元璋之所以免去范從文的死刑,不僅因為范從文是被冤枉的,也不是因為他是范仲淹的后人,而是想要向天下傳達一種忠君愛國的思想,這樣才有利于維護皇權的統治力。

總的來說,朱元璋從一無所有的乞丐到問鼎天下,靠的不知是一腔熱血,還有那麼國人的馭人能力。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