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唯一被拍成電影的考古發掘,記錄了定陵被發掘的全過程。
定陵是明朝十三陵的其中之一,埋葬著萬歷皇帝和他的兩個皇后。
挖掘定陵的項目,是我國第一次主動有計劃地挖掘皇陵,沒想到卻成為了考古史上的一出悲劇。
1956年郭沫若在好友吳晗的建議下,決定挖掘明成祖朱棣的長陵,尋找失傳已久的《永樂大典》。
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長陵的發掘工作陷入停滯,于是郭沫若向上級提出挖掘定陵的計劃,為進一步挖掘長陵做準備。
剛開始的發掘工作進行得并不順利,關于這項建筑的全部資料,并沒有流傳下來,這無疑就增加了尋找定陵口的難度。
考古專家經過多次勘察,在寶城一處城墻的西南角,發現了一處塌陷的地方,其中還發現了一塊兒特殊的石頭,上面刻著「隧道門」三個字。
這是否就是長陵地宮的入口呢?
經過專家們的一番研究推測,認為這就是地宮的入口,于是就嘗試著在發現地磚的地方進行挖掘工作。
挖了十多天就看見了券門,可是從那以后挖了一個月就再也沒有了線索。
後來挖掘過程又持續了幾個月,依舊沒有發現任何地宮的影子,就在工作人員懷疑,當初的判斷是否出現偏差的時候,一塊兒石碑的出現,打開了挖掘工作的新局面。
石碑上寫著:此石距金剛墻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
這意味著工作人員的努力沒有白費,地宮的入口已經近在眼前。
從發現地宮入口到挖掘地宮,都出現了類似的指路石,這都是為了方便皇帝和皇后,能夠順利合葬而準備的。
按照石碑上記錄的距離,還真挖到了一堵又高又寬的石墻,專家判斷這堵墻就是石碑上記載的金剛墻了。
從外觀上看,這座金剛墻高8.8米,厚1.6米,是由4層石條鋪就而成。
而且在金剛墻的中央位置,有個梯形的形狀,專家猜測那就是幾百年前,萬歷皇帝下葬的入口了。
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對金剛墻上的券門進行了拆解,搬下來的巨型磚塊兒上,都標記上了編號。
很快墻上就打開了一個缺口,由于這是第一次進入皇陵,專家擔心其中會隱藏著各種機關暗器,所以在探索的時候就格外小心。
他們選出了一位身強力壯的工作人員,深入探究,為了防止意外的發生,工作人員身上還綁著繩子。
確定了地宮沒有任何危險,工作人員就發現了地宮的大門。
如同皇帝生前一般,地宮大門也是氣勢恢宏,上面的花紋精雕細刻,圖騰栩栩如生,每一處地方都在詮釋帝王的威嚴。
由漢白玉雕刻而成的地宮大門,歷經上百年完好無損的保存著,此時看來依舊潔白如雪。
考古人員正在推開定陵的漢白玉大門,可是剛露出一條門縫,卻無論如何也推不動了。
工作人員從門縫中看去,這才發現大門后面被一根自來石給擋住了。
這是古人的一種防盜措施,當墓門關閉的時候,門后的自來石也會跟著移動,直到把大門給徹底頂死。
為了不破壞自來石和墓門,工作人員用繩索綁在木頭上,制作了一種叫做「拐釘鑰匙」的工具,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隨著制作好的套子被緩緩送入墓門,工作人員透過門縫操作,在多人的拉扯下,成功把自來石移到了一邊,順利打開了墓門。
石門上有一根由純銅打造的橫梁,映入眼簾的地宮大殿全部都是由石塊兒砌成,被封存了上百年,依舊完好無損。
而地上一排排腐朽的圓柱形木頭,是當時運送棺木的最好證明,同時也指明了棺木的存放位置。
頭頂上方的拱形頂,是由多塊兒條石砌筑而成,保護了地宮上百年沒有塌陷。
在中殿前方,擺放著一些瓷器,上面的花紋清晰可辨,如今看來依舊光亮如新,沒有絲毫褪色的痕跡。
包圍著瓷器的是三個由漢白玉雕刻而成的寶座,中間最大的是皇帝寶座,位列兩邊的是屬于皇后的寶座。
在寶座上還雕刻著九條栩栩如生的龍,這些精美的雕刻都出自民間藝術家之手。
往里望去,在中殿的寶床上,停放著三口鮮亮如新的大紅色棺材,中間那口就是萬歷皇帝朱翊鈞的,左邊那口屬于孝端顯皇后,右邊那口棺木是孝靖皇后的。
因為孝靖皇后的棺木,是從別處移過來的,所以腐朽得很厲害,而旁邊散落一地的物品,都是當時陪葬的物品,除了金銀珠寶,還有各種精美的瓷器以及金子制作的盆,酒壺等生活物品。
他們生前享盡了榮華富貴,死后也要把這些物品帶進來陪葬,只是再也享用不了了。
當時這個照片一經發出就在國內引起了轟動,就連國外都時刻關注著整個定陵的開挖工作。
當時出土的還有孝靖皇后的鳳冠。
雖然它已經在地宮里存放了上百年之久,但是上面的珠寶玉器還都完好無損,即便失去了往日的光澤,也能看出來這頂鳳冠是極盡奢華的物品。
除了金銀珠寶,一同陪葬的還有許多人俑和馬俑,生前皇帝一人之上萬人之下有人伺候著,死后這些陪葬的人俑就成為了供他們差遣使用的奴隸。
工作人員將陪葬品都搬出來以后,就開始對萬歷皇帝的棺槨進行發掘。
當時因為缺乏考古經驗以及對文物的保護意識不夠,在開館的時候,采取保護措施基本起不到什麼作用,工作人員甚至連都沒有帶,直接就動手了。
原本就已經腐朽不堪的棺木,遭到了極大的破壞。
工作人員打開了萬歷皇帝和孝端顯皇后的棺材,棺蓋也被緩緩放在了地上,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震驚不已。
雖然皇后和皇帝的尸骨早就已經腐爛了,但是蓋在他們身上的絲綢錦緞,依舊光亮如新,就連上面的花紋都清晰可見。
工作人員取出了棺槨內的各種陪葬品,那頂金光閃閃的皇冠格外耀眼。
這頂皇冠是萬歷皇帝生前佩戴的金絲翼善冠,是由純金打造而成。
跟其他帽子不同的是,金絲翼善冠通體鏤空,是用極細的金絲編織而成,采用了掐絲、累絲、碼絲這些傳統方法進行的焊接。
金絲翼善冠通高24厘米,直徑20.5厘米,重量更是達到了一斤半,帽子兩側各有一條金龍浮雕,就連上面的龍鱗都清晰可辨。
很難想象在沒有任何精密儀器的古代,是如何用純手工編織這樣一頂金紗帽的,古人的智慧是令人難以想象的。
其他陪葬物品經過清洗處理之后,依舊金光閃閃,從他復雜的工藝,就能想象得到,當時的制作工藝已經很先進了。
除了金銀珠寶,同時出土的還有明朝時期的金錠,它的造型跟如今影視劇中出現的金元寶大相徑庭。
雖然這些金石玉器出土以后,完完整整地保存著,但是萬歷皇帝的龍袍等這些絲織物,卻沒有完整保存。
由于當時文物保存技術落后,那些原本還光鮮亮麗的絲織品,被氧化以后變得黯淡無光極其脆弱。
工作人員涂上軟化劑,嘗試了多種搶救性工作都于事無補,導致了大批量文物的破壞,對我國來說損失慘重。
如今存放在博物館里的物品,除了不易被損壞的金銀玉器,像龍袍這樣的絲織品,都是後來專家仿制的。
更讓人生氣的是,當初有領導要來視察工作,為了保持陵墓內干凈整潔,原本皇帝和皇后的金絲楠木棺材,被當成了碎屑垃圾,仍到了山溝里,就連尸骨也沒有留下。
經此一遭國家立即叫停了繼續開發皇陵的工作,郭沫若的申請也被駁回,定陵發掘是我國考古史上最慘烈的一幕,從那以后,我國就明令禁止主動對皇陵進行開發。
這一舉措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那些珍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