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的中國護照:國雖弱,但護照上的「27個字」卻相當硬氣

小酱 2023/02/10 檢舉 我要評論

伴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出國旅行早已不是新鮮事。而國際旅行的過程中,護照是陪伴每個人最重要的證件。一旦發生遺失,在國外幾乎寸步難行。

正因為它極高的重要性,所以有關護照的各種梗也一直層出不窮,在網絡中不斷翻紅。比如著名的美國霸氣小護照就曾經迎來不少人感嘆與向往。

但實際上,有關美國護照很多霸氣宣言的段子基本都是假的,美國駐華大使館為此還專門進行過辟謠。

不過有一個國家的護照上確實曾寫過非常硬氣的話,單憑「27個字」就盡顯大國風范。

然而它并不是現存的任何一個發達國家,而是早已經消失在歷史云煙中的大清。

或許很多人會懷疑這件事的真實性, 畢竟印象中的晚清是積貧積弱、腐敗無能的,它的護照上有霸氣宣言真的有意義嗎?

這還真不是段子,歷史上確有其事。

護照在清朝的前身

其實不僅僅是所謂的霸氣宣言,不少人對晚清有護照這件事都是第一次聽說,因為后者在很長時間都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

鎖國后沒有對外出行的需求,又怎麼可能會有護照呢?

其實這是大家的誤解,很多人總是下意識把護照想成現代事物,其實它的雛形早就已經出現了。

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人把竹簡、布帛、木板等做成的「封傳」、「契」、「照碟」等類似簽證的東西,佩戴它們就可以很方便的出入邊境。

而且這種古代的護照雛形其實每個人都很熟悉,甚至童年的時候還常常見到,只是一時之間沒對應上。

比如《西游記》里唐僧使用的通關文牒其實就是高端版護照。

而中國真正意義上的護照就誕生在清朝,它的出現時間是1689年。

這一年,清朝和沙俄決定在尼布楚開啟和談,后者當時還位于沙俄境內,因此清政府這邊產生了大量的出境需求。

為了讓參與和談的官員順利出入中俄邊界和處理相關事務,朝廷為他們出具了一道信函作為憑證,這就是所謂的信函式集體護照。

在接下來的150年里,清朝官員出境使用的都是這種護照。

不過這種護照的使用范圍是非常有限的,只有官員可以在相關機構辦理,平民是無法申請的。

原因大家其實很熟悉,清朝在道光之前都是閉關鎖國的,平民不能合法出境,自然不需要護照。

其實明清兩朝都實行過海禁,但是明朝對東南領域的控制力較弱,因此后者的走私十分猖獗,實際上并沒有達到閉關鎖國的效果。

因為康熙和乾隆都曾經多次下江南巡幸,所以清朝對東南沿海的控制力度遠高于明朝。

故而它的封禁政策真的讓中國和世界隔絕,徹底錯過了大航海和工業革命的紅利。

道光年間,清朝的閉關政策被迫停止。鴉片戰爭的炮火撬開了中國的大門,大清真正的個人護照也就此誕生。

護照上「霸氣」的27個字

19世紀30年代,西方各個列強陸續完成了工業革命,對全世界殖民地的瓜分也臨近尾聲,只剩下了亞洲東部的幾個國家。

其中最令他們垂涎三尺的就是神秘富足、地大物博的清王朝。

此時歐洲最強的國家已經是英國,他們設計了好幾種商業殖民大清的方案,但是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惱羞成怒的英國只能選擇簡單直接的暴力手段,通過堅船利炮來打開清朝的國門。

在兩次鴉片戰爭都被暴打后,清政府意識到無論是在海上還是陸地都無法對抗英國軍隊,只能選擇割地屈服。

期間的20年里,清政府和列強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讓出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特權,閉關鎖國的政策也被迫停止。

《北京條約》簽訂后,清政府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已經非常多,在英國的引薦下加入了世界潮流。

在這個形勢下,平民出入邊境的需求也迅速增加,相應證件的出爐已經是必然。

因此清政府放開了限制,開始允許民眾申請個人護照。

此時照相技術還沒有普及,所以政府發布的護照會包含大量的文字,用來記錄出國人員的身份,樣貌,年齡等信息。

如果對清朝護照的實物感興趣的話,很多大型博物館都能滿足需求,它們都收藏了類似的文物。

其中最早的一份是1882年美國華僑黃花饒護照,收藏于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

護照在大規模開始使用后,各國都會在其中加入相應的提示性文字。

比如英國的護照上就寫著:「英國女王陛下的國務大臣以女王陛下之名,請求各國有關機關給予護照持有人自由通行、不受阻礙的權利,并在必要時給予持有人援助與保護。」

而大清的護照也沿襲了這一國際慣例,在其中加入了一句話: 「持護照過境時,請立即檢查放行,按照約定給予保護,不要為難阻滯。」聽上去確實擲地有聲,頗為霸氣。

雖然只有短短的27個字,但是也體現了清政府對出國人員的支持。此時的清政府雖然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不過基本的國家威嚴尚存,護照上的用語自然也是剛正有力。

雖然清朝民眾出入境經常遇到各種阻礙,但是護照上的堅定文字還是能給他們提供一絲慰藉和感動。

「霸氣」護照難掩尷尬事實

清政府在護照上留下了27個字的霸氣發言,但它實際的效用卻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說毫無意義。

在任何時代,「弱國無外交」都是不會明說的潛規則。對西方列強來說,清政府提供的護照在他們眼里分文不值。

因此盡管后者護照上說的硬氣無比,實際使用的時候還是會屢受刁難。

根據當時的記載,很多中國商人在入境歐美的時候,都會被對方的海關人員各種刁難,花費幾倍、十幾倍的檢查時間更是家常便飯。

面對列強的種種蠻橫之舉,腐朽的清政府不發一言,沒有提出任何反對措施。如此看來,所謂的硬氣發言也不過只是一句空話。

而且當時很多西方國家都拒絕中國人入境,他們的理由是清政府提供的護照沒有照片,單靠文字的描述是難把人對應起來。

為此,清政府在幾年后對護照進行了更新迭代, 首先文字的信息大幅減少,因為照相技術已經開始普及。其次,它還加入了很多先進的技術 ,比如防偽標記等等。

但這樣的做法只是掩耳盜鈴,對于中國公民為何被刁難,其實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因此新護照推廣使用后,改善效果非常有限,華人出入境被欺辱的情況依然屢見不鮮。

當一個國家積貧積弱的時候,它的國民很難在國際上擁有尊嚴,遇到了刁難,甚至連申訴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解決問題了。

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單純靠「硬氣文字」或者護照升級這種表面功夫是沒用的。只有提升國家實力,才是唯一解法。

可惜這一點,腐朽不堪的晚清政府根本做不到。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