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秦始皇這個人物,妳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是暴君還是千古一帝?
其實,這些都不是,要我說的話,他其實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基建狂魔。
細數秦始皇的一生,他除了統一六國、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統一車軌等歷史貢獻之外,還修建了許多超大工程。
即便是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秦始皇當年修建的這些工程也稱得上是超級工程了,很多建設能力不強的國家以舉國之力也不見得能完成。
那麼,秦始皇的一生主要修建了那些重大工程呢?
秦始皇所修建的超級工程主要有7個,分別是:秦始皇陵、兵馬俑、阿房宮、萬里長城、秦直道、鄭國渠和靈渠。
在上面提到的這幾個超級工程中,秦始皇陵、兵馬俑還有未最終完工的阿房宮這三個工程,都是秦始皇為自己建造的。
畢竟,作為千古第一人,秦始皇自然不能太委屈自己了,給自己建造龐大的宮殿還有死后的棲身之所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萬里長城、秦直道、鄭國渠、靈渠這幾個超級工程,當真稱得上是福澤萬世了。在後來的兩千余年時間里,這幾個工程一直在發揮作用,比如秦直道,直到清朝時期都還在用。
很多人在讀史書的時候,都認為秦國亡于暴政,是秦始皇太濫用民力了。確實,秦朝雖然強大,可一下子修建這麼多的超級工程,不被拖垮才怪。
但是,如果從長遠的眼光來看,秦始皇修建的這些超級工程,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像鄭國渠、靈渠這樣的工程,直到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意義,雙雙入選世界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鄭國渠西引涇水東注洛水,而靈渠則打通了長江和珠江水系。中國古代那麼多的朝代,可這些朝代留下的工程,又有幾個入選了世界遺產名錄呢?
稱其福澤萬世,不夸張吧?
再比如說長城。
長城的作用可能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樣。長城從一開始修建的目的,就不是為了阻擋草原游牧民族的大軍。
因為秦國人也不傻,只要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單靠一堵墻是不可能擋得住數十萬大軍。
長城的存在,主要是為了阻擋那些頻繁越境騷擾的零散游牧騎兵,他們人數少沒有能力也缺乏工具扒開長城。
但是對于那些規模龐大的游牧民族大軍來說,他們還是有能力將長城扒開一條可供通行的缺口的。這個時候,長城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秦國人將長城修建的十分牢固,想要扒開一個可供數十萬大軍還有馬匹輜重同行的缺口,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而這個時間就給了秦朝調集軍隊的時間。
而秦國人修建的秦直道,南起陜西淳化,北達內蒙古包頭,這長達1400余里的坦途大道,可以讓秦朝大軍在10天之內抵達北方邊境,給來犯之敵以迎頭痛擊。
換句話說,在秦朝時期,長城和秦直道是搭配使用的,兩者缺一不可。
很多人一直說我們中國人沒有工匠精神。那麼,究竟什麼是工匠精神呢?其實說白了,工匠精神就是不惜工本。
今天就給大家看看,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那時候的工匠是怎麼發揮工匠精神的。
在清朝末年的時候,秦直道還是陜西通往內蒙的交通要道,後來隨著公路和鐵路的普及,這條使用了2000多年的古代高速公路才被逐漸廢棄。
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考古學家對這條秦始皇修建的高速公路來了興趣,開始對秦直道進行考古發掘。
在考古過程中,有一個現象引起了考古專家的疑問,怎麼這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都已經過去了2000多年的時間,為何到了現在仍然寸草不生?
通常來說,像秦直道這種由泥土修建而成的道路是很容易滋生雜草的,為什麼秦直道卻寸草不生呢?
通過翻閱古籍和實地調查,考古專家們得到了結論,也對古人的工匠精神欽佩不已。
原來,秦朝對工匠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秦朝在修建任何工程時,上面都會附有工匠的姓名,一旦工程出現問題,就會由負責的工匠承擔責任。
大到修建驪山陵、萬里長城,小到打造兵器、縫制盔甲,都在嚴格執行這個措施,而修建秦直道也是如此。
當初在修建秦直道時,秦始皇就提出了兩點要求:第一是,下雨的時候道路不會變的坑洼泥濘;第二是,道路不可以滋生雜草。
這兩個要求,看似簡單,可對于沒有水泥、瀝青的秦國工匠來說,想要達成這個要求,可謂是難如登天。
不過,勤勞智慧的古人還是想到了辦法。負責修路的工匠先是在路基上加入石灰,然后把鋪路的黃土全都炒制一遍,再以一定的比例混合進鹽堿土,最后再夯實路面。
如此鋪設的路面不但平整,而且還堅硬無比,再加上路基較高,即便是下雨也能很快排出難以打濕內部,不會讓道路變得泥濘不堪。
由于修路的土壤中添加了鹽堿等物質,所以即便是過去了2000年的時間,仍然是寸草不生,基本上不用怎麼養護就能通行無阻。
秦直道的效果遠超始皇帝的想象,在秦直道修建完畢后,他甚至想在全國范圍內大量修筑這種高速公路。可惜的是,沒過多久他就在沙丘病逝了,沒過幾年他一首創建的大秦王朝也分崩離析了。
雖然秦朝滅亡了,但是秦直道依然存在,在之后的2000余年時間里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