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官方認可的一定高于民間的,這是很多人的共識,但真正有見識的不會認可這種說法,因為任何一個職業,都有許多高手,他們有些會追逐名利,樂于表現,所以容易被人發現,但有些喜歡在自己的一隅之地默默耕耘,其修為也不容小覷。
不過如果有機會讓官家和民間的高手比拼一下,是任何人都很感興趣的一件事情,一個是驗證兩者高下,二一個也覺得這注定是一場精彩的比賽,大有看頭。好像是為了滿足大家的好奇心,封建時代的一個大內高手就曾經和一個民間高手較量過,這個民間高手就是大名鼎鼎的霍元甲,出乎大眾的意料,這場比賽并不精彩,霍元甲只出了兩招,轉身就走,只有眼睛好的人才看到,大內高手動都沒有動一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今天來說一說。
一 融合數家之藝,終成大內高手
相比霍元甲的知名度而言,這個和他比武的人并不為大多數人所知,但是在武術圈內,甚至在中國的武術史上,這個人的名字卻是相當的響亮,他就是李瑞東,他是中華武術會的創始人,而且被稱為中國太極拳一絲不滅的燈火,是李氏太極拳的創立人。
李瑞東出身官商世家,他的家庭富甲一方,祖上三代亦官亦商,家境是非常好的,他五歲開始讀書,七歲開始習武,由于對武術有著特殊的嗜好,家人就讓他拜當地的名師韓道長為師,經韓道長舉薦,又向河北武俠李老學藝。
除了這些正經的師傅之外,李瑞東還交了很多我武術界的朋友,這些朋友是友也是師,其中一個叫王蘭亭的人,特別看好李瑞東,覺得他一定會把太極拳發揚光大,他自己本來就是楊錄躔的弟子,是一個太極高手,所以他帶著李瑞東向許多名家進行過學習,這其中有少林大師,也是大內高手,甚至有名將之后,雖然后來王蘭亭遁入空門,但他很好的引導了楊瑞東,終于讓他成為了一個融匯百家之長的武術大師。
后來,醇親王的第二個兒子載淳跟著李瑞東學藝,在慈禧六十大壽的時候,由于載淳的提議,為慈禧表演了武術,由于身手矯健,輕功出神入化,在樓閣間穿梭自如,腿腳有力,行力處腳下青磚崩裂,一下子收獲了神鷹和鐵腳兩個尊稱。并在眾人的舉薦下被封為四品帶刀侍衛,成為了慈禧的保鏢,同時他還是皇宮的武術教習。
相比李瑞東而言,霍元甲就太過憋屈了,他雖然出身在鏢師家庭,家里還有獨特的拳法,可是父親嫌他身體太弱,怕他練武練不好辱沒了門面,根本就不準他學武,不過霍元甲沒有自暴自棄,而是自己偷偷的練武,父親知道后很感動,在得到霍元甲不準和其他人比武的承諾后答應了他練武,結果霍元甲經過勤學苦練,成為了家中習優秀的孩子,最后繼承家學衣缽,創立了迷蹤藝。
霍元甲的故事是一個成功逆襲的絕佳例子,但霍元甲的成長環境還是沒法和李瑞東比,由于家境不好,他還要挑柴去賣,甚至在碼頭,藥店做工,但他的武藝越來越高,名氣也越來越響,漸漸在地方上有了一些名氣,這樣的名氣助長了霍元甲的好勝之心,他開始主動找人比武,借勝過對方的方式來達到傳播名聲的目的。
又一次,他聽說一個叫金大官的人,在河西的名氣很大,于是就找他挑戰,金大官想都沒想就同意了,但被霍元甲打輸之后卻非常的不服氣,他說,你打得過我也不算本事,如果你打得過李瑞東,我就服你。就這樣,霍元甲知道了李瑞東。但一打聽,這個人果然了得,居然是大內高手,如果能打敗他,自己這個名聲就更響了。
這個想法是不錯,可首先得找得著人,要知道,人家可是大內高手,霍元甲名聲再響,也不過是一介草民,不說沒有門路找到李瑞東,就是找到了,人家也不一定會理他。
霍元甲不知道的是,以大內高手著稱的李瑞東已經不在皇宮了,原來八國聯軍入侵后,慈禧為了保命,屈服于列強,把主戰的載淳押解新疆,李瑞東受到連累,在宮中也待不下去了,就離開皇宮了,之后在北京待了一段時間,最后回到了家鄉,此時的他,正在天津辦武德會,立志要將自己的武藝傳給更多的人,打算走健民強國的道路。
霍元甲知道這個消息,正是求之不得,這個李瑞東也太好找了,稍微一打聽,就上門約戰了。李瑞東看到霍元甲上門,非常高興,熱情招待,他早聽說過霍元甲的大名,自己也希望多招攬一些武術人才,壯大自己的武德會。
但霍元甲一開始就提出了比武的事情,李瑞東知道這其實江湖習慣,非要分個高下,自己不便拒絕,便一口答應下來,二人約好了時間。二人要比武的事情很快就在津門傳開了,老百姓都很好奇,被稱為津門第一的霍元甲能不能打過皇宮的大內高手,所以,二人還沒有到場,老百姓就圍了過來。
但老百姓并沒有看到通常的拳來腳往,只見李瑞東站立不動,霍元甲打了他兩拳,又用腳踢了兩下他的胸口,看到李瑞東紋絲不動,轉身就走了。
許多人看得一臉懵逼,這到底是誰輸誰贏啊?結果旁邊的內行告訴他,霍元甲打這兩拳,踢這兩腳,已經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力氣,而且李瑞東還比霍元甲年老,在他的全力打擊下紋絲不動,就證明就整個戰斗力來說,李瑞東更高一著。霍元甲轉身就走,其實就是認輸。
這場比賽雖然輸了,但也讓霍元甲從此收起了爭強好勝的心性,最終看不慣列強對中國人的欺辱,打敗了囂張的外國武士,為國爭光,成為了中國武術史上的一段佳話。
所以,對霍元甲李瑞東的高手而言,高下的差距其實也并不大,最為珍貴的是,他們都走上了為中國強大而奮斗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