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帝作為滿清末期最有想法、且最有中興之志的君王,卻趕上一個手握重權的慈禧太后,成為滿清第一個傀儡皇帝。他與慈禧先后離世,關于他的死因很多人都認為是因為慈禧下毒。
可惜這種傳聞一直沒有證據證明,直到1980念考古隊發掘光緒陵墓,終于讓真相浮出水面——光緒帝確實因為中毒駕崩!
清末的動蕩一部分來源于清朝統治者閉關鎖國的的政策,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慈禧太后貪戀權柄,導致整個華夏失去了重新振作的機會。
同治帝駕崩后,由于沒有子嗣,繼承者的選擇讓慈禧甚是憂慮。畢竟新皇帝登基,皇帝的母親就貴為太后,加之皇后的家族力量輔助,很容易將慈禧的權力一步一步弱化、剝奪。怎麼樣才能保住手中的權力,這是慈禧優先考慮的先決條件。
于是,她看向了自己的妹妹和她的孩子載湉。載湉可以說和慈禧的親緣關系上是親上加親,載湉的父親是慈禧丈夫咸豐帝的兄弟,他本人是同治帝的堂弟,又因為母親是慈禧的妹妹,也就是說慈禧既是他的伯母大娘,又是他的姨媽。
正是因為這層關系,慈禧才覺得安穩,她給了載湉一家這麼大的尊容,他們無論如何都是支持自己的。就這樣,年僅四歲的載湉登上皇位,是為光緒帝。所以,單論權力來說,慈禧對光緒以及他整個家族是有恩的。
可惜整個滿清政府自康乾盛世之后,政治上許多弊端開始展現出來。到了光緒帝時期,滿清政府被帝國主義無情地欺壓、掠奪。自打光緒帝懂事起,對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滿清政府的不作為恨入肺腑。
尤其是慈禧名義上垂簾聽政,實際上把握了整個朝堂。沒有權力的光緒帝只能任憑擺布,眼睜睜看著自己簽署下《馬關條約》等喪權辱國的協議,卻又無可奈何。從此時起,光緒開始想要培植自己的力量,沒有皇帝想做亡國之君。
公元1861年辛酉政變后,慈禧開始重用洋務派,開展洋務運動。直到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時,僅僅只過去了30多年。那年積極主戰的光緒24歲,親眼目睹慈禧因為要過壽誕動用了大筆軍備資金,朝廷的腐敗導致軍事和政治上的失敗。
同年四月,康有為聯合在北京參加會試的1300名考生,一齊署名上書要求都察院拒和、遷都、變法,史稱「公車上書」。
後來康有為與梁啟超成立「強學會」,逐漸與支持光緒的官員走到一起,致使光緒了解到民間有志之士的力量。
經過這些官員的紐帶作用,光緒第一次看到了康有為的上書,其中變法之意深深刺中光緒的內心,在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時,光緒逐漸堅定變法的想法。
光緒等人的變法圖強意義上是正確的,也是利于當時的中國,可是所提出的改革措施依舊有一定的局限性。文教上提倡新學打擊舊學,經濟上推進資本主義的近代化,政治上打開枷鎖,給予人們一定的語言自由。
可是這些舉動完全觸及到了舊貴族的利益,尤其是那些因循守舊的頑固派,而這些頑固派的「頭領」,正是那個高高在上的慈禧太后。
每當光緒下達什麼命令,都要遭到封建守舊勢力的抵制和反對,甚至還有大臣當面指責光緒,搬出慈禧「懿旨」來抗衡新政。慈禧本人對于這種態勢也表現出自己的不滿,她脅迫光緒帝,凡是以后新任二品以上官員,這些人必須去頤和園跟她謝恩。
至于慈禧會跟新任官員有什麼交談,沒人能夠保證。這樣一來,對還未成氣候的變法團隊造成了穩固、團結方面的隱患。與此同時,慈禧將自己的親信大臣榮祿安排署理直隸總督,進一步控制住京津附近的兵權。
光緒不甘示弱,將慈禧手中懷塔布等六人全部革職,并任命譚嗣同、劉光第等人為軍機章京,參與新政。這下徹底惹怒了慈禧,再加上守舊派向慈禧的抱怨,慈禧與榮祿開始秘密謀劃,想借著天津閱兵時廢掉光緒帝。
隨著閱兵日期越來越近,光緒漸漸心慌不安,他交給楊銳一道密詔:「朕維時局艱難,非變法不足以救中國」、「今朕位不保,汝康有為、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等,可妥速密籌,設法相救」。
眾人痛哭流涕,四處奔走求救。各國公館無一愿意搭救,眾人只好把希望放在了參加過強學會并手握新建陸軍的袁世凱身上。康有為策劃兵圍頤和園,替光緒背上千古罵名也要誅殺慈禧。
可惜袁世凱臨陣倒戈,將此事告密給了榮祿。慈禧知道后,火速下令緝捕康有為等維新派人士,戊戌政變發生。康有為提前逃出北京城,譚嗣同、劉光第等六人被斬殺于北京菜市口,史稱「戊戌六君子」。
經過此事,光緒被慈禧囚禁,變法徹底失敗。
原本光緒帝立志要重振滿清,可他的許多決策以及維新派的建議過于激進,同時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導致維新運動既不能自上而下開展,也不能自下而上進行。觸碰到貴族利益,又不能妥善處理與貴族的關系,是光緒失敗的原因之一。
針對光緒帝的死因,最有身份且相對真實的信息,來源于書法家啟功先生。啟功先生為清皇室后裔,其曾祖父溥良在當時擔任禮部尚書。于《啟功口述歷史》中,他是這樣記錄曾祖父講述的那段歷史。
「曾祖父擔任禮部尚書時,剛好趕上西太后(慈禧)和光緒皇帝先后‘駕崩’。」禮部一直以來關系著皇家的顏面,和傳承禮制的關鍵部門,所以作為禮部的主管,「曾祖父晝夜守候在太后樂壽堂的大殿外。」這也為溥良看到事情的全貌奠定了基礎。
啟功先生寫道,就是在這個特殊的時候,一個太監端著碗從屋內走了出來。這個舉動很奇怪,也很不符合常理。于是身為禮部尚書的溥良趕緊上前盤問,在這種緊張的局勢中,他這個禮部尚書是壓力最大的。
太監似乎有些惶恐,他告訴溥良這碗塌喇(滿語中的酸奶)是慈禧太后賞給光緒帝的。溥良當時就覺得很不對勁,慈禧太后如今已是彌留之際,就算這樣,她都沒有把幽禁中的光緒帝放出來,此刻又怎會「良心發現」賞給光緒帝一碗酸奶?
果然,沒過多久光緒帝那邊先傳來消息——皇上駕崩了!
啟功先生在后面還寫道:「這碗酸奶曾祖父調查過,確實是一碗毒藥。而那位趕去看光緒帝的太醫院正堂姓張,後來我們家人生病還經常請他來看。」
啟功先生的說法得到許多史學界人士的重視,并考證出那位張姓太醫名叫張仲元,同時也有相關證據表明,此人曾在民國時期向人談起過慈禧毒殺光緒的事實。
可傳言終歸是傳言,不足以證明慈禧確實在酸奶里下了毒,一直到1980年考古隊打開光緒帝的陵寢,一切才真相大白。
為了驗證傳言,專家將光緒帝的頭髮進行化驗,在頭髮中發現大量的砷化物殘留。砷這個東西看起來很陌生,但如果說這是砒霜的重要組成部分,想必大家就都熟悉了。
這樣一來,的確能確定光緒帝死于砒霜中毒,也能對啟功先生的記載互相佐證。可是這麼大量的砷,沒理由出現在頭髮中。眾所周知,如果是服毒自盡,毒素最濃烈的地方應當是胃部。
毒素會隨著胃部進入到血管,再慢慢滲入到身體的各個肌理當中。如果想要滲入頭髮,那麼必定不是一下子就能達到的,起碼需要時間讓血液把毒素帶過去。而且光緒第一縷頭髮加測出的砷含量在2404微克,是正常人頭髮中含量的2000倍。
可是如此巨量的砷,完全能夠毒死多頭大象,正常人攝入60-200微克就能導致死亡,所以不可能有時間讓血液慢慢引流。
專家又對光緒帝身體的其他部位進行調查分析,分析發現,越是接近胃部的骨骼,含砷量越高。盡管經歷了清洗,光緒帝的胸骨、腹部甚至是衣物,所檢測出的砷含量高達210毫克,這還是經歷了百年之后的遺留含量。
專家得出結論,既然衣物上也有大量的砷殘留,說明在尸體腐敗的過程中,尸水裹挾著毒素四散開來,浸染到頭髮也是有可能的,或者說光緒生前服用酸奶后,有嘔吐物沾染到頭髮上。總之,所有的證據都表明光緒帝非正常死亡,罪魁禍首就是慈禧。
或許是慈禧擔心自己死后,與自己的不和的光緒成功奪權,自己的信服、家族都會被光緒整治,尤其是自己對于現在以及后世的名望,都會被光緒帝抹除;也或許是慈禧一輩子心狠手辣,讓她不允許自己的政敵還能活在世上。
于是乎慈禧用了最歹毒的方式,讓光緒帝走在自己前面,以免將來史書中有對自己不利的記載。
慈禧成功了,但她也失敗了。光緒帝雖然死了,可天下悠悠眾口并沒有那麼容易被堵住。尤其大清已經搖搖欲墜,慈禧的所作所為必定會被后世口誅筆伐。可嘆光緒帝有中興之志卻沒能施展出來,著實令詩人惋惜、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