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七年,無疑是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康熙與太子胤礽矛盾激化,致使康熙有了罷黜太子之意。同年十月十五日,老三胤祉告發皇長子胤禔,用魘術詛咒廢太子胤礽。
同年十一月初一,胤禔被削去爵位,并圈禁于高墻之內,徹底與皇位無緣。
皇長子胤禔,也由此成為了第一個「奪嫡」失敗的人,并被囚禁整整26年之久。
但是在被圈禁后,胤禔的生活似乎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般糟糕,他一生共生育了29個子女,其中有20個還都是被圈禁之后生的。
愛新覺羅·胤禔,雖然是康熙皇長子,但由于生母惠妃烏拉那拉氏是庶妃,所以胤禔是長子,卻不是嫡子。
所以雖說是大哥,但是胤禔的身份遠不及太子胤礽(康熙次子)的身份高貴,因為胤礽的生母是清圣祖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所以憑借著嫡出身份,胤礽也子憑母貴,被立為皇太子。
或許也是因嫡出身份,讓胤禔心里多少也會不平衡,要說他不覬覦太子之位,那是不可能的。
胤禔本是個文武雙全,聰明,且有所作為的美男子,一度深受康熙的器重和賞識。
據傳教士白晉說:
「皇上特別寵愛這個皇子,這個皇子確實很可愛。他是個美男子,才華橫溢,并具有其他種種美德。」
年僅25歲時,胤禔就隨駕出征,并多次征討厄魯特蒙古噶爾丹。
但是其奪嫡之心,卻也昭然若揭,康熙其實也早已對他的野心有所警覺。
胤禔很聰明,但也有犯蠢的時候,還是在關鍵時候犯蠢,他最終也敗在做事太過急躁,按捺不住性子,以至于利令智昏,被權利所徹底沖昏頭腦。
于是才會在康熙罷黜太子之際,不顧手足之情,公然趕著去康熙面前諫言,要將太子胤礽置于死地。
這無疑是自尋死路,犯了康熙的大忌。康熙喜歡兄友弟恭的兒子,而胤禔的此番舉動,無疑讓康熙大為惱怒和反感,當即怒斥胤禔為「亂臣賊子」。
不知是子不知父,還是父不知子,胤禔為何會天真的以為,太子被罷黜之后,就能輪到他坐上這個儲君之位。
于是康熙在拘禁了廢太子胤礽的同時,也明確表示:
「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護朕躬,并無欲立胤禔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
康熙此番話,既是說給胤禔聽的,也是說給其他皇子聽的。讓心狠的胤禔,最好別再抱有成為奪嫡繼大統的幻想,同時也是讓其他有奪嫡之心的皇子敲了一個警鐘。
不過,這還沒完,眼看正是扳倒大哥的好時機,皇三子胤祉借機告發胤禔魘咒太子一事。
如此一來,康熙算是徹底對這個兒子失望了,不僅下旨革去了胤禔的爵位,還將他終身圈禁于府第高墻之內。
直到康熙死的那天,他都沒有被釋放,即便皇四子胤禛(雍正)繼位后,他也沒有解除胤禔的圈禁。
畢竟這是康熙的旨意,且經歷過九子奪嫡后的雍正,本就對這些覬覦皇位的兄弟們心有余悸,為了穩固皇權和地位,雍正就更不會放了這個曾經想殺兄弟的大哥了,放了他,就是給自己找麻煩。
所以皇長子胤禔的后半生,幾乎都是在高墻之內度過的,被囚禁了整整26年。
但是在這26年之中,他也沒閑著,他很忙,忙著生孩子,即便他被大清皇室所遺棄,也不忘為愛新覺羅家開枝散葉。
雖沒有自由,但是卻遠離朝堂,遠離政治紛爭,不問世事,沒有了這些糟心事之后的胤禔,生活或許也過得安寧了許多。
或許這也是他能夠活到63歲的原因之一,畢竟這個歲數在當時看來,已經算是高壽了。
被圈禁后,平日里的娛樂活動不多,但與妻妾們在一起的時間卻多了起來,或許生孩子也算是胤禔的一種生活方式吧。
他一生中有15位妻妾,兩位外室。共育有29個子女,其中15個是兒子,14個是女兒。關鍵是其中的20個子女,還都是他在被圈禁后所生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胤禔除了沒有自由以外,他的生活其實還算過得挺滋潤的了,還不愁吃穿,憑借著皇長子身份,可以一直擺爛到死。
換做是你,你愿意過胤禔這種生活嗎?或許心中的痛苦與孤寂,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胤禔的一生是失敗的,也是悲哀的。
迷失在權利的漩渦中,終究也會被權利所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