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魏徵傳》中記載有:「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泱泱華夏,文明傳承,從未斷絕。探索歷史,王朝興替,知古人事,學人之道,解后世惑。傳世謎團,皆有根據,上下求索,一一揭開。
新一年的暑假來臨,但有些事物卻不會再如約而至。回想小時候,每到暑假期間,湖南衛視便會重播經典清宮劇《還珠格格》。劇中小燕子與紫薇的身世不由令人感到惋惜,二人進入皇宮之后,可謂是步步驚心,好在勇敢的五阿哥和爾康總是護在二人身旁,才沒有被有心之人陷害。
其實,在正史中并沒有小燕子、紫薇等人,只有五阿哥真實存在,他便是乾隆皇帝的第五個兒子永琪。可在現實中,永琪的命運并不好,因為身患疾病,他還未滿三十便去世。民間傳聞,若不是五阿哥英年早逝,乾隆將會傳位于他。
不過,這種說法并沒有得到證實,或許只是后人猜測而已。直到上個世紀中期,為解決北京用水問題,政府在密云地區修建水庫,卻意外發現了三座古墓,其中之一正是五阿哥永琪的古墓。考古學家經過一番挖掘,清理完墓中所有陪葬品,才發現百年之前的傳聞為真。
愛新覺羅·永琪出生于公元1741年,從小聰慧好學,文武雙全,并且精通滿語、漢語以及蒙古語三種語言。如此多才多藝,自然深受乾隆皇帝寵愛。他25歲那一年被乾隆封為「和碩榮親王」,這個封號并不簡單,尤其是封號中的「榮」字,從清朝開國僅有兩人受此封號。
其中一人為順治的第四子,第二個便是五阿哥永琪。不過兩人封號中的「榮」字含義不同,順治第四子的榮字代表尊貴、崇高;永琪的榮字則有光榮、榮耀之意。由此看出,乾隆已經準備將永琪作為繼承人培養。此前,乾隆準備立三子為太子,可惜對方早逝,太子之位便一直處于空缺狀態。
現如今,乾隆有意冊封第五子永琪,除卻其學識淵博、文武雙全之外,還因為在公元1763年發生了一件大事。當時乾隆正在圓明園中的九州清晏殿休息,宮殿突然起火,而外面雖然有多人救火,卻無一人敢沖進火場營救乾隆,只有永琪不顧自身危險沖進火海救出乾隆。
這件事對乾隆影響極大,按照清朝皇室規定,冊封親王之事每隔五年舉行一次。乾隆等到「封王之年」時,直接冊封永琪如此尊貴的封號,他所要表達的含義已經非常明顯。不過,上天并不眷顧永琪,他被封為和碩榮親王時已經身患重病。這種疾病是清朝皇室的遺傳疾病,當初康熙十三子胤祥同樣因此病身亡。
冊封當年,永琪因病身亡,乾隆因此遷怒于為五阿哥治病的兩位太醫,將他們以耽誤五阿哥病情為由治罪。從這件事便可以看出,五阿哥永琪的突然離去,對乾隆同樣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他預定的繼承人先后離世,不免悲憤交加。
永琪死后,乾隆為彌補其生前遺憾,特意將其安葬于定親王墓,俗稱太子陵。考古學家在挖掘永琪墓時,發現整個陵墓占地足足有一萬多平方公尺,地下建造有一個巨型宮殿,墓中陪葬品更是價值連城,此等墓葬規格只有太子可以享用。相比永琪墓,其他兩座皇子墓卻沒有如此豪華,高下立判乾隆皇帝對五阿哥和其他皇子區別對待。
除此之外,史書中曾記載乾隆晚年接見一位外國大臣時,談及五阿哥永琪感觸頗深,只恨天不遂人愿使其英年早逝。綜合來看,乾隆確實有冊封五阿哥永琪為太子之意,無奈他還不滿三十便去世,最后只能傳位于十五子,即之后的嘉慶。
如今,總有一些人反對考古研究,他們認為考古活動同盜墓賊之行為相似,并不贊同挖掘古人墳墓。這種想法未免有些狹隘,首先,國內大多數古墓為意外發現,如果不進行保護性挖掘,反而會使其受盜墓賊破壞。第二,考古活動對后人研究歷史意義重大。如果不是永琪墓被發現,又怎樣證明百年之前的傳說。
雖然存世史書不少,足以令學者了解古代史實。但史書畢竟是人工撰寫,其內容多有偽造之嫌。這種時候便需要借助古物驗證史書所記載之事是否在準確,而這正是考古行動的意義所在。一個有數千年文明的古國都不認真對待自己的歷史,又如何繼續創造未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