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大秦朝開始,我國基本就進入到了王朝時代。小的朝代不算在內的話,前前后后也有十來個朝代了,例如:秦朝、漢朝、晉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一直到大清朝。
每個朝代的最后滅亡基本都和朝代內部的昏君有關,我來隨便舉幾個例子:
秦朝有個不靠譜的秦二世胡亥;唐朝有唐明皇李隆基;宋朝有著名的宋徽宗父子。
明朝那就更多了,例如:亂搞一氣的朱厚照、癡迷煉丹的嘉靖、不上朝的萬歷、做木匠的朱由校、瞎管理的崇禎等等。
轉眼之間,歷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清朝手里。1644年,清軍在吳三桂的帶領下浩浩蕩蕩的從山海關殺向了中原大地。從此開啟了長達268年的封建統治,一直到1912年溥儀退位才宣告了清朝的滅亡。
大家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縱觀整個大清朝的皇帝們,幾乎沒有一個不靠譜的皇帝,大部分都是勵精圖治的存在。
隨便舉幾個例子:皇太極那就不用說了,完全的一代英主,就是他耗死了大明朝;順治入關以后也是勵精圖治,發展民生;康熙一直到乾隆那是《康乾盛世》;道光、咸豐的時候面臨內外打擊,外有英法聯軍、內有太平天國運動,他們硬是挺了過來。
同治皇帝的時候發起了洋務運動;光緒帝的時候來了一場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是也看到了光緒的雄心壯志。
即使最后的慈禧,其個人能力也是非常強的。她碰到了幾乎歷朝歷代皇帝們都沒有碰到過的問題——洋人來了。但是慈禧硬是左右支撐、中西平衡,在她手上大清朝硬是沒有倒下。慈禧還發起洋務運動、清末新政,差一點把大清給起死回生了。
說完了大清朝皇帝的實際情況,我們再來看看:清朝的治理模式到底怎麼樣呢?
清朝是一個善于學習、善于總結的朝代,特別是學習和借鑒前朝的各種弊端。縱觀整個清朝沒有發生:太監專權、后宮亂政、外戚擅權、大臣謀反,即使是農民起義也基本被清朝解決了。
話說回來,清朝整個歷史上完全解決了游牧民族的襲擾問題,大家不要忘了這可是歷朝歷代的心腹大患。
清朝善于學習體現在方方面面,例如:
清朝規定太監的級別最多不能超過四品,這是為了避免太監「雄起」;
清朝規定妃子不能在皇帝處過夜,這是為了避免皇帝們沉迷美色;
清朝規定后宮不得干政,這是為了避免女人誤國,當然慈禧是個漏網之魚。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總之一句話,清朝和歷朝歷代的縱向比較來看的話,基本算是一個最靠譜的朝代了。清朝的時候人口也達到了封建王朝的峰值,由此也可以看出清朝在早期治理還是不錯的。
為啥清朝的治理就能這麼謹慎、這麼用心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清朝入關是典型的少數領導多數的狀態。他們內心深深地知道一個問題,如果自己治理不好、管理不行、控制不靠譜的話,隨時有可能被人給趕出去了。
清朝的情況和歷朝歷代都不一樣,其他朝代被滅的原因基本都一樣:一是,被內部人給放倒了,例如:農民起義、外戚奪位、大臣謀反等等;二是,被邊關的游牧民族給干翻了,例如:宋被元滅了、明被清滅了等等。
清朝的滅亡就非常的不一樣了,因為清朝碰到了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變了。清朝的滅亡本質原因只有一條:時代變了、你沒變,那麼你只有被時代無情地拋棄了。
18世紀60年代開始,英國發生了技術革命了,也就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從此以后,機器替代手工的步伐就越來越快了,整個世界都隨之改變了。歐洲國家相繼發生了制度和模式的改變,也就是從皇權模式變成了資本主義模式。
模式的改變極大地解放了思想和對群眾的束縛,然后導致生產力進一步提高,由此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反觀我們的大清朝其實還在重復昨天的故事,依然在做著子孫萬代的春秋大夢。
其實清朝犯了兩個根本性的大錯誤:一是,盲目自大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二是,明知自己已經落后挨打了,還拒絕改變。
我們先來看看:盲目自信、不思進取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
其實清朝的衰落始于乾隆皇帝,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乾隆和華盛頓是一個時代的,一個在制定美國的憲法;一個沉浸在天朝里不能自拔。
乾隆最大的特點就是——自信,已經自信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了。他號稱自己是「十全老人」、一生寫了幾萬首詩、最大的愛好之一是:標榜自己的學術成就——鑒定字畫、給文物蓋章。
乾隆後來還干了兩件決定清朝最后命運的事情:
一是,乾隆無情地拒絕了英國特使馬嘎爾尼的通商要求,理由居然是:馬嘎爾尼不愿意雙膝跪拜他。不過等到1840年英國用大炮轟開清朝大門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這一切是多麼的可笑。
二是,乾隆覺得大清朝已經很厲害、很完美了,無需和各國通商合作。于是乎,乾隆無情地關閉了大清朝的國門——閉關鎖國政策開始了。這一次關閉大門的行為直接造成了:清朝與世界和時代的脫軌,也直接導致了最后的落后和挨打。
說白了,正是乾隆的盲目自信和自大導致了大清朝永遠地失去了跟上世界潮流的機會。
再來說說:明知落后、明知自己不行還一味堅持老路不放的代表人物——慈禧
說起晚清落后挨打的歷史,有一個人一定繞不過去那就是:葉赫那拉氏.慈禧。其實早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候,當時的慈禧還是貴妃時就見識過了外國列強得厲害了。慈禧和他的男人咸豐直接放棄了京城,一路逃到了承德避暑山莊了。
可見慈禧是知道洋人的厲害的,可是後來的甲午海戰、庚子事件中慈禧半點沒有吸取經驗。慈禧還是堅持那老一套——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說白了就是不愿意徹底向西方學習,而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地糊弄一下而已。
在慈禧堅持老套路不放的思想指導下:洋務運動失敗了、戊戌變法被鎮壓了、清末新政變成了皇族的內政,最終大清朝在一片哀鴻之中壽終正寢了。
說白了慈禧的內心邏輯只有一條:徹底改變意味著失去權力,權力對于慈禧來說比生命還重要,所以慈禧不愿意改變。
其實清朝滅亡的根本原因不是皇帝們不努力,也不是哪個昏君造成的,原因只有一條:時代變了,清朝被整個時代無情地拋棄了。
最后我想說,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方向錯了、有時候越努力、越堅持,反而越是壞事。清朝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如果早一點放棄原有的模式,也許就不會有後來的落后與挨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