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在中國歷史上,這是古代帝王權力的象征,古代皇帝下達的命令往往要用圣旨傳達。因此,古代的圣旨在今天來說,也有極大的研究價值,而且,圣旨在如今的古玩市場上也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在河南省,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河南一位老農家里有一個祖傳圣旨,但是卻被當地的文物專家借走,并長達26年不歸還,最終還是法院出頭替老農做主。
其實,在中國古代,皇帝頒發給不同品級的官員的圣旨也有所不同。例如在清朝,皇帝頒發給五品以上官員的圣旨往往是多彩圣旨:一品官員用玉軸,二品官員用黑犀牛角軸,三品官員用貼金軸,四品官員用黑牛角軸,而頒發給五品及五品以下官員所用的圣旨就比較簡陋了,往往是純白綾。
而我們今天所提及的河南老農,他姓蔡,蔡先生的傳家圣旨則是貼金軸圣旨,因為他的祖上曾是道光年間的三品大員,只不過后來家道中落了,而且蔡家的人口眾多,即使是三品大員,傳到蔡先生這里也僅僅剩下一張圣旨了。
因此,這個圣旨就顯得尤為珍貴,而且圣旨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而且圣旨的底料是用上好蠶絲做好的絲綢,即使經過了150多年的歲月,這份圣旨仍然顯得十分精美。
后來,蔡先生家里有傳世圣旨的消息傳到了當地文物專家的耳朵里,當地的文物專家登門拜訪,找到蔡先生,并再三表示要向蔡先生「暫借」圣旨進行研究,蔡先生僅僅是一個農民,在專家的再三請求下,便答應了。
后來,當圣旨借出后,蔡先生久久不見專家前來歸還,于是便向專家索要,專家卻以「還在研究,日后歸還」來回復蔡先生,專家還對蔡先生表示,這份圣旨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希望蔡先生能將這份圣旨上交給國家,不過蔡先生拒絕了。但是專家卻一直拖著這件事,一直沒有歸還蔡先生的圣旨,這件事一拖就是26年。
26年索要圣旨無果,蔡先生也從一個中年農村小伙變成了一位老農,在多年索要無果之后,蔡先生只能請求法院來裁定這件事,當地法院受理了這起糾紛事件,在蔡先生拿出充分的理由證明這份圣旨的所有權后,法院最后判處圣旨由專家歸還老農,老農終于在遲暮之年拿回了傳家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