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長疫病持續51年,人口減少過半,很多名人歿于這場疫病

小酱 2023/01/03 檢舉 我要評論

在瘟疫橫行的古代,最長的一次疫情卻持續了整整近51年,致使國家人口減少了五分之四,很多名人也都死于這場瘟疫。

東漢末年的瘟疫

這場令人談之色變的瘟疫爆發于 東漢,《后漢書·靈帝紀》中曾有記載:

「二年春正月,大疫,使使者巡行致醫藥」。

僅僅在漢靈帝在位期間,這場疫情就大規模地出現過 五次波及范圍之廣,人數之多,令人聞風喪膽。

根據很多專家的研究,他們認為這場疫病,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攻打匈奴的時候。

由于游牧民族長期在塞外生活,醫療、衛生條件很差,整日里與牲畜們同吃同住。于是很多不知名的病毒,就悄無聲息的在人和動物之間傳播開來。

這些病毒在人和動物的身體里不斷變異,最終變成了人畜皆可感染的病毒。

牧民們根本就不知道,這是傳染性極高的病毒,只當那些人是感染了風寒而亡,并沒有做出任何防控的措施。

而漢朝的士兵們在與匈奴人作戰的過程,也難免會被傳染,但是因為疫病發病速度很快,致死率很高。

人往往還沒有得到治療,就已經病發身亡了,所以當時的漢朝大夫們,對這場突發的疫病也是束手無策,深感頭疼。

這場疫病,就這樣反反復復地持續了將近51年,致使上千萬的百姓在這場疫情中喪生。

據《中國人口史》的記載,在 漢靈帝光和七年

時, 人口約有5500萬左右,但是到東漢滅亡時,人口迅速銳減到了 只有1500萬,人口減少過半。

名人殞命

熟悉歷史的人肯定聽說過「建安七子」的名號,他們分別是: 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這七人對當時的文化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七人當中,除了被曹操處死的 孔融,和早亡的 阮瑀以外,剩余的五人,都死于建安二十二年的這場大疫病。

建安二十二年, 王粲(càn)跟隨曹操征戰東吳,卻因為感染了疫病,在返回鄴城的途中病逝,享年 41歲

王粲和曹丕是至交好友,王粲身死的消息傳回來的時候,曹丕悲痛不已,他以世子的身份,親自給王粲送葬。

曹丕想起了王粲生前最愛聽驢吠,便在墳前學起了驢的叫聲,以此表達對王粲的懷念之情, 驢鳴送葬的典故就出自這里。

除了建安七子, 曹魏權貴司馬朗,也是死于這一次的疫病。據記載,司馬朗跟隨曹操前去討伐孫權,卻在魏軍安營扎寨的時候,發現軍中出現了大規模的瘟疫。

司馬朗作為將領,為了穩定軍心,便親自前去探視這些生病的士兵們,可因為防護措施沒有做到位,司馬朗也被感染了。

后世很多人認為曹操這次大敗,是由于劉備與孫權聯手作戰的原因,但如果不是這場瘟疫,逼得曹操不得不退軍,曹魏和東吳之間,誰勝誰敗還真不一定。

在查閱東漢時期的歷史資料時,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名人都是在這段時間里去世的,他們之中大多數人都身強體健,正值壯年,突然的暴病而亡,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這場疫病。

神醫現世

亂世之中出英雄,在這場肆虐的瘟疫中,民間也出現了一位神醫,他就是 《傷寒雜病論》的作者張仲景,后世人稱其為 「醫圣」。

張仲景出生于南陽的一個大家族里,他的家里原來本有200多個族人,但隨著疫情不斷發展,張仲景的家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不到10年,張家人就只剩下三分之一了。

為了根治此病,拯救黎民百姓,張仲景在民間不斷地走訪調查,總結經驗,并將這種疫病,都統一歸結為是 傷寒病

還因此寫出了 《傷寒雜病論》這一本中醫醫術的奠基之作,為防控和治療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不僅如此,張仲景還經常免費為百姓們看病抓藥,當地的人們紛紛將他叫作 在世華佗

《傷寒雜病論》不僅有效地防治了東漢時期的疫病,在近幾年爆發的新冠病毒中也發揮了不少作用,比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出的預防新冠的 「清肺排毒湯」,就是來源于張仲景的這本著作。

東漢末期的疫病,之所以能持續51年,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醫療技術的落后,和統治者的不作為,兩者加在一起,才會導致數以千萬的百姓喪失生命。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