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一個國家甚至民族最高貴的靈魂。中華民族歷經了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程,積淀了無數的文化瑰寶。不論是唐朝的古詩,宋朝的辭賦,元朝的曲還有明清的小說,他們都代表著中國古代文學的最高峰。而彰顯中華文化的,除了文學,還有藝術的真實寫照。
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青花瓷,彩瓷,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瓷器精美絕倫,引人入勝,而瓷器雖然精美,卻十分易碎,只可遠觀。
可是,從中國古代開始,我們就從來不缺少堅硬如鐵的東西,美輪美奐的青銅器曾經是很多人的回憶,從唐朝開始,我們的煉鐵技術也逐漸成熟,中國古代的藝術品從此有了新的特征。
在黃河,曾經有專家打撈起來了70多噸的鐵牛,根據檢測,這些鐵牛大多來自唐朝,算得上是文物級別的了,可是為什麼這些被打撈上來的文物都被露天放置好像沒有什麼保護措施呢?
上個世紀80年代末,山西省永濟縣的考古人員在黃河中打撈起來了四個體積十分龐大,重量也十分巨大的「鐵疙瘩」。為什麼黃河中會出現這樣的龐然大物呢?這樣的龐然大物背后又有著怎樣的的故事呢?
原來,這四個鐵疙瘩并不是純粹的鐵疙瘩,而是四個被打造成牛的形狀的鐵器。經過專家的專業檢測,這四個龐大的鐵牛應該是出自于唐朝,于是也叫唐代鐵牛。
在現在看來,如果一個東西是由鐵打造而成的,那麼多半這個東西十分粗糙,沒有什麼看點,但是這四個唐代鐵牛卻完全顛覆了人們的認知。這四個唐代鐵牛完全可以被當作藝術品進行展覽,盡管體積十分龐大,但是它們的做工非常精細,堪比那些體積十分小,十分精致的微雕。
唐代鐵牛都匍匐在底座上,它們高高揚起頭,有著一種毫不懼怕的英氣感。每一只鐵牛眼睛都很大,怒目圓睜,充滿著殺氣。整體看來,鐵牛是十分具有攻擊性的。可是從細節看來,也著實讓人驚訝。每一頭鐵牛的前額上都有著花紋,看起來十分漂亮。這些鐵牛栩栩如生,讓人忍不住想要撫摸。
既然鐵牛出自唐朝,那麼它們有著什麼樣的用途呢?
根據一開始的猜測,這些鐵牛應該是賞玩的藝術品,可是作為藝術品為什麼要有如此龐大的體積和重量呢?而且如果它是一個藝術品,那麼為什麼要有四個一模一樣的呢?顯然,這樣的猜測并不成立。
原來,這些鐵牛是唐朝開元年間用來鎮河壓橋的。而它們鎮的這條河,正是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的「黃河」。
眾所周知,從我國古代以來,黃河就經常決堤,黃河泛濫時帶來嚴重的水災,它們淹沒了黃河兩岸的農作物,嚴重損害了農民的收成。不僅如此,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修筑母親河,加固河堤,可是依舊無濟于事。長此以往,國家的經濟受到了極大的損失。黃河泛濫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唐朝唐玄宗的時候,黃河依舊泛濫成災,為了壓制黃河的泛濫,唐朝人民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打造八個大鐵牛,將它們放到黃河中,兩個河岸分別放四個。利用五行相克的理論,以此來達到鎮壓的目的。這樣的理論,就好像民間貼門神來驅鬼辟邪的行為一樣,都是利用玄學來實現目的。
只是自從這八個大鐵牛被放到黃河中以來,黃河又經歷了無數次的改道,因為黃河河床的變化,這八個大鐵牛的位置也發生了變化,它們隱藏在黃河的淤泥之中,人們遍尋而不得。
1989年,這八只鐵牛中的四只才被人們打撈出來,至于其他的鐵牛,我們依舊尋找不到它們的蹤影。
按理說,這被從黃河中打撈出來的四只鐵牛出自唐朝,也算的上文物了,它們本來應該被安置在一個特定的地方被保護起來,用于人們參觀學習。但是這四只鐵牛卻不是這樣,自從被打撈起來之后,它們就一直被放置在黃河的岸邊,露天擺放,幾乎沒有什麼保護措施。
其實,不是我國不重視對文物的保護,而是這四只鐵牛的保護步驟過于讓人為難,專家甚至不知道從哪里下手。
這些鐵牛每一個都有70多噸重,除了質量巨大,體積也十分龐大,想為它們尋找一個能夠避免風吹日曬的密閉空間,實在是難上加難。其次,要移動這些巨大的鐵疙瘩,沒有大量的人員,沒有專業的工具是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轉移的巨大難度讓人們放棄了將它們放進密閉空間的想法,只能讓他們在露天中放置。
其次,如何保護體積、質量巨大的鐵質文物,一直專家們在探討的問題。這些鐵質的東西容易氧化生銹,十分難保護。就連世界文物保護專家都不知從哪里下手。如果我們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擅自行動,那麼不僅達不到保護文物的目的,甚至可能對鐵質文物造成傷害,一旦它們受到傷害,這樣的損失幾乎是不可逆轉的。
目前雖然鐵牛在黃河岸邊露天放置,但保護的狀況還差強人意。盡管鐵牛被打撈出來后也有生銹的跡象,可是它們是在唐朝年間用于鎮河的工具,是唐玄宗親自下令打造的,質量與技術十分高超,所以盡管有生銹的情況,但是它在短時間內不會繼續擴大。
目前我們保護鐵質文物的技術有待進一步提高,對于如何保護這樣龐大的文物我們還需要制定更詳細的計劃,所以現在,不對這些鐵牛進行過多的干涉是我們對它們的最大保護。
而在未來,隨著科學技術以及修復技術的提高,隨著文物保護計劃的成熟,隨著對文物的認知不斷提高,我們一定會尋找到更為妥善的保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