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封建時代的學子們來說,唯一能夠出人頭地的辦法就是在科舉考試中拔得頭籌。確實,在科舉制度實施之后,有很多寒門學子依靠這種方式改變了自己甚至是全家人的命運。康熙年間,一名學子抱著一個麻袋參加殿試,當康熙在看見這個麻袋中的東西后,當場決定將他點為狀元。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名考生名叫李蟠,字仙李,出生于農村家庭。李蟠長得很胖,食量也很大。雖然,李蟠腦子并不聰明,好在學習很勤奮,讓家人感覺他將來會是一個有出息的人。李蟠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通過鄉試、會試,一路走到了殿試的考場之上。
殿試是在首都的貢院中舉辦,每個考生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單間,只能坐下一個人,直到考完試才能讓考生離場。在考試期間,不論是吃喝拉撒都只能在這個單間中完成。因為考試時間很長,所以考生在進入考場時會帶一點干糧,不過為了防止在此期間上廁所,所以一般人也就帶幾張餅或者幾個饅頭就夠了。
可李蟠特別能吃,寫字又很慢,所以他便拿了一個麻袋,足足裝了36個饅頭進去。在考場門口負責搜身檢查的主考官都感到非常震驚,不過李蟠也并沒有違反任何規定,所以他便將李蟠放進了考場。
當別的考生都交卷了的時候,李蟠的文章還剩下大半沒有完成。監考官也忍不住,走過來催他寫快點,李蟠急得滿頭大汗,聲淚俱下地求主考官:「學生畢生之業,在此一舉。請千萬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寫完。」主考官看他可憐,沒有再催他,反而給他拿來了幾根蠟燭,讓他能夠在夜間繼續寫卷子,甚至看他吃完了饅頭,又給他拿了幾個。
康熙帝得知此事后,對這個帶著麻袋參加殿試的考生非常好奇,便找人拿來了他的文章。他發現李蟠的文章內容非常有見地,見解也非常獨特,不由得起了愛才之心,當即欽點李蟠為康熙丁丑科的狀元,并在他家祖宅的位置給他修建了一座狀元府。
李蟠也因此走上了仕途之路,但是因為他過于清廉,不徇私情,被小人陷害,最終貶謫沈陽,三年后才得以回鄉。不久后又前往山東負責賑災事宜,但這事結束之后,飽嘗宦海滋味的李蟠決定回到老家戶部山隱居,從此再不問政事。
李蟠作為一個滿腹學識的考生,憑借自己的努力獲得了狀元的頭銜,但因為當時官場上小人作祟,讓他不得已回鄉隱居,實在是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