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周潤發主演的電影《無雙》上映后獲得了內地觀眾的一致好評。影片以假鈔案件為主線,用主人公的第一視角去講述整個故事的經過,讓觀眾有強烈的代入感,并與主角產生共鳴,等到觀眾完全相信某個特定「事實」時,影片又猝不及防地給出一個絕妙的大反轉,令人嘆為觀止。
《無雙》屬于高智商罪犯電影題材,講述在罪犯與造假方面擁有登峰造極水平的兩位主人公強強聯手,因違法制作美元假鈔而被警察盯上的故事。影片最令人驚詫的便是將制作假鈔的全過程極其詳細地錄制下來,不少觀眾驚訝地表示「這也能過審?」
《無雙》的原型是「803」特大假幣案的主犯彭大祥,他又被大眾稱為「假幣教父」,市面上流通的97%左右的假幣都出自他手。在制造假幣之前,他曾徒手繪制過糧票、肉票、電影票等,皆得到了以假亂真的效果。
改革開放后,不滿足蠅頭小利的彭大祥便將目光鎖定到人民幣上。彭大祥的造假工具十分簡陋,僅有畫筆、放大鏡與照相機,竟成功攻克了高科技的防偽技術,繪制出假幣母版。出自他手的母版分別是1999年與2005年版本,流通至市面的假鈔共達幾億元。
如今,隨著防偽技術的精進化,幾乎無人敢制作假鈔,「偽鈔之神」的故事永遠落幕了。不過,現代如此復雜繁瑣的紙幣都能被造假,而古代的銀票就是普通的一張紙,仿制起來再簡單不過,難道市面上不會有假鈔橫行的現象嗎?看看銀票上面的那行字,如何造假?
古裝劇中常出現客棧小二用手掂量或是用嘴咬判斷銀子是否缺斤少兩的畫面,因為古代的不法分子常在銀子里混入鉛、錫等廉價的金屬,從而獲得更多的利潤。金銀尚且有簡單的驗假方法,那麼以紙為原材料的銀票有嗎?
我國銀票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期的「白鹿皮幣」,此幣所使用的原材料為宮廷飼養的白鹿身上的皮。由于大漢王朝跟匈奴常年作戰,導致財政虧空嚴重,才不得不使用白鹿皮繪制錢幣。不過,「白鹿皮幣」并未流通至市面,僅限于王公貴族之間轉贈。
因此,「白鹿皮幣」不能被稱為真正意義上的「銀票」。世界上最早發行的紙幣是我國北宋的「交子」,最初只是作為部分商人約定的一種存款憑證,后逐漸獲得官府的認可,成為法定貨幣。「交子」便利了貨幣的流通,也大大促進了北宋經濟的繁榮。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街頭陸續有「銀票店鋪」出現。來往經商的商人可將身上的銀錢存放至店鋪,并將金額填寫在楮紙券上,取款時提交小額的存放費即可。因此,早期的銀票并非貨幣,而是商人存、取款的憑證。
后來,由于銀票本身印有隱藏的記號,需要本人親筆押字,幾乎無仿造的可能。再加之銀票店家以誠信為本,從不賒賬,商人隨到隨取,種種原因為銀票贏得了民間廣泛的信譽。因此,當發生大額交易時,商人直接利用「銀票」來支付款項,省去了大量金銀轉交的麻煩。
自此,銀票成了信用貨幣的一種形式。而后,銀票鋪戶陸續印刷統一規格與面額的銀票投放至市場,銀票也擁有了支付手段的職能,成為一種新型的貨幣。
銀票的出現彌補了鑄幣的匱乏,在我國整個貨幣史、印刷史乃至版畫史都具有重要意義。自銀票在市面上流通起,幾乎未被造假過,這是為何?首先,古代銀票一般用于大額交易,因此銀票面值較大,只流通于商人、朝廷顯貴等社會上層人物之間。
在明朝,1兩銀子可以兌換一千至一千五百文銅錢,一位普通平民僅需一兩半的銀子便可作為一整年的生活開銷。由此可見,普通的老百姓或許一生都未接觸過大面值的銀票,因此根本見不到制作銀票的范本。
此外,絕大多數百姓都是文盲,不僅無法掌握精妙復雜的銀票制作技術,連字也不認識幾個。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民間幾乎沒有印刷假銀票的可能。其次,古代銀票所使用的原料紙極為罕見,且都為皇家專用。例如,宋朝使用的專用印鈔紙為「川紙」。
而川紙的原材料為楮皮,是柔性好、韌性強的高級材料。清朝使用的是高麗紙與白色台箋紙混合而成的材料,這兩種材料都是民間禁止采購的。況且質地堅韌的高麗紙需要從高麗進口,普通百姓根本沒有渠道獲取。
再者,古代朝廷針對「造假」的懲罰力度極為嚴苛。黃庭堅曾在詩中提到「利欲熏心,隨人翕張出處 」,利欲熏心的人往往會受強烈的欲望所擺布。因此,難免不會有一些心懷不軌為了追求更多財富而仿造銀票。
例如,明朝社會風氣浮躁,坑蒙拐騙隨處可見,造假更是層出不窮,包括印刷大明寶鈔。大明寶鈔的紙質差,且沒有防偽標志,極容易仿造。對此,大明王朝利用律法來杜絕造假現象,除了對制造假鈔的人判處極刑外,還鼓勵民間舉報造假者,凡是告捕者可賞銀二百五十兩。
隨著經濟的進步與印刷技術的發展,官方的防偽技術也越來越精進。歷朝歷代都有專屬的防偽圖案,朝廷會委派技藝精湛的技師在銀票上繪制精美的圖案,并在其中暗藏多處記號。此外,朝廷會隨時更換銀票上的圖案,每種圖案僅在市面上流通一段時間。
等到圖謀不軌之人將圖案上的細節摸透后,朝廷早已更換另一種圖案。印刷銀票的顏料也極為難得,所有的顏料皆是由特殊工藝加工而成,外行人根本無法掌握此項技術。值得一提的是,銀票上還有一行密密麻麻的小字,這是由技法嫻熟的微雕大師雕刻出來再印制在銀票上的。
如若不借助工具,尋常人根本無法看到這行字,哪怕看到了,也沒有將其雕刻出來的能力。民間擁有這項雕刻技術的匠人恐怕早被朝廷招募并控制住了。到了清代,晉商使用了密押防偽技術,95年間更換了共三百套密押,期間從無出現冒領與造假現象。
對于普通百姓來說,密押與天書并無二異,幾乎無人能破譯或是偽造。而此技術至今仍被中國銀行所使用。
現如今,各大商場店鋪都配備專門的驗鈔機,再加之手機支付廣泛流行,幾乎斷絕了制造假鈔的可能。然而,百密終有一疏,菜市場、小賣鋪的等營業場所大都沒有專業驗鈔設備,不法分子便會鉆空子使用假鈔。總之,紙幣造假事件的數量雖然逐漸遞減,但不意味著完全消失。小心駛得萬年船,大家一定要掌握正確檢驗假鈔的辦法,謹防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