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浙江村民抽干水潭,發現千年宮殿,已成為4A級旅游風景區

小酱 2022/11/09 檢舉 我要評論

上世紀50年代,浙江省龍游縣發生了一場巨大的洪災。洪水淹沒了山腳下的村落,村子里的房屋、牛羊、糧食頃刻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還好村民們反應快,連夜逃到了旁邊的鳳凰山,這才保住了性命。可洪水退去后,原本如桃花源一樣安寧的小村落到處都是泥濘,顯然已經不適合居住。沒有辦法,村民們只好在鳳凰山上住下來,打算重建新的家園。

雖然做好了決定,但村民們還是有些發愁,因為無論衣食住行還是種地開墾,哪樣都少不了水源。可在這大山之中,哪來這麼多的水給他們用?

無奈之下,村長只好組織村民們分散開來,四處去尋找水源,哪里有水就在哪里安家落戶。哪怕將全村的人打散了,分開住在這山上的各處也沒關系。

可出乎他們意料的是,沒過多久,村民們就在鳳凰山上偏山腳的地方發現了許多深不見底的水潭。 這些水潭就像一顆顆明珠一樣點綴在一起,雖沒有彼此聯通,卻分布極廣。

村民們高興極了,人是群居動物,和族群在一起能有更多的安全感。這麼多水源,足以讓他們整個村子都在這里落戶。

然而他們并不知道,鳳凰山給他們的饋贈并不只此。40年后,坐落在這里的石巖背村村民將會在這些深不見底的幽潭中,挖掘出更為寶貴的財富……

大魚

那是1992年,經過幾十年的洗禮,石巖背村已經在鳳凰山中深深扎下了根。村民們的房子散落在潭水與潭水之間,就像將整個村子都嵌進了湖藍色的寶石里。

當然,這些潭水不僅為村民們帶來了生機,還為他們帶來了一些危險。

尤其是村子里最深的那處水潭,村民們可以在這浣衣、釣魚、取水,卻唯獨不能進去游泳。

這幾十年來,所有進入這個水潭的人,不管是主動進去還是失足掉落,沒有一個能活著出來的,即便他們的水性再好。這個水潭就像是有神奇的魔力一般,會吞噬掉入其中的人的生命。 因此,這個水潭也被村民們稱為無底潭。

這天,三個年輕人正百無聊賴地坐在無底潭邊釣魚。日頭很大,幾個年輕人很快就被曬得昏昏欲睡。

坐在旁邊觀望的吳阿奶看他們做事這樣不上心,數落了他們一通,又給他們講起了無底潭的故事,想讓他們清醒清醒。

年輕人們更困了,這故事從小到大他們不知聽了多少遍,聽得越多,他們心中就越是不以為然,總覺得大人們是在小題大做。

吳阿奶看他們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氣急敗壞地教訓道:「這無底潭古怪著呢,你們可別不放在心上。」

年輕人們無奈地撇撇嘴,又無聊地打起了瞌睡。 就在這時,一聲驚叫突然撕破了這種寧靜:「好重啊,我的魚竿突然變得好重,你們快來幫幫我!」眾人被驚醒,慌慌張張地跑過去幫忙。魚竿果然很重,三個半大小子一起使勁兒,竟然都沒能把下面的東西拽上來。

旁邊的吳阿奶連忙道:「怕是釣著大魚了,小心些,別把桿子拽斷了。」

她指揮著三人,讓他們不用蠻力,靠技巧把魚釣上來。三個年輕人聽了吳阿奶的話,一起使巧勁兒,終于成功將魚釣了上來。

盡管如此,三人還是累出了一身汗。不過此刻誰也沒心情關注自己,他們盯著那條被釣上來的魚,驚訝得連話都說不出來。

因為這條魚實在是太大了,哪怕是活了這麼多年的吳阿奶,也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魚。一個年輕人試探著將魚抱了起來,發現抱著它竟比抱著一個小孩子還費勁。

幾人連忙將魚扛回去,一稱才得知這條魚竟然有足足37斤!

三個年輕人面面相覷,無底潭雖然被稱作無底潭,但占地面積其實并不大。這麼小的水潭,怎麼可能養出這麼大一條魚來?

三人這才開始有些相信吳阿奶的話,覺得這個水潭可能有著他們不知道的古怪之處。

幾個年輕人越想越好奇,他們覺得,無底潭下面肯定有很多神秘的寶貝。就算沒有寶貝,潭水下恐怕也有很多像這樣的大魚。如果能把這些魚撈出來,那他們就發了!

可是,他們村已經在這里落戶40余年,沒有一個人釣到過這麼大的魚,可見這魚的出現只是機緣巧合。 如果靠釣,他們恐怕幾十年也再遇不上這樣的魚。

但以無底潭「吃人」的魔性,他們又不敢下水去撈。

怎麼辦呢?幾人絞盡腦汁,終于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把潭水抽干。等潭里空了,他們就可以直接背著背簍美美地跳進去撿魚了。

抽水

三個年輕人找到吳阿奶,將他們的打算說了出來。原本以為會遭到吳阿奶的阻攔,可沒想到,吳阿奶也很想知道潭底有什麼,還對他們想到的這個辦法很是贊許。

事實上,石巖背村的村民早就對這個神秘的水潭充滿好奇。只不過他們不敢,也沒有什麼時間和精力去探索水潭的秘密。

現在,年輕人們愿意折騰,他們又沒有什麼生命危險,村民們自然不會在意。

就這樣,在整個石巖背村村民的默許下,轟轟烈烈的抽水活動開始了。

剛開始,吳阿奶和三個年輕人搬來了一個柴油發電水泵,抽了整整一天一夜,潭水的水位竟然絲毫沒有下落的跡象。幾個半大小子來了興趣,又找來了幾個水泵,開始沒日沒夜地運轉抽水。

終于,在連續抽了4天4夜之后,無底潭的水位有了明顯的下降,水面上還露出了一個石頭尖。讓眾人覺得奇怪的是,這個石頭尖上有一些奇怪的紋路,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漂亮的花紋。這種痕跡可不是水能沖刷出來的,倒像是人工精細雕琢的。

這個發現讓眾人疑惑之外都有些驚喜,龍游縣歷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古人居住。說不定這水下面還真是什麼神秘遺跡,掩埋著許多沉寂在歷史中的珍寶。

這下子,整個石巖背村的村民都來了興趣,每天來觀看抽水的人絡繹不絕。只要一有閑暇,大家都會圍在潭邊嘀嘀咕咕地談論,而無底潭也在人們的期盼中被抽空了。

此時已經是石巖背村村民抽水的第17天,潭水見底的時刻,大家面面相覷,原本驚喜的表情一瞬間僵在臉上。

沒有遺跡,沒有寶貝,甚至連一尾魚都看不到。眼前浮現的只是一個小小的洞口,狹窄、幽暗,從洞口朝里望去,里面黑乎乎的,只有寒氣不斷地從里滲出。

吳阿奶和幾個年輕人一商量,決定進洞去看看。畢竟,他們之前為買那幾個水泵花了1萬多塊,要是什麼都沒得到,那可就虧大了。

幾人準備好防身的東西,便帶著手電進了洞。潭邊迷信鬼神的老人們都在搖頭,生怕他們的行為會驚擾這里不知名的神秘力量。

吳阿奶心里也有些發怵,但還是咬咬牙,繼續跟著這幾個年輕人往里走。洞里又濕又涼,即便打著手電,前面也是一片漆黑。

幾人緊緊靠在一起,依靠身邊人的體溫為自己壯膽。慢慢地,他們眼前的路似乎越走越寬,到最后,他們甚至已經摸不到身邊的石壁了。

幾人舉起手電朝四處瞧,卻發現他們已經進入到一個巨大的石窟。

但這石窟卻并非像他們想的那樣簡陋,相反,這里構造恢弘,還有幾根魚尾般的石柱直直地樹立在洞內,石柱足足有幾十米,上面盤龍踞鳳,氣勢磅礴。

眾人又沿著石壁摸索了一圈,發現整個石窟設計得就像一座巨大的宮殿。石窟的出口是鋸齒狀的階梯,不同的是,鋸齒與鋸齒之間的距離足足有三米,還呈斜坡狀。

這樣的路擺明不是給普通人走的,這座宮殿又建立在水下,難不成這就是傳說中龍王的水晶宮?

幾人興奮極了,在石窟里摸摸瞧瞧,折騰了許久。但讓他們失望的是,這個宮殿里沒有任何珍寶。而且,所有的魚都消失得無影無蹤,空氣中一點魚腥味都沒有。

這太奇怪了,他們村里年年有人在這里釣魚,常常都有收獲。更何況,多年前這里還是附近的竹林禪寺的功德池,經常有僧人和信眾來這里放生。怎麼可能會一條魚都沒有?

石窟

吳阿奶等人失望而歸,石巖背村發現「龍宮」的消息卻像插上翅膀一樣不脛而走。

附近的考古學家聽說這里有著疑似古代人留下的痕跡,更是如一窩蜂般涌了過來。有關部門對這里也很是重視,特別派了專家來進行勘察。

這些專業人士聚集在一起仔細考察許久,得出了一個新的結論:這個石窟恐怕只是一個大建筑群中的一小部分,鳳凰山上一定還有其他類似的洞穴。

果然,在將附近的幾個水潭都抽空之后,工作人員又發現了六個設計、規制都與這個宮殿十分類似的洞窟。更加神奇的是,這7個石窟的排列方式竟然與天上的北斗七星是一模一樣的。

這樣一來,除非一些非常巧合的情況,幾乎已經排除了這些洞窟是天然形成的可能。

在這個過程中,專家們似乎解開了無底潭魚群消失的原因。 他們發現,在潭水剛剛被抽空的時候,潭底都有著厚厚的淤泥。這些魚群很可能是在察覺到水流變少的時候,從這些「土路」中逃竄離開的。

解開這個疑問后,專家們并沒有停止勘察,而是運用專業設備繼續在鳳凰山上進行探索。接著,他們便在0.38平方公里的山丘中找出了24個排列規律的石窟。

這些石窟設計風格和開鑿方式都很是統一。每個石窟呈倒斗狀,開口的洞穴最小,越往里越是寬闊。 最小的石窟大概有300平方公尺,最大的有2000平方公尺左右。

最精妙的是,這些石窟的頂端呈45度斜行,上面都有著排列整齊的鑿痕。鑿痕與鑿痕之間距離恒定,就連形狀都一模一樣,從遠處看就像是一道道虎斑,非常具有觀賞性。

這些石窟中的石柱則是一模一樣的魚尾狀,足足有30多米高,需要將近四、五個成年人合抱才能圍住。而且,石柱上面雕刻的圖案也都是張牙舞爪的龍鳳,看著極其壯觀。

在最小的1號洞窟內還有一副極具古風的壁畫。上面雕刻著飛鳥、野馬和古魚,線條古樸,以極其流暢粗獷的手法勾勒出原始動物的野性和自然,令人十分震撼。

震撼之余,人們又不禁充滿了疑惑。按照這幾十個石窟的規模以及鑿刻手法的精細程度,至少需要上千人日夜不停地工作將近十年才能做到。

尤其是石窟頂端那些虎斑狀的鑿痕,雖然看著簡單,但哪怕是放到現代,也只有機器能做到如此整齊。

可現代人利用機器建造石窟時,會采用先直線挖掘,隨后再進行加固裝飾的方法,不可能形成這樣斜向45度的洞窟。更何況,如果真是近現代所造,不可能沒有半點記載。

以此推斷,這些龍游石窟是古代人所造的可能性更大一些。那麼,到底是誰花費巨大心思建造這樣恢弘的地宮,他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謎團

專家們開始翻找龍游縣志等一系列的歷史資料,在韓愈撰寫的《徐偃王廟碑》中發現了這樣一句: 「偃王死,民號其山為徐山,鑿石為室,以祠偃王。

難道說,整個龍游石窟都是偃王的陵墓群?一位專家這樣懷疑。 可他剛剛提出這個說法就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

首先,龍游石窟雖然建造成宮殿的形狀,似乎確實是皇室所用,但其中并沒有留下任何皇室的痕跡。事實上,整個龍游石窟都是空空如也,沒有任何皇室隨葬品和皇室遺物。

而且,這些石窟每一個都是單獨存在,并不聯通,如果真的是皇陵,起碼應該隔斷出王室主殿、隨葬副殿及其他相應墓室。

可現在的龍游石窟個個是單獨的洞穴,而且每個洞穴都沒有修建放置棺木的台子。如此一來,陵墓一說似乎站不住腳。

這個時候,專家中又有人提出了新的說法。該專家稱他在查詢龍游縣的歷史資料時發現,數千年前,龍游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姑蔑」。

或許這個名字大家很陌生,但在姑蔑還是一個國家的時候,曾有一位姑蔑王和越王勾踐交好。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多年,表面向吳國俯首,私底下卻不斷囤積兵力,時刻準備著向吳國復仇。有人說,勾踐害怕自己的計劃被吳國奸細,便找了姑蔑王幫忙,在鳳凰山造就軍事重地。

恰好這幾十個龍游石窟構造奇特外表看著狹小,內里卻富有乾坤。如果真的藏兵,絕對能夠藏下一支上萬人的大軍。

而且,這些石窟都處在地下,位置極其隱秘,即便敵軍收到消息,進到這山中來,也只會像走進迷宮一樣繞圈圈。

此時,易守難攻的龍游石窟就變成了最好的作戰地點,藏在耳洞中的士兵們可以偷偷摸出去,悄無聲息地殺了外面的敵人。

這個說法似乎十分合理,但還是有人提出疑問。

首先,既然是藏兵地點,那在石窟中應該有過練兵的痕跡。可在這石窟中,除了一個個清晰的鑿痕之外,沒有任何被冷兵器磕碰過的痕跡。 難道勾踐只拿這些動來躲藏,不練兵嗎?

其次,古人選擇藏兵地點時,除了攻打方便之外,撤退也應方便才對。可這些石窟雖然彼此相連,但并不互通,每個石窟之間都有50厘米的間隔。

這樣一來,一旦軍中有奸細透露出洞穴位置,那易守難攻的藏兵之所不就變成了敵人隨時可以進來甕中捉鱉的大甕?勾踐會這麼蠢,專門留著這50厘米的間隔憋死自己嗎?

最關鍵的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之時,最重要的事就是厲兵秣馬,壯大自己。他會花費這麼大的人力物力去鑿如此精美的宮殿,浪費自己得來不易的成長時間嗎?

顯然,這種說法也被推翻了。

專家們并沒有放棄,又從采石說和屯倉說兩個角度來推斷龍游石窟的出處。

其中,采石說首先受到質疑。原因很簡單,如果真是采石場,石窟內不可能雕刻專門的壁畫和整齊的鑿痕進行裝飾。 再者說,龍窟中的巖石是紅土沉積巖,這種石頭很容易風化,用途也不廣。

而且,如果真的需要采石,為什麼不采取地上作業的方式?這樣更簡單,而且鑿出來的石頭更好。要知道在龍游石窟這樣的地下洞穴里采石,就光線和設備便是兩個大問題。

這樣說來似乎就只有浙江大學的褚良才博士提出的屯倉說最為可靠了。

褚博士曾10多次在龍游石窟進行實地考察,并翻閱了無數古籍資料,得出了龍游石窟可能是由西漢宣帝修建的專門儲備糧食、物資的倉庫的結論。

褚博士還提出童壇山的簸箕洞和石巖洞進行佐證。稱這兩個洞穴和龍游石窟構造相似,而且三者都修建了防水的堤穴。

當然,這種學說同樣也有反對者。比如有人就稱龍游石窟中氣候潮濕,溫度又低,儲存糧食時很容易腐爛,即便儲存戰略用的兵器也很容易生銹耗損。

面對歷史疑團,這樣各執一詞,彼此分說的場面十分正常。就像現在還盛傳一種說法,稱石巖背村村民是為了拉動當地經濟,特意編造出神秘的龍游石窟吸引眾人。

而如今,龍游石窟也確實成了4A級景區,為龍游縣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和人氣。

但這些人同樣也是無法自圓其說,因為他們自己也解釋不了龍游石窟古樸渾厚的建造風格來自何處,建造者留下這麼多空空如也的石窟究竟意欲何為。

面對歷史疑團,這樣各執一詞,彼此分說的場面十分正常。科學本就充滿了假設和爭論,事實的真相正是在這樣互相證明互相推翻的過程中逐漸被推演出來的。

因此,雖然現在我們對龍游石窟的真正出處仍未可知,但早晚有一天,我們會探索出龍游石窟的秘密,共同見證這塊歷史瑰寶的一路浮沉。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