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視劇中,古代皇帝的生活是令人艷羨的,在位60年的乾隆皇帝的生活,更是讓人神往。
關于乾隆皇帝的幸福生活,電視劇《戲說乾隆》里有生動描述。
乾隆以四爺身份微服私訪下江南,一邊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一邊處理國家大事,不耽誤美食探店,也沒忘了與民女約會,真是神仙過的日子。
按說乾隆是個有福氣的皇帝,順治時期入關打下江山,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交給乾隆的是一個鐵桶般牢固的政權。
乾隆皇帝登基之后,只須沿著康熙指引的正確道路走下去,按既定方針辦,就高枕無憂了。
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有點骨感。
歷史經驗證明,任何一個朝代的皇帝當得都不輕松,如果你這一代過得輕松,后代人就可能不輕松,說不定會把江山給丟了。
眾所周知,明朝存在了276年就完了,清朝壽命雖然也差不多,但是如果不是航海時代到來,全球化時代已經開啟,西方列強入侵和共和理念傳入中國,清朝很難滅亡。
這是因為明朝后期的皇帝比較奇葩,不是玩蛐蛐(朱瞻基),就是煉仙丹(朱厚熜),或者是做木匠(朱由校),沒有一個干正事,把朝政交給太監和大臣處理,結果才斷送了明朝江山。
有的人對這個說法不同意,他們會舉出萬歷皇帝30 年不上朝的例子來反駁。人家萬歷皇帝二十多年沒有上朝,國家機器不是照常運轉,明朝不也沒有滅亡嗎?
別忘了,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江山也不是一天垮掉的。
萬歷皇帝在位中后期幾十年不上朝,國家機器的運轉出了大問題,朝政荒廢,來自全國各地的奏章堆積如山,文武百官都人浮于事,爭相不作為,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軍隊建設荒廢,官員腐化墮落,這些統統沒人管。
這就像人體上長了個毒瘤,手術切除后就可以延續生命,但是誰也不想管,讓它惡化,結果深入骨髓,要了性命。
而清朝之所以能延續下去,那是因為皇帝沒有一個是昏君,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勤政。
清朝也有農民起義,有白蓮教、太平軍和捻軍起義,但是都被鎮壓下來,沒能對清朝政權造成太大影響,甚至也沒有出現軍閥割據的局面。
同樣大規模的起義如果發生在別的朝代,中央政權即使不垮掉,也會百孔千瘡,出現軍閥割據局面,中央權威受到嚴重削弱。
之所以如此,清朝皇帝很敬業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如果清朝統治者也像明朝皇帝那麼玩,席卷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起義早就要了清廷的命。
清朝直到滅亡前,都沒有出現分裂局面,其中原因很多,但是不得不承認,這跟清朝歷代統治者的勤政有很大關系。
清朝皇帝的勤政,和清朝皇帝專權有關。
明朝初期朱元璋就很獨斷專行,廢除丞相制,實行內閣首輔制度。但在事實上,朱元璋大權獨攬,首輔之位形同虛設。
不過後來的明朝皇帝一個比一個荒唐,將大權交給首輔和太監,自己啥事不管,這才造成了黨爭不斷的亂象,讓明朝走上末路。
清朝皇帝接受了明朝的教訓,不但沒有實行宰相制,也將內閣首輔制束之高閣,皇帝獨攬大權,搞出了個品級不高但效率很高的軍機處幫他處理問題。
整個清朝,沒有出過一個類似張居正那樣的大臣,有個張廷玉也是傳聲筒,沒有多大實權。
如此一來,皇帝不忙有什麼辦法?
所以說,皇帝的勤政是有傳統的,從康熙就開始了。
為了及時掌握全國各地發生的情況,康熙建立了奏折制度。為了掌握第一手基層政情,康熙皇帝要求部分親信官員在日常公文外,還要將探知的各省大事附在報請皇帝的請安折中,秘密呈上。
雍正即位后,繼承了這個優良傳統,他深知密折傳遞信息快速高效,有利于維護穩定,鞏固大清統治。因此雍正登基后,不但延續這個制度,還擴大了密折的上奏范圍。
需要說明的是 ,來自全國各地的奏折,皇帝是要親自批閱的。既然如此,皇帝的工作量就會大大增加,工作時間相對延長。
據清代學者震鈞所著《天咫偶聞》記載:每天午夜十二點,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就有人開始工作。
每部院派出一名辦事員,到東華門外,他們的職責就是傳遞奏折。這些辦事員要跟著外奏事處的值班官進入紫禁城,到乾清門廣場東側景運門內的值班房報到。
到了之后,不是坐在那里喝茶看報,而是把裝奏折的匣子和各自衙門的印片,交給奏事官進行登記。
奏事官對奏折一一過目,根據折上內容的輕重緩急排列先后,送乾清門內的內奏事處,再由內奏事處的御前大臣或太監轉送給皇帝。根據規定,內奏事處收件的時間不超過凌晨兩點。
外省奏折除了通過在京衙門,相當于今天的駐京辦事處專差遞送進宮,也有的經驛站系統速遞到京,交兵部捷報處,再由兵部司員送到乾清門。
奏折速遞如注明「馬上飛遞」,按規定日行三百里,更急者可要求日行四百、五百甚至六百里。
皇帝一個人,將來自全國各地的奏折都看一遍還要圈閱,工作量多大,不難想象。
據說,雍正在奏折上不只是畫圈圈閱,也不是幾個「照辦」的字,很多奏折還要批示,批語少則幾十字,多則上百字。比如雍正七年,云南行政長官唐玉麟的奏折上,雍正的批語多達500字。
因此有人說,雍正是勤政皇帝的標桿,是給累死的。
而雍正的勤政也換來了大清江山的鞏固,乾隆即位后就沒有那麼大的壓力,本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是乾隆繼承了父皇兢兢業業的基因,在朝政上一點都不敢懈怠。
所以乾隆這個皇帝做得其實并不輕松,他的工作日程安排得滿滿的,讓人瞠目結舌。
根據清朝的《乾隆帝起居注》記載,乾隆皇帝后半夜3點的時候就起床了。
起這麼早干嘛?是為了在文武百官到來之后開始準備「早朝」。
早朝是從明朝時期建立起來的一種制度,制度規定,凌晨3點整,大臣就要到達午門外等候。
當午門城樓上的鼓敲響時,大臣們就要排列得整整齊齊,到凌晨5點左右鐘聲響起時,宮門開啟,百官魚貫而入,過金水橋,在廣場整隊,向皇帝匯報工作,聽皇帝指示。
清朝延續了這一制度,但是不叫早朝,叫「御門聽政」。
具體時間是:冬春季早上6點,夏秋季早上5點,先是在乾清門,後來改在太和門。
早朝由皇帝主持,主要是聽取官員匯報。
既然大臣這麼早就來了,乾隆也必須早早候著,不能讓大臣等太久。而皇帝起來之后要更衣,還要用膳,總不能邋邋遢遢上朝。
養心殿這個名字,出自孟子的「養心莫過于寡欲」。凌晨3點,養心殿后寢宮里已經有了動靜,乾隆皇帝要起身了。等室內的燈光漸亮,當班的太監宮女就都得打起精神,準備服侍。
個人洗漱也用不了那麼長時間吧,乾隆有必要起得那麼早?
別忘了,除了洗漱更衣吃早點,乾隆皇帝每天還要朝祭呢。
朝祭是在坤寧宮舉行,從清晨4時開始,儀式是薩滿教的,拜祭的是滿族的保護神柳葉神,因此,乾隆皇帝必須凌晨3點就起床,這不僅是因為乾隆皇帝已經形成了這樣的一個作息規律,而是形勢所迫——每天有一大堆事情在那里等著。早處理早完事,晚處理晚完事,不處理永遠也別想完事。
具體作息安排是,早上三點鐘起床,四點鐘起駕,舉行朝祭,五點鐘的時候,宮女會端來冰糖燕窩,讓皇帝慢慢享用。
六點鐘的時候,在同豫軒用膳,然后到建福宮喝茶,品茗西湖龍井或者云霧山茶的味道。
早上七點,乾隆緊張忙碌的一天才正式開始。其中乾隆最主要的工作,是在養心殿召見臣工,以及批閱奏折。直到晚上七點,乾隆才沐浴更衣,準備就寢。這樣一天算下來,至少要排滿16個小時的工作安排。
就寢時會有嬪妃侍寢,到晚上十點乾隆還不能休息也是常事。
像這樣每天早上3點就起床,晚上10點才休息的日子,周而復始,一過就是60多年。
乾隆每天的休息時間,一般只有五六個小時,工作時間則不低于16個小時。
除了鞏固了清廷統治,他的工作也給后世的中國帶來了一定意義上的積極影響,作出了歷史貢獻。
那個時候的清朝雖然沒有像唐朝那樣萬國臣服,但起碼周邊許多小國家不敢冒犯,對大清畢恭畢敬。
而乾隆統治時期,兩平準噶爾,平定大小金川,征討緬甸,平定台灣,兩平廓爾喀,平定回亂,建立「十全武功」,維護了祖國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
乾隆時期,清朝的版圖(中后期的時候)實現了最大化,起碼放眼亞洲,是最強大的國家。
根據史料記載,乾隆時候的清朝國土面積已經達到1300萬平方公里,遠超明朝時的國土面積。
乾隆對歷史作出的另一個貢獻,就是在他統治時期中國人口的大幅度增長。經過連年戰亂,明末時期中國人口只有5000到6000萬人左右。
而乾隆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百姓豐衣足食,中國人口大幅度增長。
乾隆六年(1740年),全國在冊人數在我國人口統計史上首次突破1億,達到1.4億人口。
以后,人口增長的勢頭越來越猛,以高達千分之二十以上的年增長率急劇膨脹。到乾隆27年(1790年),中國人口達到3億。
我們現在都說人口紅利這個詞,有了人口,才有條件把中國建設成為世界工廠,讓中國的制造業發展迅猛,產品價格低廉,在國際上更具有競爭優勢。
我們能實現這些目標,也離不開清朝的人口增長的基本盤。
總的來說,康乾盛世的出現,與乾隆皇帝的勤政不無關系,盡管對于這個盛世,史學界頗多爭議。
說到這里,一定會有人問,乾隆這麼勤政,還喜歡寫詩,嬪妃成群,留下不少風流韻事。既然他是個工作狂,那他哪來的時間去干那些事?
乾隆愛好廣泛,精力充沛,除了上述愛好,還喜歡騎馬、射箭、狩獵。因此乾隆不可能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他還是很會勞逸結合,生活豐富多彩。
除了批閱奏章,還要品鑒文物,欣賞古畫。比如他專門設立有三希堂,供自己收藏把玩字畫珍寶之用,。來了靈感的時候,乾隆就在書法坐下來,揮筆寫詩。
乾隆是高產詩人,一生詩作有四萬多首,盡管做得很平庸,沒有幾首是膾炙人口的,但起碼可以孤芳自賞。
到了秋天,他老人家還要帶著皇子們,到木蘭狩獵。
不僅如此,乾隆還多次南巡,創造了皇帝外出視察的歷史記錄。
這樣就極大豐富了他的業余生活,為他排解壓力,陶冶情操,提供良好的條件,也有對自身健康有益。
生命在于運動,明朝皇帝那麼會享受生活,整天花天酒地,卻沒有幾個皇帝能健康長壽的;清朝皇帝日理萬機,忙得不可開交,但健康狀況大多良好。
明朝皇帝平均壽命只有41歲,清朝皇帝平均壽命達到53歲。
乾隆一般會在什麼時候寵幸后妃?
乾隆只要批閱完奏章,鑒賞過古玩和詩畫,就會見縫插針翻后妃的牌子。
大多數情況下,乾隆忙完之后,已經是晚上七點。這個時候太監就會按照慣例,將各個嬪妃的牌子端上來,乾隆通常都會樂此不疲。其實這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批量制造清廷未來的接班人。
總之,乾隆是個合格的皇帝,也是個會生活的皇帝。他非常勤政,卻沒有耽誤吃喝玩樂,治大國如烹小鮮,這一點讓明朝多數皇帝望塵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