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神秘「皇帝墓」:村民守墓千年,專家來訪才知墓主身份

小酱 2022/12/04 檢舉 我要評論

2008年,浙江溫州都市報等媒體記者,慕名前往蒼南縣五鳳鄉南山頭村采訪。

他們此行的出訪目的,是一座神秘的「皇帝墓」!

提起「皇帝墓」,人們腦中馬上閃過陜西的唐昭陵、唐乾陵,南京的明孝陵,北京的明十三陵,還有那被軍閥孫殿英盜掘的清東陵。

這些皇陵無一不是占地面積龐大,因氣勢恢宏的建筑、巧奪天工的石雕、價值連城的陪葬品而聞名遐邇。

但此時位于浙南溫州蒼南縣一個小山村里,卻有著一座保存千年歷史的「皇帝墓」,這不禁讓人滿懷期待,墓址現場會是怎樣的情景!

在村民帶領下,記者一行人終于見到了「皇帝墓」的廬山真面目。

看著眼前略顯殘破的「皇帝墓」,記者心中生出一個疑惑:這里面埋的究竟是哪位皇帝?為何墓址會如此的不起眼?

「皇帝墓」

回答這些問題的答案,讓我們先從墓址周邊的環境說起。

深山中「皇帝墓」,卻不知道主人是誰

括蒼山

皇帝墓位于浙南最高的括蒼山上,「景物天成,王氣蔥郁」。

主墓建在海拔400米的山坡處,坐北朝南,占地約200平,四周有4米高的青石圍墻。

主墓下方是依山而建的五級明堂(進行祭祀活動的地方),雕梁畫棟、古色古香,即使受到千年侵蝕,也難掩它的磅礴氣勢。

奇怪的是,這樣一座氣派的墓居然沒有墓碑,前來采訪的記者詢問了眾多村民, 沒人能說清它的來歷

村中老人

墓地旁零星分布著幾座民居,年近80的張廷吞老人就世代居住在這里。

據他介紹,村民們的祖先遷到這里至少有幾百年了,從他記事起就聽長輩們說墓里葬的是位皇帝,但具體是誰沒人說得清楚,這個村子也因為這座墓被稱為「皇帝墓村」。

村民們對「皇帝墓」非常敬畏,每年的清明、中元節、春節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以求得「皇帝」的庇佑,這個傳統已經沿襲了數百年,至今仍在繼續。

祭祀活動

聽了老人的話,記者們認為這些村民很可能是「皇帝墓」守陵人的后代,因為先人對墓主人身份的保密,因為年代久遠,漸漸地后人們忘記了自己的身份,但是對「皇帝墓」的崇敬之心卻一代代保留了下來。

村民們覺得那是塊風水寶地,上個世紀80年代,他們打算在「皇帝墓」 附近建一個公墓。

當他們在山坡上挖了幾米深之后,意外發現了兩座明代的古墓。

墓里只剩下兩個用來懸掛棺木的鐵環,棺木和陪葬品早就不翼而飛。

「皇帝墓」

當時村民們都認為這兩座古墓是被盜墓賊光顧了,這事引起了他們的警覺,生怕「皇帝墓」也被盜掘。

村民們覺得「皇帝墓」是整個村子的福祉所在,對保護它有一種天然的使命感,從此就自發組織起來守護它。

記者們從村民口中得不到更多有用的信息,為了解開墓主人身份之謎,只能求助于專家學者。

經過相關人士的不懈努力,蒼南縣文物館工作人員給出了研究結果: 這古墓確實是座「皇帝墓」,葬的是吳越國末代君主錢俶

錢俶塑像

這一結論傳出后,「皇帝墓」村的百姓歡欣鼓舞,他們祖祖輩輩守護的果真是皇帝,但同時他們也很迷茫: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吳越國,也不知道錢俶是何許人也。

而歷史學家聽到這一結論震驚不已,因為史書中明確記載:吳越國忠懿王錢俶死后葬在河南洛陽。

那麼歷史上的錢俶到底是一位怎樣的「皇帝」,他又怎麼會有兩處墓地呢?

錢俶畫像

吳越國王錢俶

吳越國是唐朝滅亡后的五代時期到北宋初年的一個割據政權,占據現在的浙江全境、江蘇和福建的部分地區,由錢俶的祖父錢镠于公元907年創立,建都臨安(今杭州)。

錢氏建國后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數十年間中原經歷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短命王朝,不管是哪家當皇帝,吳越國始終奉中原王朝為正統,稱臣納貢、態度恭敬。

錢镠出身社會底層,心懷百姓,他常對大臣和子孫說:「民為社稷之本。民為貴,社稷次之,免動干戈即所以愛民也。」

他的民本思想深深影響了后世的吳越國君主,在戰亂不息的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始終保持著安定的社會環境。

吳越國共有三代五位國王,錢俶是錢镠的孫子,吳越文穆王錢元瓘的第九子。

公元947年,錢俶的六哥忠獻王錢佐病逝,七哥錢倧繼承王位,史記記載他荒淫無道,朝野怨聲載道。

這時三朝元老胡進思站了出來。

一天趁著錢倧大宴群臣,胡進思發動兵變,以錢倧無才無德的理由廢黜了他。

錢俶畫像

這時的錢俶是王位第一順位繼承人,胡進思不想背亂臣賊子的罵名,為了表明自己廢黜錢倧完全出于公心,再三請求錢俶繼位。

萬般無奈的錢俶只得答應,但他同時對胡進思提出一個要求:保住哥哥錢倧的性命。

錢俶就這樣繼位了,胡進思覺得留著錢倧的性命對始終是個隱患,保不準自己哪天就被反攻倒算了,多次向錢俶進言要處死錢倧。

但是天性仁慈的錢俶與錢倧兄弟情深,怎麼都不肯答應,為防哥哥遭遇不測,派出了自己的心腹愛將貼身保護錢倧。

胡進思見明得不行就來暗的,派出刺客暗殺錢倧,幸虧錢俶派來的心腹拼死保護,錢倧安然無恙。

錢倧成了胡進思的一塊心病,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胡進思焦慮不安、恐懼不已,加上已經90多歲高齡,不久就病死了。

權臣胡進思死了,錢俶終于可以放開手腳大干了。

一代仁君

錢俶雕像

錢俶牢記祖父遺訓,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吳越國勢力弱小,所以不參與爭霸戰爭,對內施行仁政,讓百姓休養生息。

古代生產力落后,碰上大型自然災害,老百姓連活下去都難,更別說給朝廷納糧交稅了。

具有民本思想的錢俶親政后,大筆一揮,豁免了百姓積欠多年的賦稅。

公元953年,吳越國境內發生了百年一遇的大旱災,百姓餓殍遍野,賣兒賣女賣老婆。

錢俶了解到災情嚴重性后,打開官倉向百姓發放糧食,由官府出錢替百姓贖回賤賣的家人,他的一系列措施有效緩解了災情。

他組織失去土地的百姓前往松江等地開墾荒地,免費發放農具和種子。

從南北朝開始,中國許多統治者開始尊崇佛教,錢俶也是個虔誠的佛教徒。

雷峰塔

他20歲繼承王位,奉天台德韶大師為國師,隨他修行佛法,在國內廣建寺廟、佛塔,著名的杭州靈隱寺、西湖雷峰塔,都是錢俶主政時期興建。

可以說錢俶重視民生疾苦,與他長期誠心禮佛分不開關系。

納土歸宋

從錢俶祖父錢镠開始,每一代吳越國君主都向中原王朝稱臣納貢,始終把自己擺在地方諸侯的位置,從不與中原為敵,這是小國在亂世之中的生存之道。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后,立志一統天下結束亂世。

宋太祖趙匡胤

他的那句名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很快傳到各個割據一方的諸侯耳中。

錢俶很清楚,以吳越國彈丸之地抵抗北宋百萬雄師無異于以卵擊石,所以他對北宋采取了比先輩們更恭敬的態度。

從公元961年到978年17年間,錢俶共向北宋進貢了白銀40多萬兩,茶葉20多萬斤,絲織品70多萬匹,各種金銀工藝品不計其數。

錢俶以稱臣納貢的方式換得吳越國暫時的安寧,但是天下統一是大勢所趨,這一點他心里也很清楚。

公元971年,北宋大舉發動了滅亡南唐的戰爭。

南唐后主李煜畫像

南唐后主李煜聯系錢俶,述說唇亡齒寒的道理,希望和他聯手對抗北宋。

其實錢俶又不傻,哪里會不知道南唐滅亡,下一步亡國的就是吳越國。

只是以自己吳越13州之地對抗北宋,就是螳臂當車,只能跟著大宋走,吳越國能多存活一天是一天。

抱著這種思想,錢俶聽從大宋皇帝的詔令,親自率領3萬大軍支援北宋,參與圍攻常州的戰役。

在后人眼中李煜這個亡國之君,只會寫寫文章,發發牢騷。

其實在國難當頭的關口,他表現地比錢俶有骨氣,不肯將祖宗打下的江山拱手讓人,堅持到了金陵城陷落才投降。

李煜最終國破家亡,舉家被強制遷到開封。

到這時候,十國之中就剩下吳越國和北漢了。

錢俶墓

吳越國和錢氏家族的命運該何去何從?

錢俶決定向國師德韶大師的弟子--高僧延壽征詢意見。

此時的延壽法師已經病入膏肓,他懷著出家人的慈悲之心,為避免吳越國百姓受戰亂之害,極力勸說錢俶「 納土歸宋,舍別歸總「,就是讓他順應形勢、歸降宋朝。

此時他也想起了祖父錢镠的遺訓: 「第一,要爾等心存忠孝,愛兵恤民;第二,凡中國之君,雖易異姓,宜善事之;第三。要度德量力,而識時務。如遇真主,宜速歸附。圣人云:順天者存。又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免動千戈,即所以愛民也。」

錢镠塑像

天下統一才能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如果自己與大宋開展阻撓統一,到時候只會讓吳越國生靈涂炭,這違背「以民為本」的祖訓。

而且雙方實力懸殊,自己的失敗是必然的,到時候錢氏一族的命運不會比李煜好。

不管是為了百姓,還是為了自己家族的命運,主動向大宋獻出土地歸降才是最好的選擇。

但畢竟是丟了祖宗江山,錢俶在宗廟大哭了一場。

公元978年五月,錢俶帶著降表前往開封,向宋太宗獻上了吳越國13州的土地,成就了一段維護國家統一的佳話。

宋太宗趙光義

宋太宗對他顧全大局的表現極為欣賞,先后封他為淮南國王、南漢國王、鄧王,他的夫人也被封為唯一一個異姓王妃,各種節日賞賜不斷,錢氏子弟也得到重用,擔任朝中高官。

應該說在亡國之君中,因為錢俶識大體、顧大局,為整個家族贏得了較好的結局。

死亡疑云

公元988年,錢俶60大壽當天,宋太宗派使者給他祝壽,當夜舊疾復發、暴斃而亡。

一千年來,有種說法是宋太宗派人毒死了錢俶,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沒有根據。

洛陽錢俶墓

南唐后主李煜被宋太宗毒死,這點史學界基本達成共識,但錢俶情況與李煜大不相同。

李煜是戰敗投降的,他亡國后經常寫些「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詞句,因為文采斐然,他的作品在文人士大夫中廣為傳頌,這觸到了宋太宗的逆鱗,被殺是必然的。

而錢俶是主動歸降,投降之前對宋朝也很恭敬,投降后夾著尾巴做人,謹言慎行,沒做什麼惹大宋皇帝生氣的事。

雖然錢氏在浙江經營了近百年,但是錢俶的家人都隨他遷到了開封,即使在吳越國故土還有聲望,也沒有什麼實際影響力了。

善待錢俶能給大宋皇帝留下好名聲,毒死對政權沒有威脅的錢俶反而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可以肯定錢俶是自然死亡的。

洛陽錢俶墓

魂歸故里?

錢俶在南陽去世,死后哀榮至盛,宋太宗為他廢朝7日,派使者護送他的靈柩前往洛陽邙山,這是《宋史》中的記載。

但是蒼南縣文物局工作人員卻認為:洛陽的錢俶墓只是個衣冠冢。

他們的依據是民國時期編纂的《平陽縣志》記載:錢王墓在歸仁鄉松山,也就是說錢俶的遺體葬在現在的蒼南縣南山頭村。

他們認為錢俶一直希望能落葉歸根,但是他知道宋朝皇帝不會滿足他這個愿望。

所以他私下命人在浙南松山一帶勘探風水,尋找一個合適的陰宅, 南山頭村的這個「皇帝墓」是秘密建造的。

在錢俶死后,他的衣冠放在皇帝賞賜的棺木中葬于洛陽邙山,而他的遺體裝在另一具棺槨里,由親信護送到南山頭村「皇帝墓」安葬。

南山頭村俯瞰圖

這一切都是瞞著宋太宗秘密進行的,在古代是「欺君大罪」,是要殺頭滅門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皇帝墓」沒有墓碑,因為墓主人的身份不能被外人知道。

蒼南縣的說法似乎很有道理,但 筆者有幾點疑慮

首先,錢俶祖籍杭州,錢家祖墓也在杭州,他祖父錢镠的陵墓現在是杭州著名景點錢王公園, 他為什麼要孤零零一個人葬在數百公里之外的蒼南縣?

其次,錢俶有犯欺君之罪的膽量嗎

錢俶都沒有李煜那樣抵抗到底的魄力。

當然我們欽佩他維護祖國統一的大義,出于一個人的本性,有哪個國王愿意將祖宗打下的大好河山拱手讓人,連掙扎都不掙扎一下,說到底他還是缺少勇氣。

這樣一個人,會為了一個「落葉歸根」傳統,冒著被抄家滅祖,死后挫骨揚灰的風險,犯下欺君之罪嗎?

杭州錢王祠

要撥開歷史的重重迷霧,探尋到真相,還需要專家學者的進一步研究。

后記

蒼南縣的相關研究為我們提供了歷史的另一種可能,不管「皇帝墓」是不是真的錢俶墓,錢俶為維護國家統一做出了貢獻,他「以民為本」的仁政也值得稱道,值得后人銘記。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