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西安發現了一座唐朝官員墓,其中的墓志銘引起了中外專家們的熱烈討論,若是屬實,簡直是毀了三觀。
著是一座合葬墓,墓主人是大唐左神策軍散兵馬使蘇諒和他的老婆。原本有著兩塊墓志銘,其中屬于丈夫的一塊已經很難辨認,奇怪的是另一塊卻很清晰,上面不但有著中文,還有一種古波斯文字——巴列維文。兩種文字表示的意思大體相同,但一字之差卻使得內容給人的感官天差地別。
漢語銘文的意思是:左神策軍散兵馬使蘇諒之妻馬氏,于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亡故,享年26歲……
古波斯文的意思是:此王族逝者,左神策軍騎兵之長蘇諒 之女——馬昔師之墓,時年26歲,愿你能回歸光明天使阿胡拉·馬茲達的懷抱……
啥意思?為什麼中文說和蘇諒合葬的是他的老婆馬氏,而古波斯文說的卻是他女兒?莫非是寫錯了嗎?就在專家們疑惑之際,來自日本的學者伊藤義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碑文很可能沒錯,按照古代波斯拜火教的習俗,這馬氏很有可能即是蘇諒的老婆,也是蘇諒的女兒!」
「納尼?」中國學者們大驚失色,他們想都沒往這方面想,看向日本專家的眼中不免多了幾分欽佩和怪異。
墓志銘上的波斯文說了,蘇諒是王族,自然不可能是大唐的王族,所以只能是波斯王族。後來專家們考證,蘇諒很可能是個波斯王子,而蘇諒則是薩珊王族——「suren」的音譯。
大唐貞觀年間,西亞的龐然大物薩珊波斯帝國受到了阿拉伯人的進攻,屢戰屢敗之下幾乎就要亡國,為此,波斯帝國國王派遣使者向大唐求援,可是被李世民以路途太遠而拒絕。
此后,波斯局勢日益惡化,波斯王子卑路斯三次來大唐求援,最后一次來到唐朝已經是唐高宗時期。唐高宗封卑路斯為波斯王,將波斯變為波斯都督府,讓卑路斯回去治理,可是卻沒有派出一兵一卒。當卑路斯回到故國的時候,早已國破家亡,最后只能垂頭喪氣地返回長安,當起了大唐人。從此,波斯王族就在長安一帶休養生息,他們雖然在很多方面入鄉隨俗,但也有很多傳統保留了下來,比如他們信仰的拜火教。
拜火教相信世界由光和暗組成,崇拜的是光明神阿胡拉·馬茲達,他們相信圣火是光明神的象征,所以被稱作拜火教,據說明教就是拜火教的分支。
歷史上波斯王子卑路斯來到唐朝后,在長安附近建立了許多拜火教神廟,薪火相傳,可是到了唐武宗年間,受到「破除封建迷信」運動的波及,幾乎全都被查抄關停了。而從蘇諒夫妻的墓志銘看來,波斯文中提到了光明神阿胡拉·馬茲達,可見他們仍舊保持著故國的信仰。
在拜火教中,有一個中國人無法理解的習俗,還有個特別神圣的名字叫作「圣婚」。拜火教的人相信,近親結婚有助于保證家族血脈的純正,特別是自認為高貴的血統,血緣關系越近越好。同時近親結婚也是他們信仰虔誠的象征。
中國史書有記載:「(波斯)多以姊妹為妻妾,自余婚合。」
而事實上,薩珊波斯帝國中阿爾達希爾一世就娶了自己的姊妹為妻,更夸張的是沙普爾一世、沙普爾二世都曾經娶了自己的女兒為妻。由此看來,墓志銘上中文寫蘇諒和自己的老婆合葬,波斯文寫蘇諒和自己的女兒合葬,兩者很可能都沒有錯誤,這個女人就是具有雙重身份的。因為雖然已經過了200多年,蘇諒這位波斯王室的后裔仍然保持著故國的信仰和傳統。
為什麼中文墓志銘不敢寫馬氏是蘇諒的女兒呢?因為父女結婚在崇禮尚德的唐朝是不被允許的,并且是「十惡」之一,我們都知道「十惡不赦」這個成語,可想而知父女通婚在我國不但要受到道德的譴責,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為了掩人耳目,蘇諒的家人為其寫了兩種文字的墓志銘。
不過蘇諒這些波斯后裔應該慶幸唐朝人不懂古波斯文,若是發現蘇諒娶了自己的女兒,別說入朝為官了,恐怕等著他的是輕則流放,重則處斬,皇帝大赦天下他都不在赦免之列的那種。這或許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吧,古波斯人崇尚的,正是大唐人所鄙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