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是黃帝給他的貶義稱號,他的真實名字,記載在苗族文獻中

小酱 2022/11/24 檢舉 我要評論

我們所熟知的,家喻戶曉的—— 「蚩尤」,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名字。

蚩字,甲骨文中為上止下蟲,是蟲咬趾頭的象形字,預示著遇到了不好的事情或災難。《說文》釋義為「蟲也」,《玉篇》又說「癡也,笑也,亂也」,《康熙字典》又說:「凡無知者皆以蚩名之」。

尤字,甲骨文為手上加一橫,表示這是不應該做的事情。《說文》釋義為「異也」,《玉篇》釋義為:「過也,怪異也,責也,多也,怨也」。

這兩個字無論怎樣組合在一起,都不可能是一句好話,無非是在告訴我們:「蚩尤」是災難、混亂、怪異和怨恨的代名詞。

這顯然是一個 形容詞,而不可能是一個人的名字,傳說漢語文字是黃帝時所制,蚩尤與黃帝是同時代的人,他的名字當然不可能是黃帝給他取的。

而且,蚩尤被苗族視為重要的先祖,而苗瑤語系與漢語在發音與表意上是完全不同的,蚩尤的名字極有可能是從苗語中翻譯過來的,根據苗語的發音專門挑了兩個很不友好的字眼,作為黃帝部落的對此人的內部稱呼。

這頗有點晚清時期「精神勝利法」的意思,比如清朝內部文書中在提到蕭朝貴時,都會寫作「蕭潮潰」,希望他像浪潮一樣漲的快退的也快。

同樣的,黃帝集團及其后裔在提到他們的敵人 「Chi you」時,都會在文本上用「蚩尤」二字來代替。

事實上,在苗族的文獻資料中也記載了「Chi you」這個名字,在東部方言中寫作「poub youl」,在中部方言中寫作「ghet yel」,除了「Chi」字的發音不同以外,「you」字的發音是一致的。

而前面表示「Chi」的這一部分,雖然發音不同,但是它們所表示的意思卻是一樣的——東部方言中的「poub」和中部方言中的「ghet」,它們都翻譯為 「祖公」

因此, 「Chi you」一詞在苗語當中代表「you祖公」的意思,沿用黃帝集團的翻譯習慣則是「尤祖公」。

所以,黃帝的敵人名字叫「尤」,他的部落后裔稱呼他為「尤祖公」,「蚩尤」這個名字是黃帝集團為了丑化他或者形容他而采用的內部稱呼。

在苗族的文獻資料中還記載了這位「尤祖公」的事跡,根據李國棟教授的考證,甚至還發現了蚩尤后裔與炎黃集團的交集。

苗族古歌當中提到了一位 「格耶尤老」,根據苗族父子聯名的規律,父親的名字應該跟在兒子之后,所以「格耶」應該就是「尤老」 的兒子,也就是蚩尤的兒子。

根據苗族古歌的記述,蚩尤的兒子格耶帶領蚩尤部落,有時候和「華族」交戰,有時候和「夏族」交戰, 最后一次敗給了華族和夏族的聯盟

對于戰爭失敗的原因,歌中歸結為「失了龍心...雷老五偏袒黃赤二龍「,他們認為戰爭的失敗是因為「老天爺心眼壞了」的緣故。

這與《山海經》中的記載頗有暗合之處,《山海經》中所記載的黃帝與蚩尤之戰,明顯與天氣有著緊密的關聯。

書中說蚩尤帶領著風伯雨師,而黃帝帶領著應龍,應龍應該也是掌管司雨的天神,所以這場戰爭最初是一場風雨之戰。從結局來看,蚩尤一方是希望有風雨的,而黃帝一方是希望干旱止雨的,所以前期的戰爭總是黃帝一方失敗,因為以雨對雨不可能止雨。

最后黃帝請下了

天女妭,天女妭是干旱之神、止雨之神,所以戰爭的結局是天女妭止住了雨,而應龍趁機殺掉了蚩尤—— 止雨成功了蚩尤的戰爭也就失敗了。

蚩尤一方需要雨水,可負責司雨的應龍卻站到了黃帝一邊,這豈不是「失了龍心」?蚩尤一方需要雨水,可上天卻派下了天女妭來止雨,這豈不是「老天爺心眼壞了」?

這場充滿神話色彩的戰爭到底意味著什麼,為什麼蚩尤與黃帝之戰中天氣成了決定性的因素?

天氣的旱澇很容易讓我們想起糧食的豐歉,要知道蚩尤部落代表的是南方的 「稻作文化」,他們從南方遷到山東的「少昊之墟」后,始終靠種植水稻來維持生活的食物來源,而水稻生長所需要的正是適宜的溫度和充沛的水源。

北方的黃帝部落則是以谷類和小麥為主要糧食,這些作物恰好具備一定的抗寒性和抗旱性,莫非這才是蚩尤部落在戰爭中失敗的真實原因?

據日本環境考古學家安田喜憲的研究,大約在4000多年前,東亞地區曾出現過明顯的低溫干旱天氣,山東半島此時或許也是受到了這股大潮的影響。

蚩尤部落雖然有兵器之利,戰斗力非常強悍,但是在缺乏糧食的情況下恐怕也難以持久,這或許就是《山海經》中的黃帝和蚩尤之戰一直圍繞著天氣進行的現實原因,《山海經》所記載的正是基于這種天氣變化所造成影響的神格化。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苗族古歌中認為蚩尤的戰敗,并非戰斗本身的原因,而是因為 「老天爺心眼壞了」

這是一種「非戰之罪」的惆悵與無奈!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