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帶畫作去鑒定,專家判定是假的,女子怒道:作者是我親爺爺

小酱 2022/11/16 檢舉 我要評論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新鮮的電視節目層出不窮,為了吸引觀眾的胃口,制作組什麼花招都能想得出來,而在前些年,一檔全新類型的節目也走入了大眾視野,名為「鑒寶」。

鑒寶可不是什麼新鮮事,中國從古至今有多少文物、古董,有真就有假,贗品很多時候比正品的利潤來的還要高,所以分辨真偽就成了一個很重要的事。

但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隨著科技的發展,古董做舊的工藝也不斷更新,仿制的那是越來越好,幾可以假亂真,所以鑒寶可不是誰都能做的,敢于一錘定音的人,自身也必是在考古方面頗有建樹,對歷史了解透徹。

不過無論如何,這總歸是一門幕后手藝,和我們普羅大眾相隔甚遠,但現在電視台竟然把它搬上了熒幕,讓人人都能看到如何鑒寶,頓時勾起了大批觀眾的好奇心。

可至于這些節目到底有幾分可信,就不太說的上來了,那些台上高坐的所謂專家們,原本貌似是權威、學者,但卻在現場頻頻出丑,讓人尷尬萬分。例如就曾有過一段關于齊白石的畫作的傳聞。

齊白石,湖南湘潭人,原名齊純芝,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當西洋畫作不斷進入中國人視野時,他卻大力推動了傳統書畫,其作品超凡卓絕。

齊白石生在晚清末年,他的家庭也并不富裕,只能算是普通,父母長輩中更沒有什麼從事文藝的人,他幾歲的時候開始認字,還是外祖父親自用賬簿紙教的。

但他卻天生酷愛畫畫,或許是樂于觀察的緣故,讓他對一些身邊的小東西都很感興趣,便也樂意隨便找一張紙把它們畫下來。

由于家境普通,小小年紀的齊白石就不得不跟著老師傅學木匠活以補貼家用,雖然在工作之余他仍然醉心于繪畫,而中國傳統水墨畫講究在宣紙上落筆。

但他那時哪有能力買得起昂貴的宣紙,隨便見什麼便拿什麼來畫,而且做木工時需要學習雕花技術,這也讓他對美學的認知更上一層樓。

年少的齊白石生活很艱苦,但他對自己的理想很執著,四處求師訪友尋找出路,只要能教他的,就算鄉間的藝人都不放過。

他的執著最終得到了回報,當時當地有一位頗具名氣的畫家胡沁園,齊白石幾經輾轉好不容易來到他的面前。

胡沁園對齊白石癡心作畫的事情也有所耳聞,便讓他當場創作一幅,齊白石揮筆一蹴而就,胡沁園看過以后大為贊賞,直接將他收入自己門下。

在老師的幫助下,齊白石正式走上了繪畫的道路,一邊能磨練自己的技藝,一邊還能賺錢養家。

那時候齊白石畫畫純粹就是為了糊口,所以就從給人物畫像起步,因為畫別的根本賺不到錢。

從那以后,齊白石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他開始不局限于湖南一地,而是開始在中國的名山大川之間奔走,不斷增長自己的見識,和各位同好交流,磨練自己的畫法,而在此之外,他對刻印、詩文等也都有著很深的研究。

作為一個藝術家,齊白石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精神風貌,他生活的那個年代,正是中國大地最混亂的時候,他雖然交友廣泛,但對錢、權毫無追求。

在1902年的時候,他一位在西安的好友表示可以將他推薦給慈禧太后當內廷供奉,慈禧雖然名聲敗壞,可在當時仍然是中國的實際最高統治者,而內廷供奉則是古代工匠、畫匠的最高成就,但齊白石根本不愿進入深宮大內為皇家做事,更不愿自己的作品從此被私藏,便斷然拒絕了。

后來他的另一位朋友想要替他捐官當個縣令,也同樣被他直言相拒。

游離于混亂政局之外的齊白石得以全新沉浸在自己的藝術中,他在全國范圍內的許多收藏家那里飽覽了徐渭、八大山人等諸多名家的真跡,取長補短,進步神速,此時的他在書畫界已經頗有名氣,所以平時如果遇到經濟困頓的時候,只消賣上幾幅畫作便可以賺到不少。

不過生在那樣一個時代,總難免受到波及,1917年5月,湘潭鬧土匪,齊白石為了避禍離開家鄉前往北京,投奔好友郭葆生家。誰知剛到朋友家沒幾天,6月「張勛復辟」,京城大亂,齊白石不得已只能暫時躲在天津,后來才重新回來。

但不問政治并不意味著不愛國家,當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北京淪陷后,齊白石內心悲憤異常,這個年過古稀的老人在很長時間內都閉門謝客,后來為了讓自己的畫作免于被日本人糟蹋,他干脆直接表示絕不賣畫給官家。

及至1949年,北平終于在人民解放軍的號角聲中迎來了全新的時代,許多年前湘潭農村里的那個小木匠,如今已經白發蒼蒼,不過同時,他也早已成了名滿天下的大畫家,是文藝界當仁不讓的泰斗人物。

中共的最高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都曾親自邀請他參加宴會,他也果斷答應就任中央美術學院的教授、加入中央文史館。

不僅如此,齊白石終其一生都在盡力倡導和平,在晚年的時候尤其身體力行,早在抗日時期他便多次捐出賣畫的錢款支持抗日,后來抗美援朝時他依舊在積極參加各種「書畫義賣展覽會」 ,用行動支持國家,同時用很長時間創作了《和平鴿》、《和平頌》等宣傳畫。

要知道,在1953年時,齊白石老先生就已經步入九十歲高齡了,像他這樣聲名滿國際的大藝術家,在這樣的年紀往往已經不會再頻繁創作,因為精力和體力跟不上了。

他也是一樣,但每到出席有關和平的會議,他甚至還能和其他畫家一起創作巨幅畫像,實在精神可嘉,也正是因此,齊白石才能再1956年榮獲國際和平獎。

一年后,他安安靜靜畫出了最后的絕筆《牡丹》,然后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三歲。

到了如今,說起繪畫,齊白石之名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完全成為了中國國畫的代表人物,他一生沉醉于藝術,所擅長的種類繁多,花鳥、蟲魚、山水、人物,樣樣都能畫得生動鮮明,最拿手的蝦更是活靈活現,令人拍案叫絕。

齊白石什麼都畫,上至山川,下至最普遍的雞鴨魚蟲,這就如同他的做人,從不擺出一副高姿態故弄玄虛,而是給人以親切感、充滿鄉土氣息。

但就是這種樸實無華的東西,在他手里,卻能綻放出光彩,而這些畫作的價值,也逐漸被世人所認識到,隨著幾十年一晃而過,如今齊白石先生的任何一幅畫,那都是無法想象的天價,尤其是晚年的一些作品,他極少售賣,幾乎只贈送給家中的親人保管,所以市面上很難流出。

之前曾有媒體報道過這樣一則趣聞:某一次鑒寶節目中,當時一位風姿綽約的[少.婦]來到節目組,她帶來的文物是一幅名畫,據她聲稱是大名鼎鼎的齊白石老先生的真跡,如果她所言非虛,那這畫的價值就十分驚人了。

在場的觀眾、主持人以及台上的數位專家都對此表示很感興趣,在最初的問答環節中,專家們向女人發問,希望了解這幅畫的由來,以及如何流落到她手上的,這是常規詢問,因為一件古董的來源往往對判辨真偽也有很大幫助。

但出人意料的是,女人只是微微一笑,并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她反而提出讓專家組先行評判,然后自己再直言相告。

這一番更是將所有人的好奇心都勾了起來,專家們自持身份,倒也不慌張,就如她所說,很快進入了正式的鑒定環節,他們幾個人一起,小心翼翼地圍著那幅畫,用放大鏡等工具前前后后煞有介事地研究了半天。

公布鑒定結果的時刻很快來臨了,氣氛很是緊張刺激,所有人都翹首以盼地看著台上,接著,領頭的專家大聲宣布——這幅畫經過鑒定,確認為贗品無誤,雖然仿制者的手段非常高超,但仍舊有著明顯的瑕疵。

這個結果一下讓觀眾們唏噓不已,有些抱著看真跡心理的人大失所望,有些原本就認為是贗品的人大聲叫好。

但唯有來鑒寶的女人不同,她臉上掛著濃濃的失望,在此前她一直隱瞞著身份和文物的來源,現在她才緩緩道來:我叫齊慧娟,是齊白石的孫女。

這件事非常能夠博人眼球,說的也有鼻子有眼的,但是其實這是一個假新聞,誤導了讀者很多年,后來北青網特意就此事做了辟謠。

齊慧娟也很好地繼承了爺爺的基因,她從很小就跟著父親識字、背詩、作畫,后來又得到了爺爺親傳弟子的指點,一直不斷精進自己,同樣成為了一名相當杰出的畫家,在齊白石老人的后輩中堪稱佼佼者。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