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陜西西安市的城西梁家莊出土了一座千年古墓,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因為這座古墓太特殊了:
墓主人是個年僅9歲的小女孩,整個墓葬占地面積非常小,但棺槨卻非常華貴精致,里邊的陪葬品更是價值連城。
不僅如此,墓室外面還赫然寫著令人毛骨悚然的四個大字:開者即死。
這種種令人不解的景象,讓參與開掘的考古專家們對墓主人的生前身份展開了各種推測。
那麼,在這座千年古墓里沉睡的小女孩究竟是何身份?墓室外面為何會刻著令人可怖的「開者即死」詛咒?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墓葬出土的那一年...
1957年,正是我國完成「三大改造」的第二年,國民經濟恢復仍是國家的頭等大事。
各個地方政府為了響應中央政府的號召,紛紛出台政策,建廠蓋樓,爭當國民經濟發展的先鋒,陜西地區自然也不例外。
這年陜西西安的一家單位,計劃在城西梁家莊的莊稼地修建一個大型倉庫,一切審批手續通過后,負責施工的工人便陸陸續續被派到這里。
大約施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位工人某天像往常一樣揮著鋤頭挖掘著厚厚的黃泥塊,然而卻突然感覺到手臂一顫,地下也隨即傳來一聲敲擊的聲響。
工人心想可能是挖到石頭了,便準備將石頭掏出來,然而等他撥開一部分泥塊后才發現不對勁:
下面這塊石頭面積不小,是一塊很平整青石板,青石板上有了一條細細的裂縫!
當時在陜西民間長期流傳著這樣一句玩笑話:
「咱陜西農民種地可要小心些,因為一鋤頭下去,很可能就驚擾了沉睡在地下的某個王侯將相。」
工人師傅作為地道的陜西人,自然也知道陜西是出了名的文物大省,于是便斷定這下面很可能是一座墓葬。
很快,他將這一發現報告給了施工隊負責人,負責人趕過來查看后就立馬通知了文物管理單位。
大約不到兩個小時,市里的考古專家們就匆匆趕到了現場,在對現場進行勘測后,專家們判斷這個墓葬規格不大,應該是個普通官宦之家的墓葬。
即便如此,專家們還是決定對這座墓葬開展搶救性發掘。
然而隨著開掘工作的推進,大家發現這座墓葬的形制不一般,它是帶斜坡墓道的長方形豎穴土坑墓,正南北方向。
整個墓葬大約有7米的墓道,入口小底部大,這種形制在古代被稱為「平面呈甲字形的土坑豎穴墓」,算是規格比較高的。
這一發現令專家們不禁疑惑,因為在我國歷朝歷代,墓葬的形制并不是可以隨意選擇的,一般都是由墓主人的身份而定。
這個墓葬既然規格比極高,按理說是皇族身份才可以享受的,可皇族子弟的墓葬一般規模都比較宏大,而這個墓葬為何占地面積這麼小呢?墓主人到底是什麼身份?
帶著這樣的疑問,大家加快了手頭的工作進度。
繼續開掘進入墓室之后,顯露在眾人面前的景象依然十分簡單,只有墓室中間的石槨看起來相對隆重一些。
打開石槨之后,大家發現這里邊居然還套著一層石棺,不同的是,里邊這具石棺非常精致,而且被雕刻成了縮小版宮殿的樣子。
工作人員將手電筒聚集在這座宮殿石棺上,發現上面還刻著非常精致的青龍和朱雀等圖案,以及非常精美的蓮花紋,宮殿每一處都有細細雕琢的痕跡。
除此之外,在宮殿門的兩側還刻著侍女,似乎在日夜守護著宮殿里的主人。
經過分析判斷,專家們認為這是一座典型的隋代歇山式建筑。
盡管在場的專家已經開掘過很多墓葬,可這樣造型的棺槨大家都是頭一次見到!
驚喜之余,大家猜測石棺里邊很可能躺著一位王侯或者公主、王子,于是便打算制定下一步的開掘計劃。
然而這時,一位專家卻忽然驚呼起來:「我的天耶!」
眾人循聲望去,看見他舉著手電筒照著石棺棺蓋,一臉驚恐的表情。
另外幾個專家馬上探過頭,卻赫然發現棺蓋上刻著四個大字:開者即死。
「開者即死」是我國古代墓葬的一種詛咒,一些古書中記載過這種詛咒應驗的故事。
因此歷代人認為這種墓葬是萬萬不能碰的,即使是視財如命的盜墓賊,見到這樣的墓室詛咒也嚇得趕緊跑路。
開古專家和工作人員都是現代知識分子,自然不信這種怪力亂神之說,認為那些所謂詛咒應驗的故事,無非也是巧合罷了。
然而在陰森森的墓室里親眼看到這一詛咒,大家還是忍不住打了一個冷顫。
平復情緒之后,幾位專家商量了一番,決定繼續開掘。
不過還是有人擔心,萬一這操持葬禮的人若是真的在石棺里邊放了危險物品、有毒氣體之類的,那可就不妙了。
于是保險起見,大家還是全副武裝做好了防護,才敢繼續開掘。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厚重的棺蓋終于被打開,而映入眼簾的物品令所有人都驚呆了:
石棺里躺著的是一位小女孩,看身高也就八九歲的樣子,她的頭上戴了一頂精美絕倫的黃金頭飾。
這個頭飾由上百朵花組成,每一朵花都是由金絲和珍珠鑲嵌而成,看起來繁復精美。
在頭飾的頂端,還懸著一直展開翅膀的胡蝶,也是由金絲纏繞而成,即便已經過去了千年,還是一顫一顫的靈動無比。
除了這頂精妙絕倫的頭冠,墓主人脖子上戴的金項鏈更加引人矚目:
這串金項鏈由28顆金球串成,每一顆金球上面都鑲嵌著珍珠。
項鏈底部還有一個寶石、金、玉組成的墜飾,就連上端紐扣處,都鑲嵌著刻有鹿紋的藍色寶石。
這串項鏈即使在當時,價值也是難以估計的,如今已經過去千年它依然流光溢彩、璀璨無比,堪稱絕世珍品。
更加令人驚奇的是,經過考證專家們發現這串項鏈是來自千里之外的西域,很可能是當時西域進貢到中原的貢品。
這樣一來,這串項鏈具備的歷史文化價值也就更高了!
除了金冠和金項鏈,在女孩的周身還放著大批珍寶玉器、陶俑陶器、高足金杯、綠琉璃瓶、侍女俑、武士俑、鎮墓獸等。
經過清點,這些大小陪葬品足足有230件。
在這230件陪葬品中,幾乎囊括了一個人生前能用到的所有東西,看得出來,操持葬禮的人希望孩子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享受生前的榮華富貴。
這樣的墓葬形制,這樣的陪葬品,令專家們再次斷定,墓主人生前一定是皇家子女。
可既然是皇家子女,為何不大大方方的建設陵寢,而是將這些奢華的陪葬品都擠在小小的石棺中呢?
為了盡快弄清楚墓主人的具體身份,專家們繼續清掃墓室,希望找到有價值的線索。
不一會兒,一位專家發現了一塊墓志銘,而這段只有短短370個字的墓志銘,交代了墓主人的真實身份。
墓主人生前名叫李靜訓,字小孩,是個女孩,去世時只有9歲。
李靜訓的父親是隋朝左光祿大夫李敏,母親是宇文娥英。
這二人在歷史在似乎并沒有什麼「名氣」,那李靜訓為何死后受到如此厚待呢?
原來,李靜訓的父親李敏是隋朝開國功臣李崇之子,李崇戰死沙場后,李敏便被生養在宮中,當皇子一樣撫養著。
而李靜訓的母親宇文娥英則是北周皇太后、隋朝樂平公主楊麗華唯一的女兒。
這樣算下來,李靜訓不僅身份尊貴,也算是皇室血脈。
李靜訓的尊貴身份是從外祖母這里延續下來的,因此她的命運必定與外祖母緊密相連。
外祖母楊麗華原是北周重臣楊堅之女,13歲那年她因為家世顯赫、端莊賢淑被選為太子妃。
宣政元年六月,北周武帝駕崩,太子宇文赟也就是楊麗華的丈夫繼承了皇位,楊麗華自然而然就成了北周天元皇后。
之后,楊麗華的身份又尊貴一步,被封為天元大皇后。
在普通百姓看來,楊麗華是北周最尊貴最幸福的女人,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
因為北周宣帝宇文赟,在登上皇位后漸漸變得昏庸殘暴,荒唐至極。
對于楊麗華這位發妻,他非但沒有相敬如賓,反而為了泄私憤多次想要賜死她,不僅如此,他還冊立了其他幾位皇后。
而當時「五后并立」的局面,令楊麗華這個真正的皇后羞憤不已。
好在到了大象二年,這位昏君突然病逝,太子宇文衍(其他皇后所生)又繼承皇位,楊麗華順勢成為了北周皇太后。
當了太后之后,楊麗華整頓了宮里的亂象,并把軍政大權交給了自己的父親楊堅。
皇帝年紀尚小,自己是皇太后,父親是軍政大臣,楊麗華以為北周自此以后會政治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然而,她大錯特錯了。
她萬萬沒有想到,平日里一身正氣、對自己愛護有加的父親,卻在掌權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自立為帝,改國號「隋」。
不僅如此,就連僅僅9歲的宇文衍以及其他皇子也被無情殺害。
唯獨只有她和先帝所生的公主宇文娥英因為是女兒身,沒有繼承資格而撿回一條命。
宇文娥英雖然是北周皇室血脈,但畢竟也是楊堅的外孫女,因此在她及笄之年,隋文帝決定親自為她挑選夫婿。
一時間,朝廷忠臣家的公子哥都被送到了隋文帝面前,而這其中也有李崇之子李敏。
最終,李敏被宇文娥英選中,隋文帝也對李敏十分滿意,便為二人舉辦了隆重的婚禮。
由于雙方身份尊貴,彼此又情投意合,因此婚后他們度過了幾年甜蜜平順的日子。
幾年之后,他們第四個女兒李靜訓出生了,楊麗華對這個小外孫女非常喜愛,便把李靜訓接到了自己身邊撫養。
彼時楊麗華已經漸漸年老,多年來丈夫病逝、國家覆滅、親人背叛的傷痛更是令她心痛不已、孤單無依。
而小外孫女李靜訓的到來,則給了她很大的心靈慰藉,每天看著天真無邪的孩子,楊麗華覺得生活又有了盼頭。
為了給這個外孫女最好的關愛,楊麗華可謂費盡了心思,而李靜訓也在這樣的呵護下漸漸長大。
大業四年三月,新帝隋煬帝外出巡幸,楊麗華作為皇帝的姐姐也在隨行之列,為了讓小外孫女開心,便決定帶著李靜訓一起去。
在這趟旅程中,李靜訓異常開心,楊麗華也極其用心地照顧著孩子,生怕她磕著碰著。
然而即便如此,在巡幸僅僅一個月后,李靜訓還是病了。
也許是水土不服,也許是舟車勞頓,李靜訓病的很急,就連一眾醫術高超的御醫都束手無策。
最終,年僅9歲的李靜訓還是被病魔無情地奪去了生命。
眼看著自己捧在手心百般呵護的外孫女就這樣病逝了,楊麗華崩潰痛哭,短短幾天又蒼老了許多。
悲痛過后,楊麗華提出要親自做主外孫女的葬禮,在她的操持下,李靜訓幾乎以超出公主身份的規格下葬了。
當時的人普遍相信人死后還有另一世,為了讓外孫女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好,楊麗華親自挑選了各種陪葬品,每一樣都飽含了她的愛。
這場極盡奢華的葬禮,雖然并不符合皇家的喪葬禮制,但隋煬帝還是同意了,畢竟楊麗華是自己的親姐姐,如今她失去至愛自然要依著她。
看到這里,也許有人會認為隋煬帝還有幾分人情味兒,也不像影視劇里演的那樣殘暴,那你可就錯了!
因為在這場葬禮后不久,楊麗華也病逝了,臨終之前她囑托隋煬帝要善待自己的女兒和女婿,隋煬帝滿口答應了。
然而僅僅六年之后,他卻因為猜忌李敏將其殺害,而對于自己的侄女宇文娥英,他也是痛下殺手逼她飲下毒酒。
至此,北周皇族的血脈徹底斷絕。
李靜訓作為身份尊貴的皇室血脈,雖然只度過了短短9年的時光,但她卻幸運地得到了外祖母的萬般呵護,避開了那場泯滅親情的屠殺。
現在看來,當時她的墓葬外圍之所以其貌不揚,刻著「開者即死」的詛咒,或許正是外祖母擔心她日后被賊人或盜墓賊侵擾。
若不是1400年后,李靜訓的墓葬被考古專家們展開搶救性開掘,恐怕我們也無從了解到這段令人動容的祖孫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