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給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對出下聯,和珅立刻變了臉

小酱 2023/04/27 檢舉 我要評論

21世紀初,《鐵齒銅牙紀曉嵐》風靡全國,劇中紀曉嵐與和珅在乾隆帝身旁明爭暗斗。

現實中,和珅曾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立刻對出下聯,和珅立刻變了臉。

康乾盛世暗流涌動,黨朋之爭無處不在

清代乾隆年間社會經濟、文化空前繁榮發展,百姓生活富足和樂,史稱「 康乾盛世」。

然而,與歷史上的多數朝代一樣,朝堂之上暗流涌動,黨朋之爭未曾斷絕。

當時的統治者乾隆是一個英明皇帝的同時,也是一個凡人。

任用賢能之士治國與寵愛阿諛奉承之徒,對皇帝而言并不沖突,紀曉嵐與和珅二人得以同朝為官與此不無關系。

乾隆喜愛詩詞和古籍,時常在說話的時候引經據典,平時也愛吟詩作對,極會揣摩圣意的和珅,由此獲得了圣心。

史料記載,乾隆曾在一次下令時,引用了《論語》中的「虎兕出于柙 」,在場的大臣并不知道這個典故,故而摸不著頭腦,無人應答,只有和珅準確地說出該典故的意義,「老虎、犀牛從籠子里逃出來(是誰的過錯)」,該命令實則是要追究管理人員的責任。

無獨有偶,有一次,乾隆在翻閱《孟子》,由于天色昏暗,無法看清楚書上的注釋,命和珅掌燈,和珅恭恭敬敬詢問乾隆是要看清哪一句的注釋,得到答復后,和珅立刻將書上的注釋一字不漏地背了出來。

和珅得勢后,更是鉚足了勁投乾隆所好,由此獲得了不少權力與好處。

與和珅形成對比的是清流一派的紀曉嵐。

紀曉嵐用十三年的光陰,以博大精深的才識和驚人的意志力,完成了 《四庫全書》(該書幾乎囊括了乾隆以前中國歷史上的主要典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編著任務,從66歲到75歲寫了五部筆記小說,總稱《閱微草堂筆記》,這些讓紀曉嵐成為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才子。

紀曉嵐生于1724年,比乾隆小13歲,比和珅大26歲,與電視劇中,三人年齡相仿的設定并不一致。

舉個例子,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26歲的和珅擔任軍機大臣,同年擔任兵部侍郎的紀曉嵐52歲,乾隆已是65歲的花甲老人。

紀曉嵐的大兒子紀汝佶,出生于1743年,比1750年出生的和珅,還大7歲。

紀曉嵐煙桿不離手這一點,倒是和電視劇中十分相似。

民間有傳言,紀曉嵐的煙鍋是特別訂制的,比尋常人用的大很多,找遍全京城也找不到第二只這麼大的煙鍋。

不僅如此,據史料記載,紀曉嵐不喜米谷,餐餐大啖豬肉,曾有訪客在飯點時拜訪,親眼看見紀曉嵐一頓吃下三斤豬肉。

由于喜愛吃豬肉,特別是豬五花,和珅拿這事出了一個上聯來譏諷他,甚至由此牽出一樁與飯菜有關的貪污案。

一副對聯十七字,牽出御膳房巨貪

某次,在乾隆用餐的時候,桌上新上了一盤五花肉,和珅一見這五花肉就想起了愛吃肉的紀曉嵐,便向乾隆提議,自己想出對聯考考紀曉嵐。

得到乾隆的允許后,和珅笑盈盈地念出了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

和珅所出的這個上聯,除了字面上指出五花肉的重量,更是在譏諷紀曉嵐愛吃肉,一頓就能吃下三斤四兩的五花肉。

想要對出下聯,難的不是對仗工整等技巧上的功夫,難的是回擊其中的隱喻,得反諷回去才不落下乘。

念及此,紀曉嵐施施然念出了下聯「五兩六錢七把蔥」。

從字面上看,上下聯對仗工整,節奏相應,但略一思索其意,便會發現不對勁,五兩六錢才買七把蔥,這和當時的物價是極不相稱的。

饒是乾隆久居深宮,不曾進出菜市也聽出了不對,要知道當時宮中的士兵,兩年的軍餉也不過如此,普通士兵給皇帝打兩年工只能買上七把蔥,顯然是不符合常理的。

乾隆面露不虞,提出了質疑,紀曉嵐不慌不忙地解釋道,「御膳房的蔥,采購價正是如此」。

原來,和珅暗諷紀曉嵐愛吃豬肉,紀曉嵐則拿和珅慣常貪腐進行反擊,上下聯相對,不僅數字工整貫穿,雙方更是你來我往,互相攻擊。

準備看紀曉嵐笑話的和珅嚇得臉色大變,御膳房的采買正是和珅的「肥差」,原打著如意算盤嘲諷一下紀曉嵐,不成想砸到了自己的腳,將自己的貪污事實擺上了明面。

其實和珅的貪污,沒有乾隆的睜只眼閉只眼是絕對無法進行的,但經由此次對對子,御膳房過高的采買價格已經擺上了台面,此時乾隆再不發話有包庇之疑,只能徹查。

說是徹查,其實也不過是讓和珅在御膳房里找出兩個人懲治,和珅本人的地位絲毫沒有撼動,這類的貪腐在當時極為常見,實在算不上什麼新鮮事兒。

官官相護,議罪銀出資贖罪

嫉惡如仇的紀曉嵐雖不與和珅同流合污,但也并非和貪官污吏勢不兩立。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紀曉嵐曾向他的姻親,退休多年的前兩淮鹽運使 盧見曾暗傳信息,打發家仆連夜送上一封信,信內無一字,僅有一小撮食鹽和茶葉。

「鹽引虧空,立案偵查」,紀曉嵐的意思,盧大人這等官場老狐貍立刻懂了,結果紀曉嵐送信的事情,被和珅探聽到,上奏給乾隆了,紀曉嵐因此被發配至烏魯木齊贖罪。

盧見曾是紀曉嵐的二女兒的公公,若是不施以援手,二女兒難逃株連,為救女兒,紀曉嵐不得不送這封信。

乾隆后期貪污案頻出,花樣繁多,且官官相護,極難查處,清朝政治的腐朽階段已然深入其根。

乾隆四十五年,和珅創制了「議罪銀」 制度,讓清朝的貪腐程度更上一層樓。

議罪銀又名議罪罰銀,主要針對督撫等地方大員而設,但「議罪銀」的對象,包括各方高官和富商,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違法亂紀后可出資贖罪,只罰款,不坐牢。

出資贖罪的標準視官吏的收入和罪責而定,少則一二萬兩,多則三四十萬兩,還可以主動多罰,罰得越多,證明對皇上越忠心,甚至可以當上更大的官。

議罪銀制度,讓貪官不怕事情暴露,只怕自己貪得不夠多,不足以拿出足夠的錢抵罪。

收上來的罰款,大部分流入內務府供皇室消費,少部分留在地方作為水利等工程用途,如此大手筆的貪腐制度,完全將罪責推到和珅身上是說不過去的,不得不提及當時的統治者乾隆。

御用理財高手,懷才誤此身

乾隆在位期間干了不少大事,「十大戰功」 「六次南巡」,讓乾隆在歷史上留下了美名,但這些無一不是需要錢財的,槍炮一響,黃金萬兩,十大戰功花掉的銀子不計其數,六次南巡更是勞民傷財。

乾隆四十年,乾隆把整個國家的財政和皇家內務府都交給了和珅打理,彼時國庫已經外強中干,經和珅打理幾年下來,乾隆只管花錢,國庫反而有盈余了。

和珅甚至在沒有動用國家和皇室的一兩銀子的情況,讓皇帝舒舒服服地完成了第五次和第六次南巡。

皇室宗族的壽宴,也讓和珅辦得十分妥帖,乾隆七旬慶壽以及千叟宴,規模宏大,賬目漂亮,讓乾隆十分滿意,和珅將生財之道賣與帝王家的同時,自己也賺得盆滿缽滿。

由于和珅的生財之道多用在貪官、奸商身上,與百姓無直接聯系,又經過了帝王的允許,避免了朝廷的經濟崩潰,和珅一直深得乾隆的厚愛,說到底和珅不過是在完成皇帝的旨意罷了。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駕崩,第二天,嘉慶皇帝等不及辦完乾隆的喪事便迫不及待褫奪了和珅的職務,給和珅定下「二十大罪狀」,并賜死和珅。

自知大勢已去,和珅懷著「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的哀嘆,終結了這一生。

數億家財被抄,歸于國庫難保國

不久,「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傳聞無人不知,至今仍為人樂道。

《清稗類鈔》第四冊《嘉慶吃飽》所記,和珅貪污之家財,高達8億兩白銀。

但也有不少人有疑問,因為乾隆時期國家的財政收入每年一般白銀在4000多萬兩,糧食900萬石左右,棉花、草料等實物不計,合白銀7000多萬兩,和珅掌權二十余年,且并非一開始就身居高位,貪污如此之高的數目,可能嗎?

2009年,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的戴姓家族,找出了一份查抄和珅家產的清單,《嘉慶四年正月丁卯抄檢和珅相府物品清單》,為和珅的家財下了一個具體的結論。

根據這份清單,將金銀器皿、字畫、古玩等折算后,共計抄沒家財約合白銀2.2億兩(按十六兩制)。

這批財物當時查抄后,分給了皇親貴族、朝堂官員一部分,連有地位的太監們都分了198件衣服,余下的變賣換成現銀,上交國庫,而后,多部分用于軍費,少部分用于招撫難民。

乾隆重用和珅,斂財于官員,官員斂財于百姓,朝廷與民爭利,積累了巨額財富,但官員們已經失去了道德和民心,為清王朝的覆滅埋下了巨大隱患,封建專制終將走向滅亡。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