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發現果郡王允禮陵墓,考古隊員出來后,就永久關閉了他的地宮

小酱 2022/12/18 檢舉 我要評論

在大火的清宮劇《甄嬛傳》中,果郡王允禮與雍正的妃子甄嬛有私情,生有一子,允禮最后也是為甄嬛而死,然而電視劇只是電視劇,即使使用到了大量歷史人名,但也不能當作真實歷史看待,果郡王允禮甚至比雍正帝還多了三年,于乾隆三年離世,乾隆帝給允禮加祭一次,謚曰「毅」,并且因為允禮無子,故以雍正帝的第六子弘曕為嗣。

弘曕也不是孝圣憲皇后的孩子,生母是謙妃劉氏。

允禮是康熙帝的第十七子,生母是純裕勤妃,原為漢軍旗包衣,其父則是二等侍衛陳希閡,在清朝后宮中算不上出身高的,是通過內務府選秀而入宮,于康熙三十六年生下了兒子允禮,「九子奪嫡」發生之時,允禮的年紀尚幼,更何況以他的背景參與其中,極有可能不能善終。

純裕勤妃在康熙帝后宮中也不是很起眼,不過康熙帝在嬪妃、兄弟、子女的問題,都做得相對完美,因此純裕勤妃生有一子,在宮里面過著清凈的日子,允禮九歲后便常跟隨康熙帝出塞外。 不管是哪個嬪妃、哪個兒子,康熙帝都少有虧欠。

只可惜康熙帝過于長壽,帝王之家終究是不太平,太子胤礽做了34年的太子,蠢蠢欲動,從而被廢,康熙帝的其他兒子則覺得自己有能力爭一爭,一場硝煙發生在了康熙帝的兒子中。

1722年,康熙帝在暢春園離世,四阿哥胤禛即位,是為雍正帝,是「九子奪嫡」中的勝利者,而康熙帝生前廢除了殉葬制度,留有諭旨,在他死后皇子們可將年長的母妃迎回家中居住。

由于允禮并沒有參與到奪嫡之爭,雍正帝也沒有刻意為難這個兄弟,雍正元年,允禮被封為果郡王,雍正四年,允禮則奉旨監管鑲藍旗蒙古都統,2年后,允禮一人就擔任了正黃旗蒙古都統、鑲紅旗滿洲都統、鑲藍旗漢軍都統和鑲藍旗蒙古都統四職。

甚至雍正帝在臨終前,留下遺囑,允禮、允祿等為顧命大臣,輔佐弘歷,允祿則是康熙帝的第十六子,當年也沒有參與到奪嫡之爭。

乾隆三年,允禮離世,享年42歲,以和碩親王的規格下葬,葬在了河北保定。不過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盜掘古墓的事情屢見不鮮,縱使慈禧太后風光下葬,才過去不到20年,她的墓就被軍閥孫殿英給挖了,盜掘一空。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允禮之墓也未能幸免,大量珍寶文物被盜墓賊帶走。2006年,考古學家發現允禮的陵墓,進行搶救性發掘,進入地宮,墓室中只剩下散落一地的骨骸,但棺槨上華美的圖案依然還在,沉默地訴說著過去的歷史。

但由于在考古學家進入允禮之墓的地宮前,該墓已先后遭到過兩次的盜掘,墓室原有的防水性和密封性也被破壞,考慮到逐漸滲入的地下水隨時可能引起地宮崩塌,考古學家出來后,便決定永久地關閉地宮。

中華有著數千年的歷史,也有很多人物被記載進了史冊,直至今日仍被大家所提起,又因為古代講究厚葬,多土葬,因此通過考古,為歷史增添了實物證據,更具有可信度,所以當考古人家發覺有古墓被盜,進行搶救性發掘時發現地宮內一片狼藉,就不免感到痛心。

而有人將盜墓與考古相提并論,也是一種誤解,盜墓純粹是為了金錢利益,考古就好比為了我們掀開了歷史的篇章,一些新的發現還會糾正我們對歷史的認知,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我們進入博物館欣賞歷史留下的文物,也是璀璨文化帶給我們的洗滌。

在史書上,記載過允禮生前有過一兒一女,但都早夭了,另外,允禮曾向乾隆帝奏請迎養勤妃于邸第,但遭到了乾隆帝的拒絕,只允許勤妃在每年臘月春節和節慶生日時,可以出宮到果親王邸第暫居,由此可見,皇室中的關系還是比較微妙的,若是允禮之墓沒有被盜掘一空,說不定還會有新的發現,你認為呢?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