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收藏古董成為了一種熱,當大家都有這種收藏意識的時候,撿漏幾乎成為了不太可能的事情,可是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撿漏幾乎是家常便飯,因為那時候大家的目標都還是填飽肚子為主,很少有人去想著收藏古董來修身養性或者是投資古董來賺錢,所以那時候很多有收藏意識的人,很多都發家致富了。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尚且如此,那麼在六七十年代,有收藏意識的人那就更是少之又少了,所以買到真品的可能也是非常大的,當然了,也不是沒有假的。在一次鑒寶節目中,一位阿貝帶著一幅黃賓虹的畫來到了鑒寶節目,我們知道黃賓虹的一幅畫曾經拍出3.4億的天價,阿貝也就是看到那個拍賣才想起來家中有這麼一幅畫,所以才帶來鑒寶的。
這幅畫是阿貝的父親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買來的,當時花了一塊錢,阿貝說他父親當時的月工資是二十多塊錢,一般地攤上的畫都只是在一毛兩毛這個價格,所以花一塊錢買畫也就是一種收藏的意識,父親本來也是老師,對黃賓虹也是知道的,所以才不惜花「重金」買來,阿貝對這幅畫的自估價是800萬,能否達成心愿呢?且聽專家是如何鑒定的。
專家說這幅作品和黃賓虹的作品形狀上是非常相似的,那麼有沒有一種辦法讓造假的作品和真品相似,讓人用肉眼幾乎看不出真假呢?有,那就是印刷品,而阿貝這一幅畫就是黃賓虹真作的印刷品。它的筆墨體現不出黃賓虹的那種藝術表現力,更沒有那種厚度和力度,專家說這幅作品有一個造假的心機,就是故意給它裝裱一下,這就是存心為了騙人而做的。
鑒定現場真的是跌宕起伏呀,本來專家說跟黃賓虹作品形狀無差的時候,大家還是挺激動的,沒想到最后的轉折卻這麼大。關于這個收藏的故事,其實收藏者沒有撿到漏,但是也并沒有打眼,只要沒那麼高的期望,就也不會很失望的,當時花一塊錢也許就差不多相當于現在花幾百塊錢買藏品吧,真就真了,假的就當作是買藝術品欣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