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新娘本該是民間鬼怪故事,可山東考古隊2003年的時候,卻在東晉「書圣」王羲之的故居,發掘出一座東晉古墓。
八米長的大墓當中,埋葬著三個孩子,年齡分別是不滿兩歲、不滿周歲、不滿六歲……三人是同一時間下葬的,豈不是證明同一時間死亡?
更讓人感到費解的一點,則是侄子被遷葬到叔叔的墓室里,屬于是叔侄合葬墓,明顯不符合貴族禮儀。
即使叔叔和侄子同一時間死亡,而陪葬的那個五歲小女孩,難道也是同一時間死亡?
而本期文章要帶來的內容,便是古墓疑云,皇家鬼新娘,文人墨客故居下,卻藏著一段黑暗歷史……
時間推回到2003年,山東臨沂要擴建王羲之紀念館。
就拿洗硯池來說,本就是游客常常光顧的地方,經過整修擴建之后,想必景色會更加動人。
可讓人大感意外的是,才剛剛開挖紀念館地基,挖機就在土中碰到了硬物。
地面緊接著就破開了一個大窟窿,挖機師傅趕緊走過去查看,可以清楚看出是一塊塊厚重的大青磚,下面是保存完好的古墓。
拿來手電筒,光亮朝著墓里一照,隱約看到了隨葬品,于是上報到臨沂的文物部門。
考古專家聞訊,一聽是王羲之故居挖出了大墓,所以心情很激動。
消息傳出后,很多人都將關注點,放在「古墓和王羲之」的聯系上,畢竟「書圣」的大名,在中國人盡皆知。
考古隊一鏟鏟清理出墓葬,從結構來看是個磚室古墓,從東到西的長度約有八米,從南到北的寬度約有四米三,高約三米四,明顯是古代大戶人家的墓葬。
左右共有兩個墓室,頂部高高拱起,每一塊磚都保存完好,由此可以看出,并未受盜墓賊的侵擾。
專家在清理古墓祭台的時候,發掘出一個「青瓷四系罐」根據器型特征,判斷是晉代瓷器,因此也推斷墓葬是晉代古墓,剛好是王羲之所生活的年代。
此消息一出,古墓才剛剛開始發掘,就已經驚動了多個部門。
同年五月份,考古隊正式開始清理東墓室,可讓人感到驚訝的是,墓室當中的地板并非平面,而是猶如龜背一般隆起。
這恰恰體現了古人修墓的智慧,假如說古墓地板修建平整,棺材就可能會被水淹沒浸泡,倘若修建成龜背一樣的隆起,便可保護棺木。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在古墓修建的年代,臨沂的地下水水位可能較高。
可精心的設計,卻依舊沒能擋住地下水,當專家打開東墓室的時候,那棺材并沒有在墓室中心,而是飄到了墓門口,地下水落下去之后,也就停在了那里。
專家本以為墓主人跟王羲之有聯系,可眼前卻是小小的漆皮棺木,里面大機率葬著一個孩子。
小棺材的腐朽很嚴重,只剩下一層薄薄的漆皮,打開棺材之后,證實了專家的猜測,的確是小孩的尸骨,大概在兩歲左右。
這倒是讓人大感失望,本以為至少是夫妻合葬墓,本以為可能會跟王羲之有關系,實際卻是童子墓。
專家在墓室當中,清理出精美的金器和銀器,有金手鐲、金環、銀鈴鐺……
而最貴重的一件金器,便是古代官帽所佩戴的金珰,也由此可以斷定,這埋葬童子的古墓跟王羲之沒有關系,因為只有王公貴族,才有資格使用金珰。
王羲之所在的家族,在當時則沒有資格使用金珰,所以專家認為,這必然是皇親國戚的墓地。
隨著考古工作的繼續,專家又挖出了更驚人的發現,在墓室當中還有個小小的木箱,打開一看居然有細細的骨頭,如果不仔細看的話,還以為是寵物的骨頭。
經專家鑒定,木箱里的骨頭,來自一個不滿周歲的嬰兒。也就是說,東墓室埋葬著兩個童子。
專家在嬰兒尸骨的腰部和手腕,同樣清理出金手鐲和銀鈴鐺,規格和那小棺材里的金器一模一樣。
讓人疑惑的是,如此高規格的墓葬里,埋著兩個小童子,墓主人到底來自于哪個大家族呢?
考古隊清理完東墓室之后,便打開了西墓室,里面則是琳瑯滿目的陪葬品,由此可猜出,西墓室埋葬的墓主人身份不簡單。
專家清理出一件件的瓷器、陶器、銅器……每一件都做工精細華麗,青銅器即使飽受時間的侵蝕,也依舊能看出那精致的做工。
就拿銅熏爐來說,上面有兩只孔雀,旁邊站著跳舞的人,看起來栩栩如生。
再有就是「神雀負雛銜魚銅熏爐」以神鳥的造型做熏爐,嘴里叼著一條魚,胸前還趴著一只雛鳥。
西墓室的棺木,是一個長約兩米三的大棺材,里面葬著的同樣是個孩子,身高約有一米二,骨骼也保存完整。
這是晉代古墓當中,出土的第三具兒童尸骨,帶著兩對金手鐲,胸前佩戴著四十三粒金珠穿成的項鏈。
這座古墓疑團一個接著一個,既然是王羲之的故居所在地,為何會葬著同時期的貴族童子墓?而墓主人的身份又是何人?
以陪葬品的數量來看,西墓室的陪葬品擺了滿地,按常理來說西墓室才應該是墓主人,實際上專家猜錯了,西墓室葬著的其實是個可憐人……不過這也是后話了。
古墓里最有價值的線索,便是帶有文字的器物。
而臨沂晉代高等級古墓,則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器,自古以來漆器就有「百里路上千刀一斤漆」的說法,只有貴族才能財力使用這類器物。
專家在漆器的碗底寫著:大康七年李平上勞。
另外還有一件漆器壺,底部寫著:大康七年李平上勞。
古時候的珍貴器物,一般都會寫上工匠的名字,稱之為物勒工名。而李平便是制作漆器的工匠,上勞意思就是漆器當中的上等品級。
在考古專家的眼中,最重要的則是「大康」二字,實際上應該寫作太康,乃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年號。
由此斷定該墓葬的年代,是在公元289左右,屬于是西晉晚期或東晉初期。
這時候再看晉代的歷史,這一點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司馬家族取代曹魏,曹家兩代人的基業,為司馬家族做了嫁衣。
司馬家族又滅了西蜀和東吳,劉備和孫權的基業,也都成了昨日之歌,也不知曹操、劉備、孫家父子到了陰間相聚之后會作何感想……
而西晉一統江山之后,皇帝分封了27個皇族王爺,被分到山東臨沂的則是瑯琊王司馬倫(司馬懿的第九個兒子)。
司馬倫家族,從那之后就一直生活在臨沂,雖然該地區還有別的大戶人家,但相比而言只有司馬倫的后代,才有資格使用金珰。
既然金珰只有王爺能用,也就可以準確判斷出,該墓葬是司馬家族的墓葬。
專家推測:司馬家族的墓葬,之所以會出現在王羲之的故居,可能是因為王羲之名氣太大,后人紀念太多,所以故居的面積一再擴大,才覆蓋了司馬家族的墓地。
也由此猜出,王羲之的家族和司馬家族,都是洗硯池邊的大家族。
通過專家以上的推理,也就解釋了瑯琊王室的墓葬,為何會在王羲之故居的范圍當中。
要想證明以上推理,則要翻閱王羲之故居的修建歷史,專家打開了相關史料,發現王羲之故居的確有過擴建。
這時候再看古墓里埋葬的那三個孩子,考古專家為進一步確定墓主人的身份,所以邀請了省里的古生物專家孔先生,到臨沂做人骨鑒定。
孔先生趕到臨沂洗硯台古墓,經過他的判斷,西墓室墓主人的年齡,在七歲以下;而東墓室的那兩個孩子,棺材飄到墓門的那個,年齡在兩歲左右,裝在木頭箱子里的那個,年齡還不到一歲。
因為年代久遠,再加上孩子年齡太小,所以無法判斷墓中童子的性別。
更讓人感到心驚的是,三個孩子是同一時間死亡的,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鑒定,是因為古墓的封門墻,自從建成之后,就一直沒有動過。
既然封門墻是個整體,并未找到二次建造的痕跡,所以專家才給出論斷,三個孩子是同一時間入葬的。
這種奇特的墓葬,甭說放在山東,即使放在整個中國,也都是稀有罕見的。
從正常邏輯判斷,三個孩子同時「因病死亡」的可能性較小,可墓中的三個孩子,又為何是同時下葬呢?
專家則從陪葬品當中,找出一條關鍵線索,在西墓室當中,發現了三根生銹的「手杖」可真正清理出來之后,細看之下是三把精鋼戰刀,屬于是戰場使用的制式武器。
另外在西墓室墓主人的頭部,專家又清理出一件「銅弩機」同樣是真正戰場上使用的裝備。
從以上兩件武器來推斷,西墓室葬著的孩童,性別大機率是男性,從滿地的隨葬品來看,身份地位也較高。
這時候再聯想到,本該是夫妻合葬墓,可東墓室卻埋葬著兩個年齡較小的孩子……
可如果西墓室是男性,卻又不符合「男左女右」的入葬規定,也就是說東墓室的那倆孩子,才應該是男性。
放下性別暫且不談,考古專家想到了古代的一個恐怖風俗——配冥婚。
之所以想到是冥婚,是因為專家根據該古墓的雙墓室格局,判斷是古代特征明顯的夫妻合葬墓。
可根據晉代的法律規定,女孩要到十六歲才能結婚,而墓室里的三個孩子,年齡全部加一塊,也不夠十六周歲。
專家由此認為,晉代山東地區有冥婚的習俗,說白了就是孩子還沒有成年就因病或因傷死亡,于是父母為死去的孩子,找一名異性合婚。
不僅孩子是冥婚,而且死去的男孩和女孩父母,也要結為「親家」,這種聽起來很恐怖的習俗,則被稱之為結陰親。
所以專家認為,洗硯池晉代古墓里的孩子,大機率是司馬家族早早夭折的王子(實際是王爺),因為身份高貴,所以父母才為孩子厚葬配陰婚。
從以上來分析,似乎是真相大白了,東墓室是兩個配冥婚的女孩;西墓室因為隨葬品多,再加上有武器的出現,所以西墓室里葬著的是小王子。
可實際上恰恰相反,東墓室的那兩個孩子才是小王子,西墓室那個五六歲的孩子,才是配冥婚的小王妃。
因為考古隊又在西墓室當中,發掘出金笄和金簪,并且插在殘存的頭髮上。
古墓是坐北朝南,按照男左女右的規矩,女孩的確應該葬在西墓室,這一點是不會錯的。
所以西墓室那可憐的女孩子,嚴格來說應該稱之為小王妃……她下葬的時候,墓室里擺滿了珍寶,身邊有戰刀,頭邊有弓弩,至于身上那一件件珍貴的金器,則是皇室贈予的厚禮。
雖然說西墓室清理出兵器,但根據史料《晉書》的記載,當時習武成風,女性也要強身健體攜帶兵器,所以西墓室配陰婚的女孩有兵器,也是符合那個年代的特征。
而專家之所以一度誤判,是因為西墓室的文物數量多,件件都巧奪天工,自然而然認為西墓室才是「墓主人」。
可憐這個小王妃,正處在童年的換牙時期,卻被放到古墓里,為兩名夭折的王子陪葬,雖然說穿金戴銀,但卻被無情地奪走了生命。
墓室里最直接的證據,便是東墓室所出土的金珰,只有東墓室的成年男性,才有資格佩戴此物。
這時候更大的謎團出現了,東墓室里的那兩個小王子,伴隨著寥寥無幾的陪葬品,他們的身份又是誰?
想要解開真相,就只能去翻閱那如山一般的史料,看看能不能從書里找出只言片語的記載。
專家通過努力,從史書當中,找到了一段記載。
上面寫著,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在公元三一七年,把都城定在了南京,于是封自己十八歲的兒子做了瑯琊王。
可讓人感到無奈的是,瑯琊王十九歲的生日還沒有過,就因病去世了……
既然瑯琊王去世,所以他不滿周歲的兒子、也就是皇帝司馬睿的孫子司馬安國,繼承了瑯琊王的爵位,也就是裝在小木箱子里的那一具尸骨,乍一看還以為是寵物。
按照當時東晉的規定,既然是臨沂不滿周歲的瑯琊王死了,就應該埋葬在封地瑯琊國(臨沂),所以被送到臨沂。
從以上經過來看,臨沂瑯琊王去世之后埋葬在臨沂,完全符合正常邏輯。
注意:送到臨沂,也僅僅是葬在了一個普通的墓葬里,并不是洗硯池古墓。
問題就出在,瑯琊王司馬安國死后沒多久,他兩歲的叔叔司馬煥,得了一場重病。
司馬睿身為東晉的皇帝,他最寵愛的孩子就是小兒子司馬煥,既然小兒子生了重病,在吃藥用處不大的情況下,從封建迷信的角度考慮,于是想「沖沖喜」。
因此,司馬睿又封小兒子司馬煥,為新的瑯琊王,封地也是在今天的臨沂。
可悲劇的是,在司馬睿為小兒子司馬煥封王的當天,瑯琊王司馬煥卻因病而死,病死時年齡還不滿兩歲。
也就是說,洗硯池古墓里,被地下水托著飄到木門口的棺材里,葬著的乃是瑯琊王司馬煥。
考古專家以古墓里的兩口棺材,結合史料當中的記載,判斷東墓室的墓主人,是司馬安國和司馬煥,居然是叔侄合葬一墓室。
兩個孩子都是瑯琊王,也都年幼短命,他們二人死亡的時間,相差也就僅僅幾個月而已。
通過以上史料,倒是解開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謎,可讓人感到費解的是,哪有叔叔和侄子葬在同一個墓室的?
(小王妃的頭骨)
所以新的謎團又出現了,即使是普通人家,也知道這并不符合禮儀,可孩子夭折之后,卻叔侄葬在了一起。
再有就是,西墓室那個伴隨著滿地隨葬品的冥婚小王妃,到底是誰的妻子呢?
專家又開始翻閱史料,查找晉代司馬家族,跟司馬煥有關的記載,既然皇帝最疼愛這個小兒子,那冥婚就極有可能是配給司馬煥的。
翻開了《晉書》之后,專家果然找到了謎團的真相,根據史料的記載,司馬煥病死之后,司馬睿非常的痛苦,于是大修墓園,還專門為司馬煥配了陰婚。
朝中大臣對此提出反對意見,認為修墓園勞民傷財,要花費瑯國一年的總收入。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司馬安國去世后,原本葬在一座普普通通的墳墓里,而司馬煥的墓地修好之后,居然遷墳到司馬煥的墓地里
大臣之所以提出反對,認為叔叔和侄子葬在一起,并不符合正常的禮儀。
專家看到了這一段記載之后,這才揭開了全部的真相,西墓室那個穿金戴銀的小王妃,是瑯琊王司馬煥的冥婚妻子。而那個棺材漂到了墓門口的,則是瑯琊王司馬煥。
歷史浩如煙海,晉代又風云激蕩,如此奇特的一座瑯琊王夫妻合葬墓,也體現了那個亂世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