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這是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浩瀚歷史中,某一日詩仙李白酒醉之后,縱情寫下的詩句。
在他的文字中,我們仿佛正看到了昔日秦始皇一統六國,滿腔豪情壯志的慨然之景。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英勇無匹的皇帝,他所一手創建的秦朝,卻在短短數年后便二世而亡,這又是為什麼呢?當真像是很多人說的那樣,是因為始皇帝的暴政?還是另有隱情呢?
秦朝滅絕的第一重原因,便在于他為了享樂大興土木,而使得秦朝的國庫空空如也了。
當時,秦始皇一統六國,就開始命人拿圖紙,繪制出了六國不同的宮殿模樣,緊接著,他就命人按照各國宮殿的樣子去修建皇宮。
這其實也不是大事,畢竟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有修建皇宮的愛好。可秦始皇不一樣,直到他去世時,他一共修建了宮殿七百多座!其中,三百多座在關中地區,關外還有四百多座,其中居住著無數他擄來的美女。
光是修建這些宮殿,秦始皇就征召了七十多萬人。之后他又讓這些人繼續為自己修建陵墓,里面遍布各種復雜的機關和昂貴的金銀珠寶:南海的夜明珠、人魚膏做成的蠟燭、大量的水銀填充成江河湖海的模樣、又用金子打磨成日月星辰鑲嵌在天花板上……
而這些宮殿陵墓又花費了多少錢呢?雖然歷史上對秦王宮的修建費用沒有詳細記載,但我們不妨以明萬歷年間,皇帝讓工部修復皇宮的支出為例——當時因為涉及到不少木材的運輸,所以僅僅是預算就達到了一百六十萬兩白銀的天文數字!
僅僅修復一座宮殿就需要這麼多錢財,更別說從無到有的秦王宮,恐怕是翻個番都止不住的價格!
而且,這還要考慮到秦始皇當時才剛一統六國,此前大筆的錢財都用在了軍費上,這才能支撐著他一個又一個國家的征戰下去,想必國庫也是空虛的。再加上大興土木的費用,恐怕此刻的大秦國庫可謂是空空如也了!
在這種背景下,秦朝能不亡嗎?就算不亡,國庫也已經因帝王的沉迷享樂而負擔不起治理天下的各種費用了!
至于秦朝滅亡的第二個原因,就要說到秦始皇本人對長生的追求了,也正是因為他這種相信世界上有不老藥的迷信態度,才將秦朝朝末路的方向又狠狠推了一把。
根據史書記載,在秦始皇人生的晚年,他東巡來到了平原津一帶,然后一病不起。當時,秦始皇不愿意聽人說起「死」字,于是群臣紛紛閉緊了嘴巴,就怕一不小心說了不吉利的話被皇帝遷怒。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秦始皇畏懼死亡、不愿意在這個年紀就閉上眼睛的心態。
而其實,早在此前,他的人生中就充斥著不少方士的身影。他們用各種手段哄騙皇帝,讓他制造大船出海尋找仙山,而秦始皇即便一次又一次被騙,但依舊沉浸于此,不肯罷手。
他非常希望長壽,非常希望能繼續享受現在的生活,這點與之后的漢武帝、唐太宗等人都是一致的。
雖然他們曾經都是一名杰出的君王,但是到了晚年,卻開始陷入了迷信,甚至無心朝政。
為了避免像當時的絕大多數人一樣,因為貧窮、疾病與戰爭,在三十、四十歲的年紀就早早去世,他們可謂是不擇手段。即便曾經心懷大志,但也在身體的日漸衰弱中不斷被磨滅了。
因此,秦始皇逐漸忘記了自己心里的成王和周公,忘記了自己的志向和理想,只是沉迷于和方士們一起尋仙問藥。試問,當一個帝王的注意力已經不再放在自己的國家和政務上,這個國家還會有什麼好結局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所以,正因為秦始皇晚年的迷信,他不再關心政務,秦朝的天下才亂了,逐漸走向滅亡的結局。
最后一個導致秦朝滅絕的原因,則要說到秦始皇的孩子們。
當時,秦始皇最看好的其實是他的長子扶蘇。雖然歷史上,司馬遷等史學家對扶蘇的描述不多,但我們依舊能看到他時常隨秦始皇一起處理政務、提出建議的身影。
無論是秦始皇給了扶蘇跟隨自己一起理政的權力,還是扶蘇自己很有主見愿意為父皇出謀劃策,但這都足以說明扶蘇在當時朝廷中的特殊性,也間接表現除了秦始皇有意培養長子的態度。
哪怕後來秦始皇讓扶蘇和蒙恬去了邊境帶兵,其實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皇帝想要讓他提升自己軍事素質的想法。
但很可惜,在秦始皇去世之前,跟在他身邊的不是他寄予厚望的長子扶蘇,而是一向性格散漫的小兒子胡亥。
于是,胡亥眼見著父皇病重,就和丞相李斯、趙高一起密謀,篡改了皇帝的旨意,由胡亥繼位。
胡亥如愿以償地坐上了龍椅,但是他自己也很清楚,自己是「名不正言不順」。所以,他和心腹們就又假托秦始皇的名義,給扶蘇下旨,讓扶蘇以死謝罪。
而扶蘇死了,秦始皇卻還有其他兒女。胡亥摸了摸下巴,干脆決定一網打盡。
因此,當有大臣來問他如何處置秦始皇的妃嬪時,胡亥就讓這些妃子全部殉葬,之后又隨便找了個理由,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們都叫進了宮來,然后趁著他們沒有防備,把他們全都殺了。
那天,刑場上血流成河,尸橫遍野。
在古代,一個家族能不能長久地繁盛下去,最重要的就是人丁興旺。這樣才能大家心往一處聚,哪怕偶爾有分歧和矛盾,但總體上還是在為家族而努力奮斗。
但胡亥殺光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侄子侄女,就讓他自己成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因此,在後來趙高又設計推翻了他時,胡亥也毫無依仗,只能乖乖受死了。而當秦始皇的后人都不存在了,秦朝還能存在嗎?
後來,史書上都說秦朝滅亡的原因是秦始皇的暴政,但其實任何事情的發生都從來不是只有唯一一個因素。就像暴政,也只是最為人所熟知的那個理由而已。以史為鑒,方能知得失。今天的我們也應該不斷從歷史中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