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02年6月,42歲的朱棣重新回到了他熟悉的南京城。多年以前,他離開南京的時候是作為藩王身份。而這次,他回來的時候,依然是以藩王身份回來的,不過,這只是暫時的身份。
朱棣知道,自己很快就會成為整個大明帝國權力最高,身份最尊貴的人——大明皇帝。
數年心血有了成效,朱棣相當滿意。
曾經,大殿之上的那個位置他只敢仰望,而現在,他可以隨時坐上去。這一切,都得多虧了他的侄子,大明建文帝朱允炆。
數日之后,很多躲在家里,心懷不安的大臣們,突然得到了一個消息。朱棣今日在眾人面前,哭了。這可是朱棣,大明目前最強勢的名將。什麼事情,會讓他哭了呢?
宮里面傳出來了消息,原來,奉命在宮中整理資料的人找到了一份朱元璋的遺詔。在這封遺詔里面,朱元璋命令朝廷的諸位重臣,自己死后,如果朝政失常,眾人應該以燕王為主,肅清朝政,鏟除奸佞。
傳說,燕王看到這份遺詔之后,當場神色失常,痛哭流涕,然后說到:父親,你果然是這樣想的,讓我承擔這樣的使命,這真是害得我好苦啊!
滿朝重臣聽聞這個消息,心里的壓力一下消失了。一時之間,南京城里面的風吹起來,紛紛指責那些建文帝身邊的「奸臣」,為何要把這麼重要的遺詔隱藏起來?
這份遺詔是真的嘛?如果是假的,朱棣為何要編造出這麼一封遺詔出來?他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不是朱標早死,給朱棣再大的膽子,他也不敢隨意發動「靖難之役」。
不同于朱允炆的上位急促,出生于1355年的朱標,很早以前,就被朱元璋欽定為大明的繼承人。看看朱標身邊的人就知道,朱元璋早就在為朱標上位造勢。
朱標的老師是宋濂,是當時的文人之首,朱標的妻子則是猛將常遇春的女兒。朱標小的時候,朱元璋就為朱標指定了這門親事。洪武元年,朱元璋更是直接將太子的位置給了朱標,斷了其他所有人的念想。
朱標長大之后,朱元璋的所作所為,更是表明了他鐵心要讓朱標繼承皇位,不可能有一點改變的余地。
朱元璋的統治風格我們都知道,基本就是重度集權,然后大力整頓吏治,通過這些手段,明初的政壇風氣極為嚴肅。即使是能夠參與中樞建言的大臣,也會時常擔心性命沒了。
但是,朱標的執政理念就和朱元璋出現了明顯的差異。
朱標認為,朱元璋的種種治政手段太過嚴苛,因此,他在處理事情的時候,時常以寬仁為主。
朱元璋對兒子的想法心知肚明,但是,他并沒有產生啥反應。
要知道,朱元璋為了集權可以殺盡胡惟庸滿門,搞出來的大獄多到嚇人。如果是普通人,早就不知道死成什麼樣了。
朱元璋的真實想法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他想的很可能是自己做惡人,然后兒子施以仁政父子倆一個白臉,一個黑臉,絕對能夠把朝堂吃得死死的。但是,朱標的早死打亂了朱元璋的計劃。
1392年,37歲的朱標前往陜西考察北京的選址,回京途中,朱標突然患上風寒,不久病死在床榻之上。
朱元璋來不及悲傷了。對于他來說,帝國的繼承人死了,這個問題比兒子死了更加嚴重。為了國家穩定,朱元璋將自己的兒子們封為諸侯王。
如果朱標死了,這些人會不會產生什麼特殊的想法?朱元璋想了許久,最終還是決定讓朱標的兒子朱允炆作為皇位的繼承人。
為了朱允炆平穩繼承政權,朱元璋策劃了藍玉案,將功勛集團殺得人頭滾滾。
但是,朱元璋終究還是少算了一步。朝廷的內部雖然有問題,但是最嚴重的問題,是在外部,就是那些他分封的諸侯王。
朱允炆上位之后,很快發現,自己的叔叔們對于自己而言,是個巨大的威脅,他在方孝儒等人的輔佐下,謀劃起了削藩。
但是年輕人始終還是太過于年輕了,朱允炆手上的人,跟歷戰多年的燕王軍隊比起來,還是缺了太多。當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之后,朱允炆手上的人完全沒有什麼戰斗力。
就這樣,朱棣一路攻城拔寨,用了不過3年的時間,朱棣就成功打穿南北,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對于朱棣而言,現在最難的事情,就是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去聲明自己政權的正統性。因此,朱棣把主意打到自己的老爹身上,用所謂的「遺詔」,表明自己是負了皇命而來。
這份事件,說白了就是一場純粹的政治表演,大臣們知道,只要自己尊奉朱棣為主,自己就不會出任何事情。而朱棣則得了面子,可以「名正言順」地把持朝政。
之后,朱棣用建文帝朱允炆消失的理由,在群臣的「勸諫」下,登上了皇位,實現了他從小的就有的夢想:當皇帝。
在這次所謂的「遺詔」事件中,唯一受到傷害的,只有埋在地下的朱元璋,還有即將被處置的建文帝舊臣。前者壓根就沒有頒布這麼一個所謂的遺詔。而后者,不光要丟了性命,連同名聲都要被新朝廷搞臭到底。
這也就是封建統治的本質。不管表面上如何光鮮,實際上,內里都是數不清的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