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原本出自工藝領域的話,放到行軍打仗、開疆拓土上同樣是至理名言。
古往今來,凡是能夠征戰四方的勇猛武將,無不配有一把天下無雙的神兵利刃,如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呂布的方天畫戟、裴元慶的梅花亮銀錘。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武將的武器似乎均以重量著稱,最輕的也要幾十斤,有些甚至重達幾百斤。
那麼,古代武將們真的能揮舞著重達幾十上百斤的武器沖鋒陷陣嗎?或許通過現代出土的古代兵器文物,我們能夠一探究竟。
在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兵器一直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人類五千年文明史,實際上也是一部戰爭史,而兵器的發展又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國武力的強盛與否。
所以,當權者往往會舉一國之力去研究和打造武器,這是軍隊開疆拓土、保衛家園的前提。
因此,兵器水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會生產力水平,聯合國更是將武器列為人類文明史發展三大要素之一,與文字、建筑并列。
中國古兵器的制造,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有著悠久輝煌的歷史,其發展主要分為商周、兩漢、隋唐、明清四個階段。
在此期間,中國古兵器的種類、質量、產量均接連突破,達到了冷兵器的巔峰。
尤其是中國的鑄劍工藝,舉世無雙。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龍淵劍、軒轅劍、太阿劍、承影劍等等,都是中國造劍技術登峰造極的象征。
干將莫邪舍身鑄劍、專諸以魚腸劍刺殺王鐐,這些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典故,更是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軍工技術的成熟和兵器發展的高水平。
然而由于種種歷史原因,中國的冷兵器制造工藝在近代社會遭遇沉重打擊,最后,熱武器的出現徹底取代了冷兵器的實用地位。
于是,中國的古刀劍制造工業日薄西山,一眾工匠大師不得不另投他行。
進入現代社會后,冷兵器更加沒有用武之地。
在和平發展世界主旋律下,鮮有人再去關注冷兵器發展,只有少數武器愛好者還會收藏、購買冷兵器。
但這種規模的市場,遠遠不足以支撐冷兵器恢復以往的繁榮。
現如今的冷兵器行業,僅僅是作為一種傳承和文化而存在。
不過這并不代表冷兵器會從人類世界中消失,它們只是換了一種存在方式,比如影視劇中、武俠小說中。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們對武器的描寫和記述就不吝筆墨。
青龍偃月刀、天龍破城戟、七星龍淵劍,一件件武器仿佛被賦予了生命與文明,它們是武將們征戰沙場的利器,是英雄豪杰們行走江湖必備的「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古籍中的武器均以重量著稱,一件武器輕則幾十斤、重則幾百斤。如關二爺的青龍偃月刀,重達82斤,換算成現在的計量單位也有40斤。
關羽憑借這柄利刃,誅顏良、殺文丑、過關斬將、千里單騎,關二爺的勇猛無敵,再配上這把威力巨大的長刀,讓人一聽便有一種心潮澎湃之感。
不過即使重如青龍偃月刀,在中國古代歷史兵器排行榜中也僅僅位列第7。在它前面,還有6把更重的武器。
排在第6位的是岳云將軍的雙鐵錐槍,岳云乃是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岳飛之子。此人天生神力,年僅16歲便能手持上百斤的雙槍沖入敵陣,「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面對金人的鐵浮屠重騎兵,岳云仍然能夠揮舞雙槍沖陣殺敵,十萬金軍在前,愣是無人敢上前應戰。
這一方面體現了岳云的勇猛無比,另一方面也與他手中所持百斤雙槍脫不開關系。畢竟岳云一槍下去,任憑對方鎧甲再厚也抵擋不住。
排在第5位的是霸王項羽所用天龍破城戟。巨鹿一役,項羽率領五萬大軍破敵四十萬,堪稱中國歷史第一猛將。這樣一位氣拔山兮力蓋世的英雄,又怎能缺少一把神兵利刃呢?
天龍破城戟的戟桿就有碗口粗細、長4米、重達144斤。如此一桿仿佛可以刺破天際的神戟,完美契合了霸王之名。
作為大唐開國名將的秦叔寶,他手中的金剛锏自然也絕非等閑。锏這種武器雖然無鋒無刃,缺少刺砍功能,但架不住秦叔寶金剛锏力量太過強大,其重量足足有156斤。
單憑這雙金剛锏的重量,一般對手也很難接下秦叔寶一招。所以每逢戰事,李世民常常封秦叔寶為急先鋒,手持雙锏的秦叔寶一往無前,很少遇到對手。
排名第3的武器名為八棱梅花亮銀錘,此錘同樣出自隋唐時期,乃是天下第三好漢裴元慶的武器。裴元慶憑借一手精湛的錘法,曾打敗過宇文成都、秦叔寶、程咬金等一眾高手。四明山之戰,天下群雄齊聚,但唯有裴元慶接下了李元霸三錘。
裴元慶之所以能在戰場上敗盡一眾高手,與其手中重達360斤的雙錘脫不開關系。亮銀錘舞動之下,一般的武將很難有招架之力。
作為隋唐時期天下第二好漢的宇文成都,其手中的武器同樣分量不輕。一支重達384斤的鳳翅鎏金鏜,幫助宇文成都在大隋勇冠三軍,深受隋煬帝重用。
在長安城,宇文成都一人一鏜打敗秦叔寶、雄闊海一眾高手,天下排名第四、第五、第六的英雄加在一起也不是他的對手。只可惜宇文成都遇到了更加逆天的李元霸,否則他勢必能夠坐穩天下第一的寶座。
李元霸所使用的武器名為擂鼓甕金錘,重達1000斤。他天生神力,以一己之力便能抵擋十八路反王的大軍,一錘就能將秦叔寶的金剛锏震飛。
他的雙錘是整個隋唐、乃至整個中國古代典故中最恐怖的武器。
當然,以上這些神兵利刃全都來自于武俠小說、歷史典故,并無客觀歷史記載。甚至諸如李元霸這等人物,都是后人在小說中杜撰出來的。
那麼,中國古代將士們實際所使用的武器到底有多重呢?他們又真的能夠揮舞著重大幾十上百斤的武器,在馬背上連續作戰一整天嗎?
或許通過對古代出土兵器的研究,我們能夠一探究竟。
近現代出土的古代兵器文物中,越王勾踐佩劍算是最為珍貴的一把。這把劍鑄造于春秋晚期,全長55.7厘米,寬4.6厘米,與中國古代將士們所使用佩劍大小相差無幾。經過測量,該劍的重量僅有1.8斤,這遠遠低于武俠故事中動則幾十斤的兵器。
出土于1957年的西漢時期銅柄鐵劍,同樣僅有700余克的重量。
明清時期遺留下來的武器偏多,但根據對明朝公卿們最常使用佩劍的研究發現,明朝鐵劍普遍為1.5-2斤重。
刀類的重量同樣刷新了人們對古代武器的認知。唐朝時期的珍貴文物「金銀鈿裝唐大刀」,長達105厘米,不過刀身連同刀鞘加在一起也不過1.8公斤。隋朝名將李賢墓中,曾出土過一件其生前的所用「連鞘裝環首鐵刀」,它的重量也僅有2.6斤。
此外還有看似最重的錘類武器,經過考古研究發現,古人所使用的金瓜錘普遍也在2斤重左右。
中國目前出土最重的古代兵器,莫過于宋代靖康年間的李綱锏。李綱锏通體長96.5厘米,即使過去幾百年仍舊光亮鋒利,其重量更是遠遠甩開一般冷兵器,達到3.6公斤。相較于武俠小說中那些武器,李綱锏的重量還是遠遠不及。
這便是歷史上真實冷兵器的重量,無論是刀劍還是锏錘,總體集中在2斤左右。
長槍、大刀之類的大型冷兵器重量可能會稍勝一籌,但以同時代武器重量為參考,大型武器的重量同樣不會太過離譜。
那些所謂幾十斤、上百斤的武器,僅僅存在于武俠小說中。
其實關于古代冷兵器重量的探究,有一個很好的研究方法,那就是對比現存的冷兵器。匕首、花槍、太極劍、龍泉劍等等,這些冷兵器的重量不過1-2斤。從體驗感上來看,這個重量最適合人類使用。
再對比古今人類的身體素質,二者之間不可能存在天差地別般的力氣和耐力。
那麼最適合現代人使用武器的重量,也差不多就是古人武器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