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初出,青云路欲飛」。相信看過《盜墓筆記》都不陌生,回首十年長白山起靈小哥回歸,這是一座神秘的山峰,在其中竟然挖掘出「九龍抬棺」。也是名篇小說《遮天》中的開篇場景,將主角帶入一個未知的世界,開啟了主角的未知之路。
也許很多讀者會感到出乎意料,這難道不是小說中的產物嗎?據考古資料顯示,在長白山出土了東夏萬奴王的九龍抬尸棺,看來這并不是空穴來風!
九龍抬棺挖掘時間已不可考察,被發現時候已被盜挖很多次。其棺身雕刻有九條栩栩如生的龍,經過研究,此龍不是華夏蟠龍只是少數民族創造出的新龍。環繞著棺身的龍,就似要攜它沖破云霄直上青天,也只有「扶搖直上九萬里」可形容此景此情。
因此龍非蟠龍,龍身乃蛇身,其足乃為蜈蚣百足之腳。而為了保護棺身不受侵害,周圍則密布毒性強烈的蟲。最讓人大吃一驚的則是抬尸棺的形狀,其形似八卦,每一卦就有一龍支撐,最后一龍又環繞八龍,讓其棺身千年不倒。
萬奴王也是南派三叔小說《盜墓筆記》筆下的人物,那時還未挖掘九龍抬棺時,他只是網絡中讀者臆想的王。空有其形而無其魂,小說中萬奴王并未露面,最后的出現也是只讓人心驚膽戰的怪物尸體形象。
也許他是是個充滿抱負的王,為先祖榮光而戰斗。但在此之前讀者未知他的歷史,在很多讀者眼中,他只是追求長生卻失敗的可憐人。也是張起靈通過萬奴王追求長生不老的途徑罷了。
無論是史書還是考古資料對這段歷史都知之甚少,甚至很少人知曉萬奴王的存在。如果不是《盜墓筆記》也許很少人會去關心萬奴王的過去種種,就似過眼云煙。而對于這段歷史感興趣的小伙伴,小編今日將為大家揭開神秘的面紗。
東夏國于金朝衰亡之際,自立為王,在浩瀚的歷史中只存在了十余年,而其創立者名為--遼東宣撫使蒲鮮萬奴,為求女真之復興,重振女真先祖之雄風,于遼東稱雄。
萬奴王的復興之路并不似想象中的簡單,創國之初,就受蒙、遼等國圍困,猶如困獸之斗。為恢復先祖榮光,這個年幼的國家還未展現鋒芒就被扼殺于搖籃之中。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
1216年,萬奴王呈上降表,又將其子作為質子向蒙古稱臣。翌年,萬奴王再次自立,于開元城建都。萬奴王吸取教訓,高筑梁,廣積糧。在數年的蟄伏后,開始攻城掠地,疆域囊括日本海、張廣才齡、朝鮮咸鏡北道、胡里改城。
在萬奴王的統治下,東夏國之疆域再次擴張。這個蓬勃發展的國度在那年秋天停止了腳步。1233年9月,蒙古已不能置之不理,借道高麗,攜破竹之勢挺進東夏境內。
這個在歷史只存在了19年的國度就此滅亡。萬奴王的復興之夢也在此刻永遠埋葬在蒙軍的鐵蹄之下。也許是萬奴王生錯時代,當時蒙古的鐵蹄已無人可擋。
時過境遷,在延吉市城子山出土了東夏國都遺址。立于山頂,長約4.5公里,中部有大量東夏國文物。也許是為了防范蒙古鐵蹄入侵,東夏國城市大多是山城。在其城中還發現渤海國的遺跡,填補了我國對這段歷史的空白。
對于長城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這是我國對外的名片。在延邊出土了一條150公里的古長城,烽火台17座。但遺憾的是,此長城已無文獻記載。不過對此,有專家認為這是東夏國的江城,但也有其他猜想,可能為東夏國的防御陣勢,已無從考察。
在這段塵封的歷史中,萬奴王的崛起也許成吉思汗早已察覺,只是當時的他正忙于西征,就似「蚍蜉撼樹談何易」。就默許了這個于危難之中重獲新生的國度,而這個國度也默默發展,可終究在那年秋天,蒙古再也無法忍受這個國度的發展,在頃刻之間滅亡了這個國度。
同時也在滅亡了南宋那一刻,東夏國徹底被廢除。這個短暫的王朝,只是歷史車輪的一段歷程。今日,只因九龍抬尸棺而重現天日,而小說中的場景浮現于讀者眼前。那個曾經東夏的王,被其后人用九龍抬尸棺安葬于長白山。長白山,這座充滿很多神奇色彩的山,埋葬了不知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