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這8個隱藏細節你注意到了嗎?原來皇上曾經當著甄嬛的面開車,看完才知道,四大爺果然是有文化的人!
第一個細節:
安陵懷有身孕以后,皇上計劃著給她封妃,這也是宮中歷來的慣例,安陵容并不怎麼受寵,在沒封妃之前連自己的封號都沒有,只是用姓氏做封號。
這次封妃后,皇上打算讓內務府給她取幾個封號,也算是表達對安陵容的重視。
甄嬛知道這件事后,就做了一盤藕粉桂花糕端到皇上面前,此時的甄嬛正是最得寵的時候,都說拿人手軟,皇上吃了她的東西,甄嬛也算是有了一點話語權。
不一會,蘇培盛就拿來了三個字,甄嬛拿起其中的「文」字說道:「這個字對安妹妹的性子。」
皇上聽后說了這樣一句話:「容兒靜默謙順,乃禮儀人也。」
這句話聽起來沒有半點毛病,像是夸人的,說安陵容是個講究禮儀的人,然而如果你真的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會知道這竟然是四大爺在當著甄嬛的面「開車」。
「禮儀人也」出自《昭陽趣史》,這是漢成帝稱贊趙飛燕的詞,原話是「趙婕妤豐若有余,柔若無骨,迂處謙畏,若遠若近,禮義人也。」
其中的「迂處謙畏」與皇上口中的「靜默謙順」如出一轍,看似夸贊,實則是表達一種對待君王的態度。
而禮儀人也前面的「若遠若近」,就是若即若離的意思,在漢成帝的口中,這其實是一種床笫功夫,指女子很有魅惑男人的手段。
其實皇上說的這句話,完全是將安陵容看做了一個玩物,而他之所以寵幸安陵容,完全是因為她有足夠的手段。
怪不得甄嬛在聽完后似笑非笑,因為她早就知道,安陵容得寵全是靠著見不得人的迷情香,不過盡管皇上這樣說,甄嬛還是沒有將這個稱號給安陵容。
她只用三言兩語就把三個稱號全部否決了,最終親自寫了一個「鸝」字,目的就是為了羞辱安陵容。
第二個細節:
甄嬛這個名字竟然是拼湊出來了,作者流瀲紫非常喜歡蔡少芬,當年蔡少芬在《洛神》中飾演甄宓。
其中還有另一個角色叫做郭嬛,于是她將這兩個角色名相結合,塑造成了自己的女主角,就是甄嬛。
《甄嬛傳》中這些隱藏的細節,每一個都讓人「細思極恐」。
第三個細節:
甄嬛與安陵容等人剛剛入宮參加選秀的時候,原本皇上根本沒看上她,在她報上姓名后,皇上就搖頭否決了。
然而就在準備撂牌子的時候,安陵容的頭上竟然飛來了一只胡蝶,原來是甄嬛在她發髻上戴了一朵鮮花,這瞬間引起了皇上的注意。
于是皇上當即就說道:「鬢邊的秋海棠不俗」,就因為這只胡蝶,安陵容才得以留在了宮中。
人們都以為皇上看似夸贊海棠,實則夸贊安陵容,正因為她的與眾不同,才讓皇上對她另眼相看,然而在這其中,人們忽略了隱藏的細節。
其實當皇上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想起來前朝的一件事,唐玄宗曾經發明了一種奇葩的侍寢方式,叫做「蝶幸」。
他讓妃子們在宮門前都種上花,每天將捕捉到的胡蝶放出來,胡蝶停留在誰的宮門前,那麼當晚就由誰侍寢。
而人們一想起唐玄宗,第一個想起的就是他與楊貴妃的艷事,這不禁讓皇上的心中起了一絲漣漪,于是留下了安陵容。
第四個細節:
宮中出了時役,皇后正在分配人手,宮里每天都有人出入上朝、還有宮人外出采辦或者辦事,按理說出時役也沒什麼稀奇的。
然而根據皇后所說,最先出時役的竟然是翊坤宮,也就是華妃住的地方,按照規定,后宮的妃子沒有特殊情況是不能外出的,那麼翊坤宮中的時役是從哪里來的呢?
其實這里是作者埋下的一個精妙的伏筆!
華妃一直命人與宮外的人私下來往,以此傳遞消息,所以翊坤宮最先染上了外面的瘟疫。
有一次年羹堯打了勝仗,皇上非常高興,因此跑到華妃的宮里去吃飯,然而本應與世隔絕的華妃,卻竟然先告訴了皇上這個好消息。
等到皇上回到養心殿的時候曾對蘇培盛說:「宮里宮外有人互通消息你卻沒發現,你這個太監的人頭還要不要。」
不得不佩服這條隱藏的暗線,這樣一串聯瞬間覺得一切都能解釋的通了。
第五個細節:
早年華妃還在王府的時候,曾經有過一次身孕,然而端妃借著送安胎藥的名義,卻給華妃端去了一碗有毒的藥,導致華妃小產。
這碗藥當然是雍正授意的,而送藥的人選更是他精挑細選的。
這個人位份不能低于華妃,至少也要是同等的,其次不能跟華妃是對立面,要受她的信任,端妃性子平和,一向與世無爭,確實是最好的人選。
另外,雍正選中端妃最主要的原因是,他需要端妃與華妃能夠相互制約,端妃也是將門之女,與華妃的情況如出一轍。
誰也保不齊端妃的族人就是第二個年家,皇上與太后一直知道華妃睚眥必報的性子,這樣一來兩人相互制衡、相互報復,他們就能坐享漁翁之利了。
不得不說帝王的手段太狠了,可惜了華妃一生這樣死心塌地的愛他。
第六個細節:
為什麼《甄嬛傳》中,壞太監的名字中都有「海」字呢?難道作者只是為了區分正派與反派嗎?
其實其中有個冷知識我們不知道,實在讓人意想不到。
據說,作者之所以給壞太監的名字都加了「海」字,是因為她的前男友名字中有一個「海」字。
《甄嬛傳》中名字帶海的太監有三個,皇后身邊的江福海最貪生怕死,宮女剪秋受盡酷刑什麼都沒招,江福海卻招了個干凈,直接讓皇后倒台了。
華妃身邊的周寧海最心狠手辣,替華妃處理宮女,推沈眉莊下水,暗殺淳常在,奉命責打妃嬪,做起事來毫不手軟。
還有一個最勢利眼的太監康祿海,最開始在甄嬛身邊伺候,後來看甄嬛不得寵就生了二心,轉頭去投靠了別的妃子。
後來甄嬛開了掛一般往上爬,康祿海又后悔了,轉頭又想來討好甄嬛,是個典型的墻頭草,十分招人討厭。
不得不說作者太高明了,「罵人」的方式也是這麼清新脫俗。
第七個細節:
年幼的淳常在真的像她表現出來的那樣不諳世事嗎?
她大概是甄嬛傳中從出場到結尾始終表里如一的角色,然而分析一些細節之后,不難發現一些不尋常的「巧合」。
她心機單純,年幼沒有心機,每天只想著吃喝玩樂,如果說她與后宮中最得寵的甄嬛打成一片是巧合,倒也沒什麼問題。
然而有一回,淳常在去甄嬛的屋內玩耍,在明知道皇上與甄嬛獨處,并且槿汐阻攔她以后,她依舊闖了進去。
不經意地提醒皇上自己已經17歲了,甚至還說起了閨房之樂,絕不會是不諳世事的孩子能說出來的話。
安陵容與甄嬛關系最微妙的時刻,也是淳兒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讓兩人的矛盾激化。如果說皇后是挑撥甄嬛與安陵容的罪魁禍首,那麼淳兒就是催化劑。
這些所有的「巧合」都加在一起,就已經不是簡單的巧合了。
第八個細節:
甄嬛傳中沒有一個孩子是多余的,最慘公主溫宜是實打實的工具人,甄嬛借她讓曹琴默扳倒華妃,又把她送給端妃,給自己拉了一個大人情。
甄嬛在甘露寺的時候,也是沈眉莊給溫宜下藥,才得以出宮給甄嬛帶消息。
朧月就更不用說了,她被甄嬛用來拉攏敬妃,後來更是因為一句「推了熹娘娘」扳倒皇后,成為人們口中的「大魔王」。
果郡王的兩個雙生子更是讓甄嬛重新回宮,保了她后半生的榮華富貴,就連甄嬛養在膝下的弘歷都當上了皇帝,讓甄嬛爬到了權力的巔峰。
不得不說,導演和作者都非常高明,一部劇中竟然埋下了這麼多的伏筆。
那麼你還知道在《甄嬛傳》中,有哪些隱藏的細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