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的尾聲是隨著轟轟烈烈的九子奪嫡而結束的,性格古怪地雍正帝胤禛的勝利讓其他參與過九子奪嫡的皇子不禁瑟瑟發抖。
雍正繼位后,八爺、九爺、十爺,甚至連一母同胞的十四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懲罰和圈禁。
然而,康熙帝活下來的二十個兒子也并非都不得善終。除了年幼未能成人的幾個兒子之外,同四爺交好的十三爺、十六爺、十七爺都在后面的雍正王朝中得到了雍正帝的重視與厚待。
尤其是雍正最為喜愛的十三弟胤祥,更是在雍正繼位后手握重權,被封為怡親王,世襲罔替、配享太廟。然而備受皇兄寵愛的胤祥為何會在臨死前吞土?這其中又是否另有隱情呢?
一 康熙年間大起大落造就隱忍性格
皇十三子胤祥的生母是敏妃章佳氏,但其并非身為妃位,而是在康熙三十八年去世以后,皇帝才看在兒子的面子上追封她為敏妃。
章佳氏最初入宮時只是一名宮女,其家族世代為鑲黃旗的包衣奴才。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得到了皇帝的寵愛,此后她為康熙帝誕下了一兒二女。但是仍舊沒有改變她出身低微,只是沒有名分的庶妃的事實。
胤祥十三歲時生母撒手而去。這讓他愈發的勤奮好學起來,加上自幼就聰慧過人,逐漸從同齡人中脫穎而出。12歲時,胤祥第一次隨父親外出巡視,此后越來越受到父親的寵愛。這段時間里,康熙幾乎每次外出都會帶上胤祥,足以見得最初康熙是很喜愛這個努力上進的兒子的。
這種寵愛到十年后的一廢太子時期戛然而止。原本按照之前的劇本,胤祥怎麼也會在康熙第二次冊封時拿到一個貝子的爵位。
但他卻因為參與到廢太子的爭端中失寵于康熙,同老大胤禔和太子胤礽一同被康熙圈禁了起來。
然而盡管對胤祥如何激怒了父親,史料上并沒有詳細的記載,但是根據胤禩之子弘旺所編纂的《皇清統治綱要》中的記錄,胤祥雖牽扯其中,但很快就被放了出來。
畢竟是當朝皇子,被圈禁了一年的時間竟然在史書上對其原因沒有任何記載,這不禁令人心生懷疑。
而四爺作為當時太子黨的一員卻未受牽連,并且從雍正繼位后對胤祥略帶補償性的賞賜上看來,興許胤祥是為四哥背了什麼黑鍋也說不定。
兩人為何會有如此深厚的交情,以至于生性多疑的雍正會允許胤祥在其繼位后手握重權呢?這份難得的信任都依賴于康熙朝時兩人一起長大的交情。
胤祥的生母去世后,胤祥就被交給了雍正的生母德妃烏雅氏。其實也就相當于是交給了四哥來撫養,因此胤祥同胤禛之間的關系非比尋常。
甚至遠遠超過同為烏雅氏所生的皇十四子胤禵。根據雍正親自為十三弟所寫的祭文來看,兩人「趨侍庭闈,晨夕聚處」,雍正還會親自教授十三弟數學,足以見得二人親密無間。
被圈禁放出以后,康熙對胤祥盛寵不再。直到康熙去世,胤祥都沒有被封以爵位。
失寵也就算了,自己的身體也出現了問題。這期間,胤祥患上了鶴膝風病。盡管發病期間疼痛難忍,但胤祥面對御醫的診治一聲不吭,也沒有借此機會乞求父親的垂憐。
二 為雍正江山打拼鞠躬盡瘁
青年時期的大起大落造就了胤祥隱忍倔強的性格,這同雍正倒是十分相似,許是幼時的撫養使得四哥對他的性格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總之因為事業和身體的雙重打擊讓胤祥暫時退出了康熙晚年的政壇,此后尋醫問藥,不理政事。
但是短暫的蟄伏是為了日后的卷土重來。胤禛繼位后,由于九子奪嫡的其他勢力仍舊虎視眈眈,胤禛急需一個值得信任的皇子作為助手,這時候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老十三就成為了首選。
于是,雍正立刻下旨將胤祥冊封為怡親王。不僅授予爵位,還讓他總理各項事務。可以說胤祥相當于雍正時期的「常務副皇帝」了。
雍正七年,這時的胤祥算得上是有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他全權監管著戶部三庫、會考府、造辦處、外國傳教士事務、營田水利、西北軍事、圓明園八旗禁軍、國庫欠款的追繳以及各種祭祀大典等多項事務,權力幾乎覆蓋了整個朝廷。
不僅如此,他還有著對三品以上武將以及各地巡撫、道員、府縣官員的任免權,這放眼整個大清王朝也是少有的巨大權力。
甚至在處理有些事務時,皇帝也不得不看他三分「薄面」。《雍正朝漢文朱批奏折匯編》中就記載,雍正就曾在批閱一位大臣的奏折中表示「怡王色變,朕不得已就范。」
這位怡親王在雍正王朝的政績匪淺,他兢兢業業的為了四哥的天下所打拼沒有一句怨言。
可以說,雍正前中期所取得的大部分成績都與他相關。有這樣一位為了自己的江山日夜奔走,鞠躬盡瘁的好弟弟令雍正格外高興,因此雍正也格外愿意賞賜這個弟弟,總想變著法的給他最好的,可謂是一個「寵弟狂魔」了。
雍正繼位后不僅立刻封了胤祥爵位,順帶著將胤祥已經去世的生母也連升兩級,追謚為敬敏皇貴妃。
同時還破格準許給她陪葬,更是在給先帝修建景陵之時,將十三弟的生母也遷了進去。這般恩寵甚至延續到了胤祥的老丈人家中,追謚其為太子太傅。
不僅是各種封號位份上的晉升,雍正還喜歡變著法的給弟弟「打錢」。當初在冊封弟弟為怡親王時,雍正還賞賜了弟弟白銀23萬兩。
奈何胤祥雖是個王爺,卻生活極為簡樸,他哪里花得了這麼多錢?于是就同四哥講自己堅決不能接受,可是他拗不過哥哥執意要給,于是只接了13萬兩。
可是雍正還覺得不夠,他又想包攬胤祥一家的支出,允許走皇宮的賬,并且這一下就是六年。這種恩寵往往只會發生在老爹對最喜愛的兒子身上,而且頂多也就是五年。
像雍正這樣對一個弟弟許下六年足以見得君恩隆重了。但是胤祥仍舊不收,沒辦法,雍正這個想法只好作罷。
然而,胤祥收下這一筆筆的榮寵其實也并沒有揣進自己的腰包,而是大多又捐了出去,為西北戰事充做軍資,可謂是富而不貪。
三 不貪圖享樂懂得明哲保身
胤祥的過人之處除了在其隱忍的性格和出色的政績,更表現在他的高情商上。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更何況是雍正這樣一位心思縝密,生性多疑的皇帝。經歷過九子奪嫡的胤祥深知皇家的悲哀。
哪怕再親如兄弟,面對皇權的威脅若不懂得節制也會反目成仇。所以胤祥可以說是最懂得淡泊名利,明哲保身這個道理的。
雍正曾安排胤祥為自己選址陵寢。對皇帝來說自己的身后事這等大事當然要安排信任的人去辦,而自己的好弟弟就是這樣一個值得信任的人選。
胤祥考察來考察去,最后選中了河北易縣泰寧山上的一塊福地,也就是如今的清西陵。
這塊地很令雍正滿意,是一處大吉大利之地。事情辦得好,這又令雍正心動了,這次要賞賜這好弟弟點什麼呢?
雍正思來想去,他想要胤祥也能來陪葬帝陵,這樣死后兩兄弟就能同穴而寢。這可嚇壞了胤祥,自己再怎麼樣也是臣子,怎敢在死后搬進皇帝的家里去?
于是急忙推辭。雍正這一看弟弟不同意,又想在旁邊選一塊地賜給胤祥,這樣兩人即便離得近也好互相串串門。
但胤祥仍舊驚慌拒絕,稱自己在給皇兄挑選陵寢時,已在60里外的淶水縣為自己也挑選了一塊符合身份地位的地。
後來,胤祥病重。他擔心皇兄仍舊抱有讓他進入皇家陵園的想法,于是再三的上表稱自己堅決不會葬在帝陵,也不會葬在周圍,只請皇上把自己選好的墓地賞賜給他。
雍正看他如此堅定,只好按照他的想法把這塊地給了胤祥。圣旨一下,胤祥這下子不僅高興地從病床上起來手舞足蹈,還急忙命人去皇帝賞賜的福地取來了一抔黃土。
令人驚訝的事,他竟然將這黃土塞進了嘴里,邊嚼邊念叨著:「這樣的話,則臣心安而子孫蒙福了。」這件事也被后人稱為「怡王吞土」。
總結
雍正八年,胤祥去世。皇帝聽聞悲痛欲絕,甚至罷朝三日。胤祥死后,雍正準許怡親王的爵位可以代代相傳,世襲罔替,胤祥便成為了清朝的第九位鐵帽子王。
按照大清的律法,在新皇繼位后,其余兄弟為了避諱就要改字,例如雍正朝就是將「胤」字改為「允」字,這在整個大清中幾乎沒有特例,而胤祥則是唯一一個,雍正下旨讓他可以改回原名。
縱觀胤祥這位鐵帽子王的一生。他既有同雍正自幼長大,親密無間的運氣,也有著聰慧過人的天賦,更是在后天勤奮刻苦,淡泊名利。這才使得他成為了雍正朝,甚至整個清朝最大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