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3次神奇的巧合,讓人不得不懷疑,或許世界是一個輪回

宋杰 2023/07/05 檢舉 我要評論

中華文化上下文明五千年,在這期間曾經出現了不少家喻戶曉的宗教信仰,佛教就是其中之一。在佛教的許多書籍典故中,都強調了因果循環的概念。所謂的因果循環表面意思指的是原因和結果不斷循環,永無終止。 除此之外,它其實還有另外一種釋義,那就是同一件事情在近似的時空中再次發生。

隨著人們認知的擴展,許多學者都對這種說法心服首肯。 他們曾經有理有據地指出,在中國古代歷史中,曾經出現過3次神奇的巧合,讓人不得不懷疑,這世界或許是一個輪回。其中這3次神奇的巧合分別出現在秦朝,隋朝,漢朝以及宋朝。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天就來為大家答疑解惑。

秦隋輪回,二代而亡

眾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許多史學家筆下的短命王朝。之所以稱其短命,是因為它們并沒有像唐朝或者清朝那樣延續數百年,而是僅僅歷經兩朝就日薄西山了。若我們深究其滅亡的原因,并不難發現,秦朝和隋朝雖處于不同年代,但有許多相似之處。 因而,對于許多人來說,秦朝和隋朝就是證明歷史輪回巧合的經典案例。

秦與隋的第一個滅亡的共同原因則是魚肉百姓。秦朝的第一代君王秦始皇雖然雄才偉略,但在他修筑長城,秦直道,靈渠等工程時,頒布了各類慘無人道的酷刑,使得百姓有苦難言。直到秦二世,這種酷吏政治還依舊存在。

而到了隋朝,即便隋朝第一任皇帝楊堅勤政愛民,可他的兒子楊廣卻為了修建大運河這項偉大的工程選擇步入秦朝的后塵,大興土木,虐待百姓。

縱然這兩個朝代的皇帝所作的功績受后世景仰,但卻在那個時期對數不勝數的百姓造成了嚴重的傷害,民心已去的王朝自然無法長長久久。

除了這個原因外,其實秦與隋的滅亡還離不開一個詞,那就是「失道寡助」。秦朝時期,秦二世為了登上皇位,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殘忍殺害了眾多秦始皇的血脈。同樣,在隋朝也發生了似曾相識的一幕。隋朝的第二代皇帝楊廣為了君主專制無后顧之憂,在登上皇位之前就喪心病狂地害死了自己所有的骨肉至親。這樣的行為直接導致了兩朝在滅亡的時候無內戚的幫助,從而加速滅亡的步伐。

漢之輪回,結緣于蛇

講完了秦朝和隋朝的巧妙輪回,我們該來了解一下發生在漢朝的輪回了。世人皆知,漢朝的開國皇帝是漢高祖劉邦。 他在奪得萬里江山之前,曾經經歷過楚漢之爭等重大戰役。在這些戰役中,劉邦也在下屬盡心竭力的扶持下,獲得了不少成就,長此以往就造就了他驕傲自滿的品性。

尤其是在劉邦在登上帝位后,他擯棄天道輪回的觀念,凡事隨心所欲,幾乎以自己的想法為主。有次,他興致沖沖地帶領群臣到皇城外圍獵,路上遇到了一條巨大無比的蟒蛇阻攔他們前行。 劉邦看到蟒蛇如此不依不撓,毫不猶豫地起了殺意。

旁邊的人見狀,再三阻攔 。他們認為蛇有靈性,能夠知天命,因此萬萬斬不得。可無論周圍人再怎麼苦口婆心地阻攔,劉邦卻始終無動于衷。最終,那條蛇死于劉邦的劍下。也許劉邦萬萬沒有想到,就因自己這肆無忌憚的舉動,從而影響到了西漢王朝的氣運。

在歷史上,西漢是滅于權臣王莽之手。

人們皆口口相傳,王莽的莽字是一種蛇的類型,因此王莽極有可能是當年的那條奄奄一息的靈蛇投胎轉世,為了報當日之仇,在今生今世特地前來野心勃勃地整垮西漢王朝。 換句話說,西漢的滅亡深究其因,是由于劉邦當年的殺心所種下的因果輪回。

宋之輪回,孤兒寡母

除了秦朝,隋朝,漢朝外,宋朝也是歷史上一個值得人們侃侃而談的朝代。無論是這個朝代的建立過程還是滅亡過程,都讓人覺得頗為奇妙。 談起北宋的成立,就會不可避免地提到一個人,那就是開國皇帝趙匡胤。在民間,流傳著許多有關于這位帝王的典故,黃袍加身就是其中之一。

所謂的黃袍加身指的是,后周時期百姓動蕩不安,戰火紛飛。趙匡胤奉命出戰,卻在半路上受到下屬們全心全意地擁戴,最終披上黃袍,自立為帝,北宋王朝由此產生。 當時,人人皆認為,趙匡胤能夠如魚得水,是因為得到了人心,其實不止于此。

趙匡胤會如愿以償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兵權。 當年的他手下擁有無數精兵良將,而這樣至高無上的兵權是后周時期一對掌握皇權的孤兒寡母恩賜于他的。可即便如此,趙匡胤還是沒有一心一意地忠于他們,最后自立為王并將他們處死。

都說歷史是個神奇的巧合,萬事萬物皆有輪回。 或許,那時候的趙匡胤從未料到,自己心心念念,苦心孤詣創立的宋朝,最后是終結于另一對孤兒寡母手中。宋朝末年,蒙古軍氣勢洶洶進攻皇城,此時年幼的宋恭宗和謝太后在朝堂上感到坐立不安,他們對于蒙古人無能為力,導致宋朝江山日暮途窮。

結語

在深入了解上述三個發生在中國古代歷史中的神奇巧合后,人們不得不懷疑,或許世界是一個輪回。歲月如梭,光陰似箭,縱使這些朝代早已消亡,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但幸運的是這些經典的巧合都被人記錄了下來,流傳至今。 可歷史上的神奇事情又怎會只有這3件呢?因此若想收獲良多,我們必須秉持著終身學習的態度,不斷探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漫長的人生中發現更多在歷史事件背后隱藏的奧妙!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