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發現大墓,陪葬九鼎殉葬17人,墓主與西施有關,牽出霸總夫差

宋杰 2023/07/21 檢舉 我要評論

1978年,河南固始縣一處土丘上發現了一座春秋時期的大墓,墓室面積達近百平米,封土巨大與膏泥肥厚,還有17具人殉棺槨。 墓室中出土了眾多青銅寶器,而墓主人的身份更是與四大美人中的西施有關!

這座墓葬的發現,也是因為當地的生產建設,那時候,磚瓦廠是縣鎮的重要企業,而挖土燒窯就是這些磚瓦廠的常態,但在當地一處叫侯古堆的大土丘「挖山取土」時,卻發現了涂色雜糅的五花土和肥厚如牛油的青膏泥!

這五花土的出現一般是因為大型洞穴挖掘時,翻起的土層在回填時雜糅產生的奇特土色,而青膏泥這種質地細膩且濕潤、粘性大、滲水性小的黏土則是古代墓葬絕好的封閉用土!

工人將發現的異常現象層層上報,當地文保部門前來調研發現,這青膏泥一層一層似永無斷絕,最后達到令人震驚的10米深度!等待封土清理完畢,一座「甲」字形的豎穴大墓暴露出來,經過測量,這墓葬的規格非常之高,墓口東西長12米,墓道更長達11米。 如今,百平米的房子也足以壓得人們一輩子為房貸發愁,更何況是生產低下的春秋時期!這座整體面積達到近百平米的墓室可謂豪華至極!

但隨著發掘工作的推進,人們發現,這座古墓帶來的驚喜不止是「面積大」!

首先,讓人們興奮異常的就是,這座古墓雖然有多處盜洞,但因為墓坑中填滿了流沙積石,這種原始卻實用的防盜機關成功保護了這座大墓,時隔兩千多年的且保存較好的大墓如同一個「時間盲盒」,不知道能帶給人們這樣的驚喜!

其次,這座古墓是雙槨墓,體量巨大,雖然槨室發生了坍塌,但在其中,人們驚喜地提取到了青銅禮器9鼎、2簋 、2 壺、1罍、1爐盤等精美青銅器以及樂器9鐘、漆木器、印紋硬陶器、原始瓷器等大量隨葬品,其中一件「鑄鑲紅銅龍紋方豆」更是舉世罕見的國寶級文物。

住著這麼大陰間宮殿,還有這麼豐富的隨葬品,甚至其中有象征「天子身份」的青銅鼎,難道這墓葬的主人,是天子或什麼國家的國君?

但就在人們滿心疑惑繼續發掘時,一具主棺以及17具略顯潦草的陪葬棺出現在人們面前。 之所以能快速分清十八口棺材的主次,是因為這些殉葬棺明顯窄小,用料也不好,內外槨之間陪葬6具小棺木,可能是貼身女婢。外槨之外還陪葬11具小棺木,多為男性,有的頭骨呈眥牙裂嘴形象,有尸骨手腳處系被捆綁的痕跡還依稀可見。

經過鑒定,這17名陪葬者年齡在20至40歲之間,性別已確定的有9女,5男,其余有個有待進一步研究。

而在這些陪葬棺眾星捧月之下,墓主人的棺材用料就好的多了,人們打開棺槨,只見墓主安眠其中,骨架尚且保存完整。骨骸身下還發現多顆碳化的甜瓜子,可見墓主死于瓜果成熟的春夏之際。

但鑒定后,人們卻驚訝的發現,這名躺在超豪華墓葬的中的竟一名30歲左右女子, 這就說明,這人既不是天子也不是國君,那這位女子到底是誰?為何能有如此高規格的葬身之地呢?為啥墓中能用九鼎來陪葬?

為了解決這個謎團,專家們將希望寄托于墓葬中的青銅器,畢竟在古代,青銅器的銘文是記錄史實的重要載體!

很快,考古專家在一組17枚的青銅鐘上發現了銘文一件紐鐘上所鑄的銘文為:「唯正月初吉 丁亥 鄱子成周 擇其吉金 永」。其他的幾件青銅鐘上,也可見「鄱子成周」的字樣。

結合史書記載,專家認定這青銅樂器是屬于春秋時期一個名為鄱國的諸侯國國君「鄱子成周」所有!

但另有專家持不同意見,因為這些銘文有好幾處刻有「鄱子成周」的地方,一眼就可以看出,這字是草草刻上去的。而且,一件青銅簠上的銘文為:「宋公鑾作其妹勾吳夫人季子媵簋(宋國的國君宋景公,為妹妹季子出嫁所作的陪嫁青銅器)」

這同一墓葬的青銅器卻有完全不同的銘文,這是怎麼回事?到哪一個青銅器上的銘文記錄才是真實的?

後來,專家們對墓葬的規制、青銅器形制以及其他文物進行了系統性研究,并認定這些看似規格甚高的青銅器實際上「拼湊」的。

例如,這墓葬中震驚眾人的「天子九鼎」實際上并非是形制、花紋相同、大小相近或相次的一套組合,而是存在明顯的差別的單件,是拼湊而成的,很可能是墓主人在當地「經營」多年的結果。同樣,證明這一點的還有墓中的8件銅編镩,這些編镩鉦鼓間均有銘文:「惟正月初吉丁亥,口口擇其吉金,自作覦鐘,口倉倉,嘉乎方豪,子樂父兄,萬年無期,口口參壽,其永鼓之,百歲外口之翻。」這組銘文中關鍵地方的人名被有意刮去,以致無法辨認其原來主人的名字。可以肯定,這組編镩是搶掠來的。

而銅簠青銅器上的「勾郚夫人季子」這「原裝」銘文和屢次出現的「鄱子成周」其實指向了同一個人。專家們認為,這墓主人正是「勾吳夫人」。

勾吳,就是春秋時期的吳國。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既有爭霸也有結盟,而聯姻就是最好的結盟方式。 根據《左傳》和《史記·吳太伯世家》,公元前504年,吳王闔閭派太子夫差討伐楚國,當年4月來到楚國潘地一帶(《左傳》:‘獲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楚于是乎遷郢于都’。此言番,番音潘,楚邑名,子臣即其邑大夫也」。)楚國敗退。

而這個潘地,正是固始縣一帶,特別是發掘出古墓地方,還有故城遺址。

夫差于公元前504年「取番」之后,即「留止」于此,并且「自治宮室」。「治宮室」,既有修建太子行宮的意思,也有冊娶夫人的含義。

經多方考證,專家們推測,當年為了兩國聯盟,宋國貴族女嫁給了吳國太子夫差,兩人情感甚篤,恩愛融洽。當年作為太子的夫差奉命攻克潘地,大敗楚國,可惜的是,雖戰事告捷,但隨軍的夫人卻不幸暴斃。此時臨近夏季,天氣炎熱,大軍隨時準備出發,夫差痛惜之余,于是將夫人就近安葬。

為了表達對夫人的恩愛,夫差為其「鑿地積土,文石為槨,題湊為中」,并且還用17個男女「殺生以送死」!其陪葬器物較之「金鼎、玉環、銀樽、珠襦之寶」……

如此一來,吳太子夫差為妻子厚葬,卻如此奢靡耗費,這種多情又奢侈的樣子似乎與后世因美人而亡國的夫差形象對上了,但實際上,夫差真的是這樣的人嗎?

春秋時期,按照當時通行的「軍禮」原則,「不加喪,不因兇」是軍事行動的重要戒律之一,也就是說,不能乘人家國君新喪正進行權力交接之時展開進攻,也不允許在敵對國家遭逢天災時發動戰爭,此外,敵對國家之間還有在兇荒年份互為救助的義務。根據史實來看,夫差吳王夫差很好地恪守了這種「救荒賑災」的基本原則,當越國鬧災荒,向吳國提出借稻種的請求時。 吳國滿足了對方的愿望,可是,風水輪流轉,等到吳國遇上同樣的困難,越王想出惡毒招數,使吳國錯失救荒賑災的最佳時機、進一步加重災難。

而在這過程中,一介女流西施相比一心復仇雪恥的勾踐,到底是誰讓夫差跌落人生谷底呢?

而且,人們推測,太子夫差如此厚葬宋國嫁過來的貴族女,不僅是因為夫妻感情深厚,還是為了彰顯與聯盟之國的關系穩固,為今后的勢力發展助力。

如此的夫差,也不能完全用后世的多情荒唐的昏君形象去帶入!

悠悠千載,迅疾如電,兩千年歲月過去,這位史書上留下寥寥幾筆的「勾吳夫人」到底和年輕勃發的夫差發生了什麼樣纏綿悱惻的故事,已不可考, 但通過軍陣掠獲青銅器并一股腦為妻子隨葬的夫差,還是為我們留下了無數關于「霸總」的想象空間。

對此,您怎麼看呢?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