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公墓里殘垣斷壁尸骨無存,棺床上一頂「綠帽子」卻成國寶

宋杰 2023/07/08 檢舉 我要評論

1971年,為配合農田水利工程,一隊考古人挖開了唐朝名將徐茂公的墓。這墓穴作為唐太宗的陪陵,有著高大如山的封土堆,還有李治御筆的石碑,可謂豪華氣派。但墓室被打開時,內里一片殘垣,本應停放尸骨的棺床上一頂破帽散發著悠悠綠光。 專家端詳良久,不再淡定:無價之寶,皇帝御賜!

破帽子為何成了珍寶?堂堂一代名將為何墓穴中有如此慘狀?墓主人的尸骨到底哪里去了?古墓之謎,在考古隊的探索下,漸漸浮出水面。

提起帝陵,神秘莫測的秦始皇陵最引人遐想,慘遭盜掘的漢武帝茂陵和清東陵最令人惋惜,而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則最令人感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歷史上,昭陵素來以陵園大、陪葬墓多而聞名,根據官方數據顯示,昭陵占地30萬畝,陪葬墓多達209座。這個數字,相當于2個秦始皇陵。但可惜的是,這座明君陵墓早已被盜掘,其中珍寶流失,只余下石人石馬石碑在夕陽中落寞相對。

而徐茂公的墳墓,正是在李世民昭陵陵園范圍內,作為百余座陪陵之一,徐茂公的墳墓雖然沒有魏征墓那樣,以離李世民陵墓咫尺之位靜伴地下歲月。 但作為一代名臣良將,徐茂公的陵墓卻自成一番天地氣派。

徐茂公墳墓的封土由3個高達18米的大土堆構成,布局上形成「品」字形,平地上看過去,猶如草原隆起了山巒。而這特殊的造型還有專門的名字——象山形。象山形,是指墳墓像山一樣。徐茂公墓所在的煙霞鎮是平原, 唐高宗李治為了表彰他的戰功,特意為他造了3座「山」,分別象征著陰山、鐵山和烏德鞬山,主要是表彰他生前大破突厥的戰功。

而同樣得此「象山形」封土殊榮的,還有一位,那就是被稱為唐代軍神的李靖。

1971年,考古人員對徐茂公墓進行了發掘,依照大揭頂式的考古模式,大家移去高大封土,地底露出正方形的墓室。

墓室為典型的初唐風格,由墓道、過洞、天井、壁龕、甬道、墓室構成,青磚砌成,四道天井,彰顯了墓主人的身份高貴。 但高達2米多的墓室多處發生了坍塌,更有5個盜洞將墓室毀壞。

在這墓室內,殘垣斷壁破墻畫,不僅沒有唐墓中常見的厚葬珍寶,甚至完整的人俑、三彩也沒有,就連停放棺木的棺床也是一片破敗,腐朽木板隨意交疊, 地上雖有衣物痕跡,但早已零散成灰,絲毫不能提取。

考古隊在黑乎乎的棺床雜物堆里小心翼翼揭取,忽然其中綠油油的光進入了眾人的雙眼,扁扁的一坨,細致分辨下,卻能看到銅片、皮革,上面還殘存有細致的鏤空花紋。

「這竟然是一頂帽子」電光石火之間,考古專家認出了這竟然是一頂壓扁的帽子。

對帽子進行修復后,這帽子顯出了幾分當年的雍容,這帽子由很薄的鎏金銅葉作骨架,以皮革張形,皮革外再貼一層極薄的皮革鏤空蔓草花飾。

帽子制作精巧,具有極強的立體感,而且專家們還在帽子后面下沿處發現了破開的方孔和其上的合頁,合頁兩側亦各有一中空花趺,研究后,發展這竟是用來適度調節帽徑大小的,這雍容的帽子中還有如此人性化、科學化的設計,更為這帽子增添了幾分珍貴。

這樣一頂帽子當年想必金光燦爛,戴在名臣良將頭頂,更是光輝榮耀。 與史書進行對照,這頂帽子就更加不一般了,這竟然是唐太宗李世民親自設計的「三梁進德冠」!

《新唐書》記:「太宗常以幞頭起于后周,便武事者也。方天下偃兵,探古制為翼善冠,自服之。又制進德冠以賜貴臣。」《舊唐書》也有記載:進德冠有三梁、兩梁、一梁之分。按唐制,三品以上官員佩戴三梁進德冠。

那這頂三梁進德冠為何出現在徐茂公的墳墓中,為何墓中留下了這頂珍貴的帽冠卻沒有其他隨葬品和墓主人尸骨呢?

這還要從徐茂公的傳奇人生說起。

在《隋唐演義》等文學作品中,徐茂公天賦異稟、足智多謀,堪稱「半仙」,而在歷史上,徐茂公的一生更加傳奇。

徐茂公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因為懋功生僻,所以在民間傳成了徐茂公。

徐世勣是山東人,出身「家多僮仆積粟數千鐘」的富豪之家,隋末時,17歲的徐世勣加入了瓦崗軍,曾經歷了翟讓、竇建德等領導,后在密手下領兵。

李密并非明主,但徐世勣卻給與了足夠的忠誠,後來,李密歸順李淵,瓦崗軍的地盤、戶口本來都被徐世勣掌握,但他非但沒有自己去向李源邀功,搏一個前程,反而將名冊數據交給李密,并叮囑李密去呈獻,為李密增添了更多「善終」的砝碼。

而此事被李淵知道后,李淵十分欣賞徐世勣的厚道和忠誠,封侯,并賜姓李。再後來,李世民稱帝后,為了避李世民的諱,就把中間的「世」去掉了,改名叫李勣(jì)。

遇到了明主的徐世勣真正顯露了才能,隨秦王李世民東征西討,擊敗宋金剛,生擒竇建德,平定王世充,大破劉黑闥。公元625年,徐世勣更是領軍抵御突厥軍隊。在此之后,他多年來與突厥持續英勇作戰,645年還奉命進軍高麗,次年消滅了薛延陀政權……

徐世勣官至正一品,位極人臣,并得到了李世民的信賴,還曾得到李世民的胡須作為治療疾病的藥引。君臣之情,可謂一般,而後來,他還成了李世民托孤大臣之一。

臨終時,李世民還特意將徐世勣「外貶降級」,為的就是自己死后讓李治再次將徐世勣提升上來,如此舊臣新君有了這一道情誼,以后相處更融洽, 老父親的拳拳之心,可謂動人,但這也說明了徐世勣在李世民眼中的分量。

而在隨后的幾十年間,徐世勣并沒有辜負李世民的希望,他仍恪守作為「純臣」的忠誠與「能臣」的本分。唐高宗時期,徐世勣任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再次出征高句麗。次年,揮軍直進,連取新城、南蘇、木底、蒼巖、扶余等城,并與契苾何力等部合圍平壤。九月,唐軍攻克平壤,高句麗滅亡。

極度榮寵,歷久不衰,徐世勣臨終時曾請求高宗皇帝:「惟加朝服一付,死倘有知,望著此服以見先帝。」總章二年(669年),徐世勣薨亡,陪葬昭陵,享國葬榮典。高宗「哭于別次,哀聲外徹」,并書寫了石碑立在徐世勣墓前,就連武天后也著素衣素裙以示悲痛。

而三梁進德冠應為徐世勣下葬時,高宗遵循其遺愿的御賜陪葬之物,而尊重徐世勣的臨終要求,也成了其墓內沒有什麼金銀珠寶的原因。

至此,徐世勣去地下與李世民再續君臣之緣,看似是善終。但實際上,徐世勣卻在為官的過程中,為自己埋下了「毀墳戮尸」的隱患。

而這,正是因為一個女人——武則天。唐高宗想廢掉王皇后改立武媚娘,長孫無忌、褚遂良一干大臣拼死反對。但李治私下詢問徐世勣的意見時,他卻說了一句「曖昧」的話: 此陛下家事,無須問外人。

李治自此堅定了「廢王立武」的決心,而徐世勣也因此得到了李治和武皇后的信任。

雖然并不是決定性因素,但徐世勣確是武則天逐漸掌權的助力,徐世勣在世時,武媚娘非常敬重,但在十幾年后,面對武太后廢除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臨朝稱制的局面,徐世勣的孫子徐敬業起兵于揚州,自稱大將軍、揚州大都督,以勤王救國、支持唐中宗李顯復位為名,擁兵超過十萬人。

而駱賓王撰寫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更是賺盡了關注與流量,把武媚娘氣得夠嗆。

徐敬業叛亂之后,武媚娘一邊派兵討伐,一邊「偷了家」 。她追削徐敬業祖父和父親的官職封爵,還掘墓砍棺,并恢復其本姓徐氏,這才稍稍平息了怒氣。

而此,也能解釋徐世勣的墓中為何沒有尸骨,尸骨很可能在武媚娘泄憤的時候就毀掉了!

官方毀墓何其徹底,那考古隊打開徐世勣的墳墓,卻又看到了三梁進德冠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背后,還有故事。徐世勣墓毀而復修,是因為「中宗返正」。武則天死后,大唐重新回到李氏手中,唐中宗李顯為徐世勣追復官爵,并重新安葬。

歷史記載,中宗詔曰:‘故司空勣,往因敬業,毀廢墳塋。朕追想元勛,永懷佐命。昔竇憲干紀,無累安豐之祠;霍禹亂常,猶全博陸之墜。罪不相及,國之通典。宜特垂恩禮,令所司速為起墳,所有官爵,并宜追復。’」

而這一點,考古隊在墓葬的狀況中找到了佐證,例如,徐世勣的墓志志石與志蓋不匹配,志石更小,材質更差,而且和其合葬的夫人的墓志志石也不配套,這就說明,這是中宗時期修繕墓穴重新制作的。

而棺床上的三梁進德冠經過化驗,也并沒有接觸尸體的痕跡,這更說明墓室內的隨葬器物都是中宗復修墓并再葬時重新置辦安放的。

一頂三梁進德冠,歷經千年的地下歲月重見天日,不僅讓我們能近距離感受到歷史名將的風采,更是體悟到什麼叫「世事無常」。

在歷史的舞台上,在風云莫測的朝堂中,徐世勣歷經翟讓、竇建德、李密、李源、李世民、李治等。在李氏一朝,徐世勣是股肱能臣,是凌煙閣里閃閃發光的帝國梁柱,但在武周王朝,卻成了武氏忌憚的對手,并因為子孫的行為,遭到了一番侮辱,但等到神龍政變,前朝復辟,徐世勣失去的種種待遇又重新回歸, 在朝堂的大漩渦中,可見強如徐世勣,也不過是一葉飄萍。

從文物中窺見歷史,窺見人生百態,這就是我們走進博物館的原因吧。對此,您怎麼看呢?

如今,徐世勣的墓區已成為了昭陵博物館,您有時間可以去看看。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