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齡公主:偶然窺得慈禧洗澡過程,暗暗感慨:此乃大清滅亡的征兆

宋杰 2023/07/12 檢舉 我要評論

清宮戲是近年影視劇的熱點,清朝統治者尤其是慈禧,是人們關注最多的歷史人物。

關于慈禧,大多人對她的評價并不高;因為在她統治時期,中國對外戰爭敗得最慘,割地賠款最多。

不過也有人為她辯解,說清王朝的衰敗不可避免,是制度的原因,歷史的原因,跟她本人關系不大。甚至有人為她辯解,說她一直在忍辱負重,力挽狂瀾,穩定局面,如果不是發生了偶然性很大的武昌起義,如果沒有權臣袁世凱掌局,清朝不會亡。

事實并非如此,清王朝的滅亡跟慈禧有著很大的關系,大清的滅亡是必然的,從慈禧的行事風格,已經注定了清王朝的滅亡。

關于這一點,德齡公主深有感觸。有一次,她從一件小事上,從中看出了大清滅亡的征兆。

1886年,德齡出生于武昌,她在那里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代。她的父親名叫裕庚,祖先本是徐姓漢人,后才入的漢軍正白旗。

裕庚是晚清的一位外交官,曾經出使日本和法國,德齡也因此出國,她的青年時代大多數時間是在國外度過的。

在此期間,她在學習漢語的同時,也學會了法語和日語,對外國的了解也比較全面,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正因為如此,1903年春,17歲的德齡隨父回到北京之后,便被慈禧老佛爺看上,召進宮中當了「御前女官」,在慈禧和外國人打交道時,擔任翻譯和參謀的角色。

1905年春天,德齡的父親染病,她請假去伺候父親,得到了老佛爺的恩準。

從這點來看,慈禧倒是很有人情味。當年年底,父親病逝,德齡要守孝,就沒再回宮。1907年,德齡嫁給了美國駐上海地一個外交官撒迪厄斯·懷特,然后隨他飄洋過海去了美國生活。

德齡在20世紀國中國最有權勢的女人身邊呆了兩年,而且還充任了她的翻譯,曾經見證了歷史,耳聞目睹了慈禧的真實生活,涉及方方面面,這樣的經歷屬實難得。

她的親人也都鼓勵她,讓她把宮中的所見所聞回憶一下,記錄下來。她一想也是,除了她還真沒有人能客觀記述。

比如說慈禧身邊的太監,跟老佛爺接觸最多,但是他們是奴才,非常愚昧,忠君思想嚴重。這樣的人,寫出來的東西絕對是不客觀的,大多以擦脂抹粉、歌功頌德為主。

況且太監們不許上學,肚子里的墨水也不多,也寫不好。

而德齡在國外長大,接受的是西方現代化教育,骨子里沒有奴性,看問題角度新穎,眼光獨到。同時她跟慈禧也沒有什麼個人恩怨,寫出來的東西相對比較客觀,可信度較高。

因此,德齡就開始動筆,寫回憶錄,回憶在慈禧身邊的日子。1911年,德齡的第一部英文著作《紫禁城兩年》完稿,一問世就在海內外引起不小轟動,各界反響強烈。 文學大師辜鴻銘曾經為之撰寫英文書評,對她的文章贊不絕口。

德齡後來還回國逗留過一年,在這段日子里,她在當時的清宮戲中,親自扮演慈禧這一角色,用英語再現了這一歷史人物。同時德齡找到慈禧的貼身小德張等人,進一步回憶收集清宮資料。

回到美國后,德齡先后用英文寫作出版了《清末政局回憶錄》等數部反映晚清宮廷及社會政治生活的作品,一時間風靡海內外。

不管怎麼說,德齡在回憶錄中披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史實,比那些史書更可信,也更生動。特別是對于慈禧生活的記述,更是讓外界看到了慈禧這個晚清中國最有影響力女人最真實的一面。

德齡到底是從慈禧哪件事上,看出來大清滅亡的征兆?

表面上看,德齡的職位是女官,負責跟各國駐華外交官人打交道,但她出于好奇,也會觀摩一下慈禧的洗澡過程。

慈禧洗澡的過程到底如何?

俗話說,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力,有錢人的任性,你永遠想象不到,有權者慈禧的生活,我們更是想象不到。作為當時中國的最高統治者,慈禧老佛爺生活非常奢靡,吃喝拉撒和洗澡都講究的不得了。

眾所周知,慈禧在餐桌上極為講究,一頓飯120多道菜,這還不包括主食、點心和水果等。有的菜,慈禧甚至都沒有嘗一口,就直接扔到一邊。老佛爺每頓飯的花費在3000兩銀子,價值人民幣十幾萬。

慈禧在吃上講究,如廁上的講究也超乎想象。老佛爺如廁的地方,不叫茅房、廁所,也不叫洗手間、衛生間,而是「官房」

「官房」,單單是聽名字就很高大上,不難想象出老人家如廁多麼講究。

從感官上來說,慈禧使用的「官房」絕不亞于5星級的豪華酒店。

首先,慈禧用的便盆材質十分奢華,是純檀木制成的。檀木是稀有木材,價格高得驚人。不僅如此,檀木的周邊還鑲嵌著璀璨的鉆石。

慈禧的馬桶整體形狀是一條大壁虎,精雕細刻,光是雕刻它,木雕大師就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

馬桶的扶手都是純金打造,壁虎的兩只眼睛居然也鑲著兩顆價值連城的紅寶石。在壁虎的肚子內側,放置了很多天然的名貴香料,為了讓慈禧在上廁所的時候,也能聞到像大自然那樣清香的氣息,讓老人家心曠神怡。

對于位高權重的慈禧來說,她的事情無小事,連上廁所這種事情都要充滿儀式感。當慈禧有了想如廁的沖動時,首先要告訴貼身太監,然后一個一個人傳下去。

這個時候,宮女、太監們進入一級戰備狀態,開始分頭行動、各司其職。

慈禧用的衛生紙也超出人們想象,那不是紙而是絹,綿軟得很,保證得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最顛覆大家想象的是,慈禧每次上廁所的時候,門口就會有一個宮女恭恭敬敬站立,口里含著一口溫水。

這口溫水是如廁過程中最關鍵的一環,作用是為了把慈禧的「衛生紙」噴濕,使之更親膚,讓老佛爺的感覺最佳。

像慈禧這樣的大人物,擦屁股肯定不會自己動手。給她老人家擦屁股是個高技術含量的工作,力度不輕不重,把握得恰到好處,沒有幾年工夫,練不成那水平。

很多宮女和太監要經過多次訓練,才能「持證上崗」。

老佛爺洗澡,同樣是個系統工程。

每當慈禧太后洗澡之前,都要預先告知,由那些太監把澡盆、水、毛巾、香皂、香水等物品準備好,一件不拉地送到太后的寢宮門口,剩下的事就交給宮女來做。太監雖然是閹割過,不再是男性,但是老佛爺洗澡他們在身邊站著,畢竟不大方便。

所有工具和物料準備好之后,就是倒往澡盆里倒水了。

慈禧的兩個澡盆,無論是材質和工藝都十分講究;嚴格地說,那不叫澡盆,叫藝術品。

盆是名貴檀木做的,但是外面有一層裝飾品,里里外外都鑲嵌著一層金銀飾品和厚度不等的瑪瑙玉石。而這些鑲嵌品,則是純手工制作,耗費的時間可想而知。

澡盆中的水溫也非常講究,夏天在35度左右,冬天在40度左右,熱了不行,涼了也不可以,不然的話就過不了關。

曾經有個負責試水溫的宮女,因為沒有掌握好溫度,讓老佛爺覺得熱了點,被下令重責50大板,打得皮開肉綻,然后發配到了洗衣房,永遠不見天日。

那時候沒有電熱水器燃氣熱水器,更沒有空調,要想保證澡盆里的水是恒溫,太監和宮女們煞費苦心。

幾個太監在外面燒水,十二個宮女輪流往澡盆里加水,同時把變冷的水往外面舀出。

還要交代一下,慈禧她老人家洗澡跟一般人不同,她用兩個澡盆洗,一個用來洗上半身,一個用來洗下邊。

之所以這樣操作,跟她的「理念」有關。老佛爺覺得,人的上半身是天,是干凈的;下半身是地,是污穢。天地是永遠不能攪合在一起的,那樣的話也洗不干凈。

而且兩個澡盆的形狀也不大一樣,用來洗下半身的澡盆,中間部分是凹進去的,是玉石做的,這樣可以在慈禧坐下的時候,符合人體力學原理,下體感到舒暢。

水倒進去之后,幾個宮女開始小心翼翼,輕手輕腳為老佛爺寬衣入浴。

侍候太后洗澡的是八名宮女,她們都經過嚴格選拔和專門訓練。為什麼要八名?因為洗澡程序繁瑣,持續時間很長,宮女很容易身心疲憊,這時候就必須有人替換,讓宮女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為老佛爺服務。

洗澡的時候,由四名宮女分別站在太后的前后左右,然后由其中一名領頭的宮女拿起一沓毛巾(共有25條)放到水里。

把毛巾浸透以后,先撈出4條來,用雙手擰干,再交給三名宮女,她們再同時打開,平鋪在手掌上,然后輕輕地給太后擦拭著前胸、后背、小腹、兩腋和雙臂。

如此輕輕擦洗九遍之后,再打上香皂。

為什麼不多不少是九遍?

因為九是數字中最大的,九天最高,九五之尊指至高無上的皇位,九遍即表示洗的次數多,也彰顯慈禧至高無上的地位。

給慈禧打的香皂可不是一般香皂,是宮里特制的、純天然的玫瑰皂。涂香皂的時候,四名宮女必須傳遞眼神,同時動手,把香皂涂在毛巾上面,幫太后輕輕擦身子。

這里宮女一邊擦,那邊宮女一邊把一沓新毛巾往水里面放。

這些毛巾都是一次性的,每擦一次,都會扔到一邊,不重復使用。她洗澡后,澡盆里的水能夠清澈見底。但是也正因如此,她老人家每洗一次澡,要用掉至少120條毛巾。夏天的時候,甚至用過150條毛巾。

老佛爺洗澡程序極其嚴格,具體來說,是先用水擦洗,然后涂抹肥皂,搓洗之后,再用水清洗;然后再涂抹肥皂,再輕輕搓洗,用水清洗.....

如此反復九遍之后,最后給再往老佛爺身上均勻地涂上香水,不同的季節用的香水也各不相同。

春天和夏天用的是山茶花露水,秋天和冬天用的是玫瑰花露水。

涂抹香水用法也十分特別,不是直接往上面抹,而是使用先把香水灑在巴掌大小的純絲上,再輕輕拍打身上,把香水均勻涂抹在老佛爺肌體上。

擦完香水后,還不算完事,四名宮女再用干燥柔和的毛巾把太后上身的各個部位輕拂一遍,之后穿上偏衫和睡衣。

上身總算是洗好了,四名宮女長出一口氣,退到一邊。

在旁邊的另外四個宮女接替上崗,開始為老佛爺在另一個澡盆里倒水,按照流程為老佛爺清洗下身。

慈禧洗一次澡,一般需要一個半時辰,也就是三個小時。  

這一天德齡公主閑著沒事,觀摩了宮女伺候老佛爺洗澡的過程,直呼大開眼界,慈禧洗澡的講究讓她瞠目結舌。

德齡公主通過觀摩慈禧洗澡的奢華全過程,不由得十分感慨,感慨之后,她回憶道,自己也看出了清朝滅亡的前兆。

為什麼這樣說?慈禧晚年,大清已是多事之秋。

1984年爆發甲午戰爭,清軍被打得潰不成軍,清政府不得不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台灣,賠款兩億兩白銀。

緊接著,在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北京被占領,清軍再次慘敗。清政府不得不簽下城下之盟《辛丑條約》,賠款4.5億。

不光如此,沙俄還趁火打劫占領了中國東北(日俄戰爭之后又吐了出去)。

從此之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毫不夸張地說,當時的大清已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岌岌可危,千瘡百孔。

身為清王朝最高負責人,慈禧本該是勵精圖治、臥薪嘗膽,順應時代潮流,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讓國家由弱變強,應對挑戰。然而她卻沒有什麼危機感,而是采取得過且過的鴕鳥作風,對四伏的危機假裝視而不見,繼續醉生夢死、窮奢極欲,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這樣的清王朝要是不亡的話,真就沒有天理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